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如何打造活力歷史課堂,作者認為適時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這個三尺講臺上展示他們對課程的理解,去講講他們對知識的領(lǐng)悟,或許不失為一條有效的途徑。本文作者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我的課堂我做主”——學生主講,“我的課堂我質(zhì)疑”——教師反思兩個方面談了對這一問題的思考。
【關(guān)鍵詞】歷史課堂""學生授課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3-0089-02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shè)計與實施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yǎng)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fā)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教給學生?!边@些表述都讓我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的教學任務(wù)不單是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那么,作為高中一線歷史教師,應該如何做才能適應課改的要求,進而打造出充滿活力的高中歷史課堂呢?我認為,適時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這個三尺講臺上展示他對課程的理解,去講講他們對知識的領(lǐng)悟,或許不失為一條有效的途徑。下面本人就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wù)剬@一問題的思考。
一"“我的課堂我做主”——學生授課
第一次萌生“學生授課”的念頭,源于我校一位語文老師的啟發(fā)。他在每節(jié)課前,都會安排一名同學上臺演講3分鐘。一開始,學生很怯場,聲音也不大,講的內(nèi)容也沒有什么條理,但是堅持一段時間后,“奇跡”出現(xiàn)了:內(nèi)向的孩子膽大了,外向的孩子自信了,尤其是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不管是誰,上臺就講,侃侃而談!課堂紀律也出奇地好,該聽講時聽講,該鼓掌時鼓掌。看到臺下的學生訓練有素、都很“享受”的樣子,我著時感到震撼——這才是我
也是一種很有效的解題辦法。(6)如果第一段的段尾是空白,要認真閱讀,看此處是細節(jié)還是主題。通常文章第一段要提出文章的主題,如果在段尾提出主題,會用一些信號詞如轉(zhuǎn)折詞引出來,正確答案中應有這樣的特征詞;如果是細節(jié),一定前面已經(jīng)把要點展現(xiàn)出來了,此處只是進一步解釋說明。
第三,如果問題是一整個自然段。(1)這個段落應該是自成一體,而且承上啟下,即有中心主題,因此可重點閱讀選項中較長的選項,看哪個選項符合這樣的條件。(2)著重閱讀前一段結(jié)尾和后一段開頭的一兩句查找相關(guān)的線索,而且重要線索通常會在后一段開頭,因此后一段開頭往往比前一段結(jié)尾更為重要。
們苦苦尋覓的充滿活力的課堂??!于是,我就想能不能在歷史課中也采用這種方式,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
很快機會就來了。高二上學期學的是思想文化史,第八單元講的是“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shù)”,共包括“文學的繁榮”“美術(shù)的輝煌”“音樂與影視藝術(shù)”3節(jié)課,每節(jié)課有3個小目,共有9個小目的內(nèi)容。本單元的知識特點是:內(nèi)容淺顯易懂、線索明朗;從高考的角度來看,因為涉及的知識面廣,知識點多,所以考大題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把這個單元的內(nèi)容交給學生自主學習不僅沒有大的障礙,而且“風險”較小。想到這里,我興奮不已,立刻進行了部署和實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依據(jù)教材內(nèi)容,合理劃分小組
我班共有52名學生,按“地緣就近”原則,6人一組,劃分學習小組8個,剩下4人一組,這樣共有9個學習小組,每組負責講1個小目,授課時間為15分鐘,每節(jié)課3個小組上臺,共同完成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wù)。這樣分配,不僅小組數(shù)與單元9個小目的內(nèi)容相吻合,而且時間上也剛好與課標規(guī)定的課時同步。為了顯示公平公正,我把9個小目的內(nèi)容按照書本的先后順序進行了編號,然后讓每組組長上臺抽簽,以確定上課主講的內(nèi)容和次序。
2.抓好課前預習,培訓主講學生
學生口才再好,學習能力再強,畢竟還是學生。他們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高等專業(yè)教育、沒有接觸過高考考綱,手里沒有教參,沒有教輔資料,更沒有充裕的備課時間,可以說,他們除了一顆充滿好奇和強烈求知欲的心之外“一無所有”。因此,為了讓學生授課不至于偏離“航向”,指導學生預習、培訓主講學生就顯得尤其必要。為此,我給學生下發(fā)了預習提綱,給全體學生,尤其是主講學生提供預習和備課的參考網(wǎng)站和資料。事實證明,學生通過自主預習,已經(jīng)能夠掌握60%左右的基礎(chǔ)知識;然后通過小組“集體備課”的形式,又解決了20%~30%的問題;剩下的10%~20%的知識,則通過老師的輔導和培訓得到了解決。
