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英語是當代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在整個大學課程體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公共英語的教學卻面臨著諸多問題。本文對公共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進行一一闡述,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guān)鍵詞】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瓶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3-0071-01
在我國,大學英語的教學普遍分為兩類:一是針對英語專業(yè)學生開設(shè)的專業(yè)英語課程,二是針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開設(shè)的公共英語課程。前者的主體英語專業(yè)學生屬于小眾群體,設(shè)立于有英語專業(yè)的院校,相比之下,后者則屬于大眾群體,因而,公共英語的教學幾乎遍布所有大學。
雖然公共英語是絕大多數(shù)高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但是當代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卻往往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及其今后工作的需要,甚至一部分學生英語考試都不能達標。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公共英語的教學面臨如下瓶頸:
一"大班授課難以保證教學質(zhì)量
英語是一門語言,其教學要求學生越少越好,這樣老師才能對每位學生進行充分的指導。而就筆者所知,現(xiàn)在的高校公共英語教學多數(shù)是大班授課,往往是合并了若干個班級一起,在所謂的“大”教室或“中”教室進行授課;即便沒有合班,各班分開上英語課程的高校每班學生也都在60人左右,人數(shù)也非常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諸多教學活動無法開展,如,鍛煉學生口語的小組討論,在小班授課的情況下,老師會讓學生分成若干組對某話題進行英語的小組討論,之后請同學上講臺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此時,老師可以幫助學生改善口語。在小班授課下老師有條件逐個聽學生的發(fā)音是否準確并給出正確指導,而在大班授課的情況下則無法開展。
二"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難以兼顧
目前,高校英語課程的分班仍然多按照入學已劃分好的行政班級,很少有高校會根據(jù)學生的英語水平重新分班進行英語課程的學習。因此,學生的水平往往有高有低、參差不齊,這對教師教學的開展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一個知識點對于某些學生來說也許早已掌握,但對于另一部分學生來說也許還云里霧里,這種情況下到底教師是該講解還是不講解?比較難協(xié)調(diào)。再如,一個班里有同學通過了四級,要準備六級的考試,但另一些同學則要備考四級,這又給老師帶來了難題,到底該講四級還是六級的內(nèi)容?所以,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經(jīng)常會讓教師有一種無法兼顧的感覺。
三"公共英語教學缺乏靈活度
當前,高校公共英語主流教材為新視野大學英語聽說及讀寫教程,該教材共四冊,為大一、大二新生使用。聽說、讀寫教程每冊分別有10個單元,主要由section"A,section"B及課后練習構(gòu)成,對于一學期普遍的60課時(60小時,30次課)而言,若要將課本內(nèi)容完全教授給學生,時間非常緊湊,也就是說,平均每3次課(6小時)講解一個單元,每一次課(2小時)講授一個環(huán)節(jié)。而課文內(nèi)容往往不少于2頁,單講課文內(nèi)容都難以在2小時內(nèi)完成,更何況還有相應的背景知識、單詞講解。因此,在規(guī)定的課時數(shù)內(nèi)完成所有單元的講解比較不切實際,然而,高校卻通常會在中期檢查和期末檢查中核查教師是否按照課程進度教授了理應完成的章節(jié),這就造成了許多老師為趕進度,不少知識點的講解不夠詳細,或者甚至略去不講。走馬觀花地帶著學生將課文過了一遍,學生是否掌握了其中的知識點、掌握了多少,老師們則無暇顧及。更不用說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四六級專題講座。因此,在這種體制之下,教師的教學完全是為了趕上學校設(shè)定的教學進度,毫無針對性可言,這樣的教學過程無暇顧及學生的差異,也無法幫助學生消化好學得的知識。
四"老師敷衍了事,學生不思進取
當然,公共英語的教學除了受以上客觀因素的制約外,還有老師和學生的因素。某些老師認為大學英語面對廣大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跟自己的教學成果無關(guān),學不學都是學生自己的事,老師只管按照課本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地講完課文,沒有重點,每單元每章節(jié)都是一樣的節(jié)奏,不去預測學生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識點用于答疑解惑,更不會挖空心思地傳授課本以外的知識,這樣的課堂無疑是刻板生硬并且獲益不多的。另一方面,學生的不思進取也導致公共英語教學難以進行,現(xiàn)在的大學生普遍課程繁重,自己的專業(yè)課有大量的記憶性任務(wù),因而,很少能夠自覺地晨讀背單詞,更不用說復習老師上課教授的知識點,往往都是老師將同一個知識點講數(shù)遍,有些學生才能在反應一會之后想起來,這種現(xiàn)象讓廣大老師們很是無奈,不管怎樣,英語的學習很大程度上依賴記憶,而很多大學生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
因此,要突破公共英語的瓶頸,首先要解決的是班級學生人數(shù),只有較少人數(shù)并趨于適當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除此之外,一個班級的學生應該水平相當,這樣便于老師掌握學生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而這可以通過英語分班考試得以實現(xiàn);有了人數(shù)和層次的保證后,要確保給老師靈活的教學進度,不同的班級情況不同,應允許老師對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課程進度安排;最后,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shè),并督促學生記憶單詞,必要時可在課堂上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單詞的記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夏紀梅.大學英語教師的外語教育觀念、知識、能力、科研現(xiàn)狀與進修情況調(diào)查結(jié)果報告[J].外語界,2002(5)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