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爾曾說:“詩人的天職是還鄉(xiāng),還鄉(xiāng)使故土成為親近本源之處?!边€鄉(xiāng),不僅是身體的回歸,更是精神的回歸。覓一處精神的家園以安放疲憊的心靈,便如同回到闊別已久的老家。
人,是浩渺塵世中的游子,流浪在無邊的荒漠之上,只為尋找一片屬于自己的綠洲。人,是靈魂的歌者,唱出生命精魂的孤獨,唱出漂泊無依的迷茫。人漂泊久了,便生出回歸的渴望。然而,世人總在建造現(xiàn)實中的房屋,當(dāng)樓廈廣宇建成,卻不知何處安放靈魂。故此一輩子走在彷徨失措的時光邊緣。
“我們是空心人,我們是稻草人,相互依靠,頭腦子里塞滿了稻草?!痹娙税蕴厝绱伺惺廊司衽c靈魂的渙散。因為精神無法凝聚成一束強大的內(nèi)在力量,人顯得麻木而空虛。于是,讓精神回鄉(xiāng)對于日益焦慮的人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普魯斯特有言:“永遠努力在你的生活之上保留一片天空?!边@片天空是任思維在沒有限制的空間里自由起飛的想象的天空。人的精神價值在于思想,體現(xiàn)思想力度的方式是想象。通過想象,人的精神便有所寄托。當(dāng)我們伏在窗邊,抬頭觀望天空,也許會想象天的盡頭會有怎樣一番盛景,也許會想象未知的明天會是怎樣的晴朗。因為想象,所以渴望,所以心中留出一塊空間來盛放內(nèi)心的企盼。
生命如海,人渺小如微塵。漂泊的人注定會因迷失方向而悲嘆。而當(dāng)燈塔亮起,求索的道路便在此刻清晰。這是人的意識中具有永恒價值的信仰,是精神的最終歸宿。赫爾曼·黑塞筆下的那個荒原狼哈勒爾,一生在雙重人性的折磨下煎熬,而當(dāng)他最后說出“莫扎特在等著我”,頓時豁然開朗,世界澄明。莫扎特是他的永恒信仰,是靈魂所歸之處。人在流浪荒原的旅途中應(yīng)心有所托,唯有在心中燃起這樣一束不滅的燈光,方可讓孤寂的精魂尋到還鄉(xiāng)之路。
人在現(xiàn)實中漂泊流浪,無處棲身,這是物質(zhì)層面的悲劇;人在思維空間中無家可還,這是精神層面的悲劇。而后者帶給人的苦痛,是無法名狀的。
“鳥飛返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弊尵赀€鄉(xiāng),守在一片澄明的凈土上,生命便可獲得回歸的滿足。
【教師點評】
本文由材料出發(fā),審題精準(zhǔn),并能化大為小,扣住一點縱深挖掘,突出的亮點是引用海德格爾、艾略特、普魯斯特、赫爾曼·黑塞等人的名言或著作中的人物,恰到好處地放在文章的顯著位置,展示了自己豐厚的閱讀底蘊,彰顯自己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文化素養(yǎng)。這有別于一般學(xué)生機械引用堆砌名句,而是讓這些名句為主題服務(wù),信手拈來,不露斧鑿之痕,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教師亮分】
基礎(chǔ)等級39分+發(fā)展等級19分=5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