3.加強小組合作,培養(yǎng)團隊精神
蘇聯(lián)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不管一個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體常常比他更聰明和更有力?!睂W生授課嘗試是建立在小組合作基礎(chǔ)之上的,主講的學生是每個小組推選出來的組長,主講的優(yōu)劣基本能夠體現(xiàn)本組所有成員的水平,即所謂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而,在確定好主講學生以后,教師就要對他們強調(diào)“集體備課”的重要性,讓他們明白自身肩負的“責任和使命”,進而主動加強與同組同學的交流互動,并能做到相互啟發(fā)、取長補短、合作共享,精心準備主講內(nèi)容。
4.進行上課實踐,展示小組風采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經(jīng)過充分的準備,同學們終于等到了“登臺表演”的這一天,主講同學更是躍躍欲試、信心滿滿。隨著上課鈴聲的響起,他們一個一個有序地走上講臺,開啟了史無前例的“學生授課時代”。我和全體同學一樣,對這種教學方式抱有濃厚的興趣和極高的期待。為了講出風格、展現(xiàn)風采,每個組都在全體組員的共同努力之下,制作出了精美的PPT課件。為了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增強時代感,有的組還采用了視頻教學。總之,在展示環(huán)節(jié),大家“各顯神通”、各有特色,充分展現(xiàn)出了小組的風采。
二"“我的課堂我質(zhì)疑”——教師反思
應該說,第一次嘗試“學生授課”,我收獲更多的是驚喜!尤其是那些原先不“顯山露水”、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通過參加這項活動,一下子在我眼前“生動活潑”起來。他們的學習能力、知識廣度以及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都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料!在課后的隨機調(diào)查中,幾乎百分之百的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點贊”!他們給出的理由是:“新奇、好玩,既能學到知識還能提升各方面的能力?!钡纭胺彩露季哂袃擅嫘浴币粯?,在對這種教學嘗試給予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的同時,我也產(chǎn)生了一些困惑與思考。
1.學生授課的效果
前不久,我有幸聆聽了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基礎(chǔ)教育研究院院長、《中學歷史教學參考》雜志社社長任鵬杰先生所做的《價值辨認:我們需要怎樣的歷史課堂》的報告,報告中,他從“有價值引領(lǐng)的課堂——不失魂”“有互動合作的課堂——不獨裁”“有評鑒省思的課堂——擔責任”三個方面給出了答案。反觀我們的學生教學,他們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沒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這樣的教學能起到“價值引領(lǐng)”的作用嗎?如果因為學生講解不清楚,導致成績下降,誰能擔得起這個責任?學生講解不透徹的地方,老師還要打補丁,這樣影響教學進度,耽誤時間怎么辦?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學生授課”彰顯出它應有的魅力?
2.學生授課的前途
我進行這項嘗試時,有三個“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條件:一是我擔任班主任,對班級孩子總體情況比較熟悉;二是我?guī)У倪@個班是文科實驗班,學生歷史成績和學習能力都不錯;三是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城市省屬示范高中,學校的硬件設(shè)施相當好,每班都配有目前我市最為先進的教學展示工具——電子白板。正是因為如此,我才“有膽量”放手去嘗試。但一個學校實驗班也就這一個,若放在平行班,這樣的教學方式還能進行嗎?我們學校硬件設(shè)施全市領(lǐng)先,那么在其他條件不具備的學校,學生授課還能這么“有聲有色”嗎?如果家長、學校不理解,認為既然是學生上課,還要你老師干什么?面對如此責難,我們又該如何去應對?一句話:如果沒有了家長的配合和理解,沒有了學校的支持和肯定,我們的學生授課還能走多遠?還有沒有繼續(xù)嘗試和推廣的價值?想到這里,我不禁“一身冷汗”!
但不管困惑有多少,道路有多難,面對課改,我總算邁出了屬于自己的那一小步。在我看來,課改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讓精彩課堂為每個孩子的終生發(fā)展打好底色,讓每一粒種子都綻放出生命之花,是我們每一個歷史教師的不懈追求。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還給學生。我相信,只要我們堅定地帶著信念上路,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積極參與課改,就一定能收獲充滿活力的高效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