《讓鮮活的形象在紙上說話》
(1)外貌描寫。作者運用形象的語言,從他(這里指魯迅)的面容、頭發(fā)、胡須等方面展開描寫,寫出了他(魯迅先生)精神矍鑠、意志頑強、剛正不阿的性格特征,有力地表現(xiàn)了他(魯迅先生)為了革命事業(yè)獻出整個生命的崇高品質(zhì),同時鮮明地刻畫出了這位無產(chǎn)階級文化斗士的偉大形象。(2)動作描寫。從“好像要落下來”“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這些動作描寫中,可以看出蔡老師并沒有存心要打“我”,只是假裝發(fā)怒,鮮明地表現(xiàn)了蔡老師溫柔、慈愛的性格特征。2.(1)示例:我選擇的人物是豬八戒,所選擇的是他時時刻刻把心放寬的一面。做人一定要心寬,如果處處都斤斤計較,那就不好了。這一點豬八戒可以說是書中的楷模。如在西天取經(jīng)的路上,無論孫悟空怎么拿捏他,他從來都不計較,每天樂呵呵的。有好幾回孫悟空捏著豬八戒的耳朵罵他是呆子,是蠢貨,豬八戒一回也沒有生氣過,依然是一口一個師兄地叫。(2)豬八戒 "孫悟空 "沙和尚 "唐僧3.略。
《讀好書,必求甚解》
1.魏文侯問李克道:“吳國滅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回答說:“屢次作戰(zhàn)屢次取得勝利?!蔽暮钣终f:“屢次作戰(zhàn)屢次勝利,這是國家的福氣啊,說它因此而滅亡,這是為什么呢?”李克回答:“多次戰(zhàn)斗,百姓就疲憊不堪;多次獲勝,君主就驕橫。讓驕橫的君主統(tǒng)治疲憊的人民,這就是它滅亡的原因。所以,喜歡打仗并窮竭兵力的君主,他的國家沒有不滅亡的?!?/p>
《記敘文閱讀之比喻修辭》
1.比喻。作用: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年少時的“他”自由快樂、充滿活力的性格特征。2.(1)“他”上的中學沒有姐姐好,被人嘲笑。(2)老師借姐姐來貶低、挖苦“他”。(3)同學們懷疑“他”的文章是姐姐寫的或抄姐姐的。(4)父母因“他”的成績沒姐姐的好而輕視“他”。(5)留言本上寫滿別人羨慕“他”有一個優(yōu)秀姐姐的文字。(寫出三個即可)3.因為“我”看到這只流浪狗便會想到弟弟,他也像流浪狗一樣孤獨無依,所以內(nèi)心很疼,不忍再看。
《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
1.(1)謙恭或謙虛、 勤奮或好學 (2)《福樓拜家的星期天》(3)在莫泊桑的筆下,左拉“中等身材,微微發(fā)胖,一副樸實但很固執(zhí)的面龐……這張肥胖但很堅毅的臉的下半部都覆蓋著修得很短的胡須,黑色的眼睛雖然近視,但透著十分尖銳的探求的目光”,體現(xiàn)了左拉性格堅毅的一面。2.(1)內(nèi)容豐富多彩;(2)手法精湛絕妙;(3)思想深刻。3.莫泊桑短篇創(chuàng)作的成就。
《誰不說俺家鄉(xiāng)美》
1.略。2.示例: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下,黃山以其獨特的風貌聳立在皖南山區(qū)。它似一幅天然的畫卷,又像一首無聲的詩。它廣聚華山之險峻、岱岳之雄偉、衡岳之煙云、匡廬之瀑布,是中國名山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國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這樣評價黃山:“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1)略。(2)示例:辛棄疾:他生于亂世,戎馬一生,用滿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愛國贊歌。他文武雙全,雖命運坎坷,卻從未忘懷家國天下,實乃一代英才!4.略。
《阿來的如花世界》
1.阿來:藏族作家。為人樂觀、平和,幽默、睿智、豪爽、率性;熱愛生活,喜歡讀書,癡迷于花。2.(1)比喻。將徜徉在花間的阿來比作嬉游在河中的魚兒,形象生動地描摹出了阿來對花的癡迷、依戀和其賞花拍花時的歡快自由。(2)阿來的作品充滿生機,大氣、唯美,有恒久的藝術魅力。3.(1)卒章顯志,贊美阿來的人生和作品都如花般絢麗美好,豐富多彩;(2)與第二段的“未認識阿來之前”(或前文)相呼應,使行文嚴謹;(3)照應題目;(4)使讀者對人物的認識更為完整。
《最好的結(jié)果》
1.淳樸村民,救助啞父 "讀報見父,知道啞父下落 2.村民:這是一群淳樸善良、樂善好施的人。啞父:這是一個勤勞能干、懂得感恩的聾啞老人。3.不好?!胺浅O瘛眰鬟_出這樣的信息:老人的相片是二十年后所拍,與二十年前的“爸爸”一定有很大的差別,如果改成“就是”,與事實有出入,反而顯得不真實。4.示例:只要人人都能稍微善待一下偶遇的陌生人,每個人都會得到最好的結(jié)果。5.示例:鄉(xiāng)親們,你們是好人啊!感謝你們這么多年來對我父親的照顧,你們的恩情我這一輩子都還不完!
《三衢道中》
1.示例: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恰逢天天都是晴天,我乘著小船到了溪水的盡頭,然后步行在山路上。2.示例:“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兩句,描寫了旅途中的新鮮感受:山路上,綠陰夾道,和不久前來時所見的沒什么兩樣,但綠陰叢中時而傳來幾聲黃鸝的鳴囀,卻是來時路上未曾聽到過的。這“不減”與“添得”的對照,既暗示了往返期間季節(jié)的推移變化——已經(jīng)從春天進入初夏,也細微地表達出詩人于歸途中的喜悅。本來在山路上看到綠陰繁翳,聽見黃鸝鳴囀,可以說是極平常的事。如果單就這一點著筆,幾乎沒有什么動人的意境美,但詩人卻在聯(lián)想中織進了對“來時路”的回想,并由此引起對比映照,這就為本來平常的景物平添了幾分詩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