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月,鬼使神差地,烏山麓的紅星派出所,我在那里一連呆了三個月。果然是低頭不見抬頭見,那三個月里,只要一抬頭,就能看到巍峨矗立的烏山,就像所有你能想到的關(guān)于大山的名詞或形容詞,它們真實地堆放在你的眼前。這種感覺有時真的挺好,一本關(guān)于大山的詞典攤開在那里,你多看一眼,也不會覺得它很多余,相反,它的傳奇,就像文字一樣,被內(nèi)心這頭細膩的幼獸輕輕地拱著。
派出所漱洗的地方位于二樓走廊的最右邊,每天早晨我們都必須早起,如果沒有特別的警務(wù)安排,我們可以慢慢地漱洗自己,比如可以慢慢地把面巾鋪在臉上,慢慢地揉著正在適應(yīng)晨光、回歸自己的瞳孔。烏山也剛剛蘇醒過來,相對而言,它是時間的老人,它也正在慢慢地適應(yīng)逐漸加強的晨光,所有瘦出來的嶙峋脊骨都像花骨朵一樣,慢慢地綻放出來,帶著欲遮還羞的美學(xué)。我們之間漸漸消散的光霧,與鳥鳴的方向恰好相反。早晨,烏山的腰身常有乳白色的云霧,歇在關(guān)于烏山的傳說里。這些乳白色的云霧,往往因光線的增強,變成道學(xué)里的意。它們自由自在,像是一群白鶴,隨風(fēng)而起,又不隨風(fēng)而去;它們明顯帶著右傾冒險主義,不斷地向山頂攀爬,不斷滑落,形成一字白練,更增添了山體的神秘性;它們和灰色的石巖存在明顯的色差,像是陰陽相逐的兩條魚,向著世人大象無形地訴說著:道非道,非常道。
中午,在陽光最盛的時候,烏山開始轉(zhuǎn)向內(nèi)部的安靜與澄明。我們剛好用過午飯,喜歡爬到派出所的紅磚樓頂,借著墻體的遮蔽,一溜煙坐在墻角邊,談早上的警務(wù),或是時事新聞。烏山也還沒有午睡,它或許需要垂下雙臂,才能聽到我們的談話內(nèi)容。不過,經(jīng)常在身邊繞來繞去的風(fēng),解決了傳音的這個問題。這個時候,風(fēng),這透明的東西,竟成了我們與烏山的紐帶。無論來自于哪個方向,它純樸的氣息讓我想到了紅星鄉(xiāng)的村民,他們世代生活于烏山麓,聽著烏山的故事,懷著美好的憧憬,修身養(yǎng)性,他們擁有著與烏山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人文生態(tài)。而此刻的悠閑,就像是一杯酒,在肚子里彎成了詩鉤鉤。8月4日午后,我從樓頂回房后,順手就在電腦上敲出了一首詩,幾乎是一筆呵成?!段绾蟮臑跎健罚簳r雨時睛,這多像一個老人在講/過去往事的情景 云遞了一塊白手帕/我遞了一個潮濕的眼神//時間走的太安靜,一塊山峰差點/掉落下來,我趕緊伸出手去/只接到一陣陽光挾著幾顆豆大的雨//閑了好久的亭終于放出一陣風(fēng)聲/樹搖了搖肩膀,沒說話/我只講了一句話,用一張紙包著//擱在哪兒都不行,只好用一根煙點上/這藍色的霧和烏山里愁坐的霧沒什么不同/只是我用它寫詩,烏山用它講故事。
午后,稍稍休息一下后,我們就要忙起派出所的各項常規(guī)工作,管戶籍的民警需要把早上群眾的呈報資料理一理,向縣局報批。我們要分工,或做警務(wù)筆記與學(xué)習(xí)筆記,或完成每日的警務(wù)報表,或直接接警,趕赴現(xiàn)場。8月9日,市里有領(lǐng)導(dǎo)要到烏山做旅游調(diào)研。因為烏山是詔安、平和、云霄的交界山,在旅游開發(fā)上,很多事情需要市里牽頭才能決策。當(dāng)時聽說有一個方案就是成立旅游區(qū),詔安和云霄按著年份輪流來管理,而市里只做協(xié)調(diào)上的工作。市里的領(lǐng)導(dǎo)要從詔安的這邊進山,于是縣局交警部門的同志先下來,確定一下考察路線。所里派我陪他們進山。那天的天氣陰郁得很,我們都心照不宣,山里肯定會下雨。雨里的烏山將會有一番不同的景象。后來果然下了雨,而我們則大飽眼福,領(lǐng)略了別種風(fēng)情的烏山。
