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讀了三本書,一本是《賈平凹語言世界》一本是熊召政著的《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散文,再一本是錢鐘書先生選注的《宋詩選注》。
《賈平凹語言世界》一書,是陜西商洛師專王永生、邵科祥、田金長、郭三科、陳漢生幾位老師,多年來,對賈平凹作品研究的結(jié)果。他們從商洛山區(qū)的地方語言和古今中外文學(xué)大師的文學(xué)語言,對賈平凹文學(xué)語言的形成,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尤其是商洛故鄉(xiāng)的用語,形成他獨特的語言風(fēng)格有著極大的影響。從賈平凹的《商州初錄》和《商州再錄》等描寫商州地方的作品中,都能得到很好的映證??梢姡粋€作家的故鄉(xiāng)是養(yǎng)育他成長不可或缺的“臍帶”。這正如張煒在他的《詩性的源流》一書中所說:沒有那一個作家不寫他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腳下那片如詩如畫的土地,是作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張煒的長篇小說《古船》,也是以他家鄉(xiāng)一個家族為背景生發(fā)出來的故事;故鄉(xiāng)的語言是作家應(yīng)去開墾的“處女地”。人民群眾中有許多豐富的語言素材,待作家去提取來增加自己的語匯庫藏。
許多作家都是寫故鄉(xiāng)的人事步入文壇而震驚文壇,成為“處女作”的名篇。很多大師是寫家鄉(xiāng)的高手,沈從文的《邊城》更是把湘西的民風(fēng)民俗寫得出神入化,讓讀者驚嘆不已。有著“鄉(xiāng)土作家”美名的劉紹棠,把京淮大運河當(dāng)作他的“掘金寶地”。這些作家的作品無不打上故鄉(xiāng)的“胎痕”。
一個作家成熟與否,往往與他語言風(fēng)格形成與否有著極大的關(guān)聯(lián);而且,他們都很強調(diào)詩化的語言,這“詩化”不是形容詞的堆砌,是“詞達意”的注腳。
賈平凹的作品,特別是他的散文語言確有獨到之處,語句中多用動詞、名詞,少用形容詞,因而文字精煉。有的句式是一字或兩字能表述的,絕不多用一字,簡潔到惜墨如金的境界。這一點他是繼承和發(fā)揚了中國古人游記散文的特點。語言的簡潔美,是賈平凹的一種語言風(fēng)格,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使人愛不釋手。
我愛讀賈平凹的散文,就是他的文字感染力的結(jié)果。記得是上世紀(jì)九十年代,我在一本刊物上讀到他的《夜籟》一文,文中寫景描物狀人的語言很美,從此,我迷上了他的散文,見著他的散文集子就買來讀,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了??梢哉f,受他散文的影響,改變了我后來的讀書興趣,早先愛看小說的習(xí)慣已被散文取而代之。愛讀散文,并非是“中國文學(xué)向來大抵以散文學(xué)為正宗”(朱自清語),而是這些名家散文的語言,讓我得到了美的享受。
《踏遍青山人未老》一書是熊召政2014年8月出版的一本游記,全書共82篇文,每章不長。文章雖短但耐讀,讓我讀得津津有味。此書雖是近著,有許多篇章已在刊物上發(fā)表,只是結(jié)集而已。書中的每篇文字冼煉,詞語華美,稱得上是字字珠璣的美文。這之前,他曾是一位詩人的緣故罷。知道他的大名,是長篇歷史小說《張居正》一炮走紅之后。原以為小說作家擅長謀篇布局,只此而已。讀完這本集子,出乎我的意料,想不到他的散文,也有過人之處。從他的行文里,可體會到,他不僅對明史有深入的研究,而且涉獵和掌握了其他朝代的歷史知識。因此,寫起游記來,才那樣得心應(yīng)手,信手拈來。游記文章的優(yōu)劣,不僅在文字上,而與一個人知識面的寬窄有著極大的關(guān)系。
他的多數(shù)游記文章,對山川河流、名勝古跡、名人故居都有自己獨到的感悟,都能精騖八極、思接千載,而且妙語驚人。正如古耜在此書序中所說,游記散文不能為風(fēng)景而寫風(fēng)景,經(jīng)典散文都要“與史同行”。
熊召政的文字功夫也很了得,在遣詞造句、文字組合上體現(xiàn)了他深厚的古漢語功底。你看他筆下春日的江南:“峰巒中的澗水、煙樹里的人家、晨吹上的鳥啼、落日下的櫓聲,匍伏在蟄氣上的春夢無痕、浮漾于綿雨中的秋葉滿山,或?qū)庫o、或喧鬧,或尺幅玲瓏、或無遠(yuǎn)弗屆?!彼焕⑹且晃坏で嘈屑?,著墨不多,便為我們點染出一幅春日江南的水墨畫。又如他的另一篇文章,2010年被湖北和江西同時選為高考語文賞析的《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文中把煙雨朦朧的三月?lián)P州,寫得來妙不可言:“那楊柳岸畔的水國人家,那碧波深處的江花江草;園林臺榭、寺觀舫舟,一色兒都罩在迷離的煙雨之中。此時的揚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輪廓都被朦朧的雨霧軟化了下來,曲折的小巷浮漾著蘭草花的幽香。”看來,沒有廣博的歷史知識和駕馭文字的真本領(lǐng),要寫出好文章那只能是白日囈語。
從書中,可知熊召政是一位“大耍家”。他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名山游,正如徐魯先生所說:“熊召政先生的大地游歷,將近半個世紀(jì)的空山踏雨、寒江釣雪,肩挑明月、心懷禪音,在茫茫的風(fēng)雨山河中獨傷千古?!彼菐е皽貪櫟募覈閼押瓦|闊的文化鄉(xiāng)愁”去遍訪祖國河山的。其足跡留在了東北、西南、大草原、大沙漠、長白山、海南,尤其是他的故鄉(xiāng)湖北大別山的土地上。循著他的足跡,讀者也飽覽了祖國的山山水水,知道了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獲益多多,享受到讀書的樂趣。
《宋詩選注》是錢鐘書先生選注的一本再版讀物,他對書中一些宋詩詩句的由來和形成,作了較為詳細(xì)的考證和注釋,使讀者懂得了這樣的詩句,作者是如何化他人為已用。
讀此書之前,只知道中國文化史上唐詩宋詞名貫古今,對宋詩就知之甚少。其實,宋朝的詩人,不僅有此頭銜,而且還有詞人的桂冠,這是初唐和盛唐的詩人不可相提并論的。要說文化的繁榮,宋朝比唐時不會遜色多少。
宋朝的詩人,無論是“江西派”或是“江湖派”,他們的寫作風(fēng)格,多數(shù)都是師承了唐朝詩人的流派,而在此基礎(chǔ)上又演繹成新的文體——詞。要研究宋詞,就不能不讀一些宋詩。兩者互為補充,才能明白宋詞能繁榮的原因。任何新文體的產(chǎn)生都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都有一個相關(guān)相承相襲的因由。
唐朝的許多詩人給我們留下了不少名篇佳句,至今膾炙人口。讀完此書,知道了宋代詩人也有很多妙筆生花。
一個人一天能讀一兩篇美文,吟誦一兩首好詩,讓身心潛入書海中,去“嘣咚”“嘣咚”游兩把“狗刨騷”,也是一種怡然自得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