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最難忘的就數(shù)看扁擔戲了。
扁擔戲,當年在我的故鄉(xiāng)紹興街頭巷尾最流行.也是最受孩子們喜愛的民間藝術表演。一個民間藝人,挑著一個扁擔,一頭是小箱子,一頭是演出道具,找一個比較空曠的地方,扁擔豎起來,布幔圍攏,上面搭個小小的舞臺,藝人躲進布幔里,敲鑼打鼓,唱念做打,全靠一人操作,還要唱出不同人物、不同動物的聲腔,有時候還用口技表演各種聲音。那時候我真想鉆到布幔里去,偷看藝人是怎樣表演的。我覺得這套本領是要花多少年的苦練才能學到手的??!我是扁擔戲最忠實的觀眾,扁擔戲表演的節(jié)目也最吸引我。
扁擔戲常演的節(jié)目有《小癩子頂盤》《鷸蚌相爭》《豬八戒背媳婦》等等,這些節(jié)目,不用說,不僅小朋友喜歡,大人們也愛得入迷,但是最受大家歡迎的節(jié)目要算《王小二打虎》,那真是百看不厭。
《王小二打虎》說的是王小二酒醉上山,有人勸他別去,因為山上有虎。他不信,走進深山,果然遇到老虎,他自恃勇敢與老虎搏斗,經過幾個回合,老虎假裝倒地而死,王小二不知是計,老虎突然跳起,把王小二一口吞吃了。王小二的妻子聞訊,手拿鐵棍上山來替夫報仇.最終竟然將老虎打死,還從老虎嘴中拉出了王小二,王小二也神奇地復活了,夫妻二人扛著老虎下了山。
那么多年過去了.為什么這個節(jié)目至今仍讓我念念不忘?故事曲折,情節(jié)動人,緊張幽默,含義深長,這是主要原因,而民間藝人的表演出神入化,技藝熟練,全靠雙手操作布袋木偶,達到逼真緊張感人的程度,這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我佩服民間藝人的這套本領。他幾乎是全身投入表演,手中操縱木偶,嘴里唱念??诩?,腳上敲鑼打鼓,一人主演一臺戲,多不容易。民間藝人的表演不賣門票,只到節(jié)目全部表演結束,一個木偶,有時候就是王小二,手拿布袋一只,懇求觀眾隨意給點錢,常常一場戲演完,并沒有收到多少錢。他于是收拾停當挑起扁擔,再到別處去表演。
后來,我知道這些民間藝人大都來自北方,比如河北、山東一帶。他們跋涉千里,走街串巷,艱苦度日,大都上了年紀,卻無人傳承手藝。扁擔戲如今已瀕臨失傳,這種古老的、特別受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中國傳統(tǒng)木偶戲藝術,眼看就要消失了,真感到又失落又惋惜。
星星點燈
一個人主演一臺戲的扁擔戲,曾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吸引著廣大群眾,但是現(xiàn)在卻面臨著無人傳承的局面。其實,我國民間很多技藝,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這頗值得我們認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