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是我喜歡的文人,我對這位天才般的文人有著深刻的記憶和無法言喻的崇敬。
東坡生活在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時代,就連鄰國挑起戰(zhàn)端也是用對聯(lián)這一方式來為難宋朝,給他一個展現(xiàn)才華的機會,一副絕對“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避免一場生靈涂炭,應該是文人想也不能想的功勞。東坡同樣生活在一個政治變革的時代,兩黨相爭,他不偏不倚說真話說實話,受益的是真理,受苦的是他個人。東坡留下了傳世的華章,也留下了性情中人的佳話,他應該算一個全才,琴棋書畫無不精通,他也是一個極為平常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說他上可陪玉帝下可交乞丐,他一生好酒,在酒中釋放那份豪放和豁達。
每每讀到有關東坡的文字,心是凈的,也是靜的。東坡給我的震撼,是人格上的,也是靈魂上的。如果真要探求他在我心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的一首詩正好作為寫照: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做東坡這樣的人,有凡人的不幸,更有圣人的高遠。在浩瀚史卷中,有幾個能像他那樣擁有豐富的一生?為人處世有幾個能像他那樣曠達超然?領悟生命有幾個能有他的心智和性靈?檢索命運有幾個能有他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他是一個偉人,留下了曠世奇才,體現(xiàn)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他也是一個凡人,任憑世俗塵埃掩蓋;他是現(xiàn)時的石,后世的玉。他也許一生所做的只是秉承他的天性,而他一生所承受的是常人不可企及的悲喜。也許我們現(xiàn)在感受的東坡只是對他詩文的一種詮注,而千年前的他的所思所為,我們不可體驗,不管他當時如何苦難,后人對他如何美譽,都不可能完整敘說一個真正的東坡。他完成的是一個真誠的東坡,后人接受的是一個美麗的東坡。
記著他的自勉聯(lián):
發(fā)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如果要去比較文人,我覺得李白太狂,杜甫太拘,商隱太悲,李煜太憐。東坡應該怎樣歸納呢?看過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在序言中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這是迄今為止我所見到的對蘇東坡最為精妙的概括。在這諸多身份中,一般人只要具備其中一種,就得耗盡一生的心血。而蘇東坡,所有的成就似乎都是信手拈來、不費半點功夫。
歷史總是留下一點遺憾讓后人有感可發(fā),彌補進程中的不盡如人意的瑕疵,人也是在過來后回首往昔檢討一路走來的過程,用事后的智慧看到當時的不足。不知道東坡有沒有檢討過自己,只是在每次流放的時候,他會對一些朋友說如蠅在食,吐之乃已,但不知道吐了多少只蒼蠅仍是一意孤行本性難移。如果我們妄加設想:他的正直中多一些媚俗,官場會多一個不倒翁;如果他的聰明中多一些圓滑,朝廷也許會多一個宰相;如果他的才華中多一些世俗,風流中也許會多一個騷客;如果他的性情中多一些惡毒,慘遭流放的也許會是另一個人;如果他君子風范里摻雜一些小人作為,歷史的一些章節(jié)有可能重新改寫。
而唯一的蘇東坡,正如宋玉描繪的鄰家小婦一樣,歷史給我們一個恰如其分的唯一的蘇東坡,任何的改變都不是我們喜歡和崇敬的唯一的蘇東坡,就是他身上的缺點都是那么美麗。他為官可造福一方卻老是不得志,他廣交四方朋友卻總是受小人陷害,他的詩文熠熠生輝卻在現(xiàn)實生活中黯然失色。
把酒問青天,不論怎樣,感謝歷史給了我們一個唯一的蘇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