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就與舞蹈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四五歲時,我就對舞蹈節(jié)目很是癡迷,每看電視必看舞蹈。有一次看新疆舞時,竟然把中國舞八級的頸橫移學(xué)會了。媽媽看我不僅對舞蹈有濃厚的興趣,而且很有天賦,就給我報了一個舞蹈班。
沒想到我韌帶很好,沒多久我的橫叉就劈了下去。老師很滿意,又教了我一些有難度的動作。從此,老師就特別關(guān)照我,每次都讓我做示范。
寒來暑往,我上了小學(xué)。不知是因為學(xué)業(yè)的分心,還是因為篤定我是舞蹈班好生,我回家都不復(fù)習,直到去舞蹈廳上課時,才臨時抱佛腳。老師見我渾水摸魚,找我談了幾次話,但都被我搪塞了過去。終于,在又一次濫竽充數(shù)時,老師對我忍無可忍,嚴厲斥責道:“陳蕓珊,老師當你是好生,認為你自覺,所以寬容你。你呢,卻把老師的寬容當成放縱,一次又一次地偷懶。你看看周圍的同學(xué),人家用勤來補拙,你卻把天賦當成放肆的資本,你對得起誰呀?不肯吃苦,怎么可能會成功呢?”這番話像利劍刺一樣痛了我,我暗下決心:我一定要努力,不能被看扁了。
我說到做到。做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我再也沒有偷懶過。每次排練,我都特別賣力,比別人早到,比別人遲走,天天苦練基本功。終于,我參加的一個團體節(jié)目在香港紫荊花大獎賽上榮獲特等獎。隨后,我的舞蹈“事業(yè)”開始蒸蒸日上。
剛接觸古典舞時,我只覺得它音樂柔和優(yōu)美,動作溫柔舒暢,便不自覺地喜歡上了。沒想到,歪打正著,我動作偏軟,與古典舞所需氣質(zhì)十分相符。更湊巧的是,古典舞當中需要很多高難度動作,極其考驗身體的柔韌性,而我的特長就是韌帶好,能做許多令人望塵莫及的動作。
為了迎接新年,老師給我們排了一個古典舞節(jié)目。前面一段獨舞,難度很高,幾個有經(jīng)驗的大姐姐都無法勝任,不是動作不到位,就是找不到感覺。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小朋友,在一片驚異的目光中自告奮勇,動作優(yōu)美,配上我擅長的氣息、提沉,完美收關(guān),連老師都看呆了。為了檢測我的表演能力,老師又提升了幾個階層的難度。我入情入境發(fā)揮想象,小時候看過的古典舞畫面一一浮現(xiàn)。我又一次輕松過關(guān),拔得頭籌。
的確,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今年春節(jié),我們的舞蹈節(jié)目——《獅趣》在央視“2015年農(nóng)民春晚”上作為第一個節(jié)目閃亮登場。
一路下來,我已練了整整九年。我知道,未來還需要更加努力,這樣才能在舞蹈之路上更好地綻放自己。
點評
不肯吃苦,怎么會成功呢?小作者通過講述自己舞蹈之路上的奮斗,告訴我們:興趣和天賦只是一塊敲門磚,要想實現(xiàn)夢想,唯有“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