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系辭》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
茶人,要有一顆溫柔細微的心,發(fā)現(xiàn)自然之美,萬物之用。中國人文茶道倡導(dǎo)者王迎新老師如是說。
古人箴言,今人論調(diào),集中在茶席的方寸天地,為“不器”之器在一席間的演繹提供了萬千可能。
從一席著眼,發(fā)現(xiàn)“不器”之物的大器品格。
席布
文房中那些千百年來默然無聲的紙張,悄然記錄著書寫者的言語和心事。挑出其中最合你心意那張,徐徐在茶桌上鋪展,離開筆墨,與茶遇合,紙張暈染出了新的華章。
東方院落里懸掛在花格棱窗前的精雅竹簾、朦朧的紗幔,西方古堡里圖案古典華美卻又低調(diào)的蕾絲,肌膚里留下了陽光的溫度,錄下了春雨秋風的記憶。如此往復(fù),簾幕寂寥了幾季?離開窗的那一刻,也就收起了所有蒼涼的心事。
主泡器
一席之上,主泡器是靈魂。壺或蓋碗,是萬變離不了的宗。
在茶席的冷泡法上,主泡器的選擇則有許多可以發(fā)揮的空間。敞口、深腹、厚胎的器具都巧妙上手。
不得不提的則是“急須”?!凹表殹苯^對是“不器”之器史上的拓荒性開創(chuàng)。數(shù)月的海上航行,靈機一動拿來原本煎藥的藥罐替代打碎的茶壺。隱元禪師的無心之舉,卻開創(chuàng)了日本茶道流派的煎茶道。也正應(yīng)了佛門那句: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壺承
壺承,兼具盛水實用功能的同時,對主泡器起裝飾作用。
來到茶桌之前,那塊漂流木在數(shù)年的航海旅行中,收集了無數(shù)的海魚無盡的心事;那塊老青磚,在老宅拆除之后,依然保存老宅里風霜百年的家族舊事;那個在早市上,無意間一撇撿漏的晚清民窯小盞,有著溫潤的青花發(fā)色;那個被重新配置了手工錘銀蓋的水仙盆,以往的每年冬天祖父都會植上優(yōu)雅的水仙……
許多承載著故事和記憶的物件,都具備承載茶席主泡器的份量。
勻杯和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古來文人愛茶更嗜酒。翻看歷史,中華民族的酒文化也的確比茶文化更悠久。
夜光杯難求,錘紋琉璃杯易得。本為日本酒器的錘紋玻璃杯,離開曾經(jīng)觥籌交錯的酒桌,搖身一變成為光影璀璨的勻杯和茶杯,依然迷惑人心。
所以,收起身邊的酒瓶,留下酒器改弦更張,大小合適就是上好的茶器。盛酒酒醇,啜茶茶香。少喝一杯酒,多飲一盞茶。
關(guān)于杯托,民國時期的青瓷醬油碟,上世紀80年代出口的景德鎮(zhèn)玲瓏瓷餐碟,是我對身邊一杯一碟的虎視眈眈。
配器
“山野茶會中,提倡大家就地取材,用當?shù)氐氖^、朽木、樹皮充當花器。我們不一定非得帶上昂貴的青瓷瓶、古銅器,可以輕裝出發(fā),用發(fā)現(xiàn)的眼光尋找一些天然材料,創(chuàng)作插花作品?!痹谝粓錾揭安钑窒砉_課上,王迎新老師這樣分享。
何止花器和花材,茶則、茶針、擱置、香插等這些并非配器都是可以隨手撿拾。在墾丁海邊帶回的鵝卵石,細小的罅隙剛好是一支的香位置;在玉門關(guān)的漢長城腳下尋覓紅柳根,風沙侵蝕過的道勁是生命力的禮贊;“梧桐落葉因枝老,一夜秋風蕭凄聲”,不忍梧桐再飄零,就來茶桌上做托著茶葉的茶則,或是那德化象牙白瓷的杯托。一葉知秋,茶未盡。
用精雅的器布出精雅的席,只是將現(xiàn)成器物的用途做具備美感的組合,是理所應(yīng)當。發(fā)現(xiàn)“不器”之器的大器潛質(zhì),是難能可貴。
俯仰天地,撿拾自然大美之物,不僅是事茶布席時應(yīng)有的精微之心,更是每一日的平常心?!叭宋牟璧?,一種因茶而起的生活美學(xué)。”王迎新老師簡單的一句話概括了人文茶道的精髓,也讓我們懂得茶之于生活的最本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