沿著盤山的路,我們成了蟒蛇肚里的一部分。山路的轉(zhuǎn)角與向上的坡度有時很大,路的左邊是令人膽寒的山溝。小心翼翼地,我們坐在行進的車?yán)?,低聲講著紅軍在烏山的革命故事。交警部門的一個同志剛好接了一個電話,問:你到哪座鳥山去了。我們的交警同志很幽默地說,對,我們正是到了鳥不長眼睛的山——烏山。我們在車?yán)镆黄鸫笮?。忽然車簸了一下,咯到一小塊落石。司機要檢查一下車體受損情況,我們便也一起下車休息,喝水。望著綿延而去的石巖,有石林的礴磅與物化之形,卻無它的雜亂;有陰沉的云占據(jù)了各個山頭,頭頂上更有密不透風(fēng)的云雨大軍正在千里奔襲,山下八月的天氣如火澆身,這里卻涼爽得讓人隱然間起了仙風(fēng)道骨;有一陣陣的山風(fēng),把烏山幽靜的內(nèi)心送了過來,卻無松濤的聒躁;有清淺的霧水落在身上,綻開著薄薄的寒翼,我們的想像將是它們的下一個附著物。
在山間匆匆用過午飯,在往前往上一公里就是烏山景區(qū),我們的路線勘察任務(wù)卻已完成。在烏山的天池邊,飯店老板是北庶村人,也是現(xiàn)在北庶村唯一剩下的一戶人家。烏山開發(fā)后,北庶村民就已陸續(xù)搬下山去居住,過新生活,現(xiàn)在只剩下路邊的這戶人家,因地制宜,把門前的土地修整了一下,開成一家農(nóng)莊飯店,用菜用料都是土生土長的農(nóng)作物,特別是一種滋陰去濕效果奇特的野生植物——觀音串,聽說對生津補血非常好,價格也不斐。老板說他的兒子就在烏山天池邊嘗試著培植觀音串,已有小成。我們決定去參觀他兒子的種植園。
老板的兒子就在烏山天池邊承包了一面山專門種植觀音串,山下的十多畝平地被他開墾為種植園,里面種了很多奇花異草,有珍珠草,有香波蓮,接骨草等,不一而足。特別是觀音串,他已種了上百畝。我們正在參觀著他園里的寶貝,忽然有幾陣濃霧從山間裹挾著薄涼與土木氣息,快速飛來,直接把我們包圍后,又朝前行走,宛若仙境。
下山的時候,我們在車?yán)?,徹底被烏山的霧裹住了,它們只留下濕漉漉的腳印,卻在我們的心里留下終生的震撼。前面的路根本無法看清,我們索性駐車觀賞。它們?nèi)榘椎纳碛?,鋪天蓋地,卻又極盡綿柔地吸附在巖石、樹葉或草片上,甚至是我們的靈魂,只有此時,你才會相信這個世界,竟存在著如此大靜而陰沉的東西,仿佛它可以把一切都融化了。我們都以為置身于時間的隧道,而忘了現(xiàn)在與下一個出口,我們將是哪個時代的一部分。
到了山下,雨漸漸大了起來,一瓢瓢地澆在車窗上。
夜里的烏山,天空很藍,如果有月亮,那也是很清澈的月光,它們好像時間的另一個開關(guān),只要輕輕地一擰,就如水地靜靜地潑撒在你的身上、心間。有一次,大約是凌晨時分,我們辦完手頭案件,都很興奮,決定去烏山腳下的涼池游泳,讓此前高度集中的腦筋松下來慢下來。我們把車開到了涼池邊,然后打著手電筒,五個人成蛇字形,靠近著那個涼池。此時的烏山,估計已經(jīng)入睡,它墨色的身影就在我們眼前,隨著腳步無邊高大地晃動著,每一條上山的路都是它的門,而它從不鎖門,我們正在攀越著它的山門。偶然吵醒了小蟲小蟬的,它們吱的一聲,就像一扇門被打開的聲音。除此以外,烏山就像凝固了一樣,我們像是在凝固的墻體里行走,向著創(chuàng)世紀(jì)的那個馬槽挺進。大約繼續(xù)前行了1公里,山泉潺潺的聲音終于透過密林,跳到我們的耳朵里。山泉就像是一個攢滿盤纏的富人,從烏山頂一路撒著金幣,喧嘩而至,到了涼池,被攔腰的巨巖奪走了所有盤纏,成了窮人,便靜成一池涼水。透過密林的星光,把烏山挺拔的脊梁,描繪成了一個通天而神秘的巨人。而我們在靜靜的涼池里,涼爽得就像秋天。
的確,從烏山麓讀烏山,更覺得烏山的巍峨與嫵媚。匆匆三個月,我不僅和烏山腳下的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從心里空出一個永遠無法壓縮的空間,我會堅持用一輩子的記憶與文字把烏山填在里面。世界上,所有的山都有自己的特點,并形成了自己的人文環(huán)境。因此,當(dāng)別人說起烏山巔的革命圣火時,我更多地只想談?wù)劄跎铰?,在它的腳下,一群樸素的村民世代以烏山為伴,他們用香火傳承烏山之緣,烏山作為圖騰,已化入他們的脊梁與文化基因;他們辛勤勞作,用一簇簇的人煙,勾勒出烏山下的人文美。有的時候,我甚至認為,烏山麓是烏山的起點與終點,你看到的烏山風(fēng)光永遠只是烏山的一部分,烏山麓是烏山風(fēng)光最厚重的筆觸,它只向下走,直觸及烏山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