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任務驅動、情景再現(xiàn)、項目教學、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模式,并融入應用文教學的實踐中,提出應用文寫作的訓練要求,結合應用寫作教學的知識結構和能力要素對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的應用文寫作教學模式改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職""應用文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1-0057-03
應用文是日常生活的工作和學習中處理公私事務時使用的一種有著固定和慣用格式的文體。應用文的功能多樣,應用廣泛而頻繁。應用寫作能力不僅成為了當今社會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內涵,也是企業(yè)所要求的“八大職業(yè)核心能力”之一。在高職院校課程設置中,應用寫作課作為基礎技能課,對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綜合素質的提高起著愈來愈顯著的作用,并為學生就業(yè)和其今后的職場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重視在校大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能力,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成為求職過程中重要的“敲門磚”。
一"應用文寫作課程的現(xiàn)狀分析
目前,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應用文寫作作為公共基礎課,面向各個專業(yè)開設。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應用文寫作的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課程的定位不準確、課堂教學方法單一、不注重學生的實操能力的培養(yǎng)等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1.以理論教學為主,實用性不強
應用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是目前很多的教師仍無法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而注重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甚至認為講授的知識點越多,教學就越成功。應用文寫作的文體繁多、體系龐雜,而且不同文種的格式呈現(xiàn)著各自的形態(tài),涉及工作、學習的各個方面。教學的難度大,灌輸知識點并不能實現(xiàn)有效的教學,學生掌握的難度也會增大?!按箅s燴”式的教學也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導致學生對與自己工作密切相關的應用文文種的學習不深入,從而使實踐與理論脫節(jié),只解決了“是什么”,并未解決“怎么做”,最終,學生在實際的工作學習中遇到寫作需求時仍不能很好地完成。
2.教學方法單一,缺少革新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局限于“教師講授為主,黑板加粉筆為輔”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一,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的現(xiàn)狀是大多數(shù)學生寫作基礎較為薄弱,加上實踐經(jīng)驗匱乏,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灌輸,那么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反而會讓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
3.不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教學效果差
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是傳統(tǒng)教學的主要模式,在這一模式之下,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被邊緣化。教師的教學工作任務重,同時也導致思考較少,被教師推著走,學生的自主性全無。學生在遇到實際的寫作需求時,不能積極主動地思考應采用什么文種寫作,如何寫。
二"應用文寫作的教學方法探索
應用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勢必對該課程教學效果、教學質量的提高產生影響,影響學生職業(yè)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并最終影響學生就業(yè)和其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因而,對應用寫作的教學方法改革進行探討勢在必行。當然,教學方法的改革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過程,包括了多種教學方式的綜合使用。筆者經(jīng)過應用文寫作的實際教學,總結教學經(jīng)驗,整合出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
先講授知識,再給出題目讓學生練習,意在說明所學知識點的教學方法是傳統(tǒng)的教學中最常使用的。但是
這一教學方法在應用文寫作課程中并不適用,應注重的是知識的應用,而不是知識本身,更不是知識的體系。
采取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之前就接觸文種的案例,在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帶著問題,本著解決問題的心態(tài)來學習。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教學應從問題開始而不是從結論開始,要讓學生從問題解決中學習。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能擺脫僅僅依賴教師講授的固定思維模式,學習的效果明顯提高。用寫作任務主導寫作理論,學生帶著具體問題在寫作中求知、在求知中寫作。如“請示”的寫作,對于沒有學習過該文種的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因為該文種的格式和規(guī)范性要求較高。但是如果通過先動手練習,學生將帶著寫作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來到課堂,通過問題的解決就能順利掌握該文種的學習。
2.情境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的方法在目前的教學中被越來越多地使用,學生的寫作需求更多的是在具體的工作情境之下產生的。所以,采用情境教學法,在文種講授的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職業(yè)情境,使學生置身于某種特定的寫作情境之中,以角色的身份構思寫作,就能順利快捷地完成寫作。
應用文文種繁雜,可以通過擬定具體的情境將不同的文種嵌入到具體的職業(yè)情境中,解決理論和實踐脫節(jié)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讓學生更容易融入情境中;同時,要根據(jù)學生未來可能的工作崗位設置情境,讓學生在學校的專業(yè)學習學有所用。如:策劃書的撰寫,可以擬定一個班級活動策劃的具體情境,學生組成團隊,對策劃的組織和流程進行合理、具體的構思;同時由于設置的情境和學生的實際聯(lián)系緊密,學生在撰寫過程中積極性高,完成效果好。再如,經(jīng)濟合同的撰寫,經(jīng)濟合同對于在校學生而言還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通過設置房屋租賃合同、小商品采購情境,更易于熟練應用此文種。
3.項目制的教學方法
應用文的文種眾多,在教學過程中難免變成“大雜燴式”的教學,導致教學難度大、學生學習效果差的問題。根據(jù)實際的教學經(jīng)驗得出,應用文寫作的教學“不在于多,在于精”,需要打破章節(jié)、文種的限制將知識體系分解為相關模塊,通過項目引導教學,結合多種教學方法,以最終促使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xiàn)。
可在項目下設置多個實訓任務,學生通過任務驅動和情境教學的方法首先掌握具體文種的寫作方法。在幾個任務結束之后,采用項目制的方法,通過一個具體的項目讓學生將學習的文種串聯(lián)起來。項目制的教學方法可以解決應用文教學“一盤散沙”的問題,通過一個系統(tǒng)化的環(huán)境為學生搭建起一個可以整體化思索的平臺,這樣學生的學習成果就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積累。如在實際教學中設定校園活動項目,學生根據(jù)項目要求完成“請示”、“批復”、“通知”、“會議紀要”的寫作。如某政府部門需要開展植樹造林的工作,需要召開專題會議,分配任務;組織會議的部門需要做好紀要;各部門需要根據(jù)工作來安排需要的資金以完成任務。一個看似簡單的工作過程即可實現(xiàn)該項目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串聯(lián),順利完成一個項目的教學,且教學效果顯著。
另外,在應用文寫作的教學過程中,可采用的方式并不是單個項目的串聯(lián),在一個學期的教學結束之后,通過一個大的項目還可以將子項目全部進行串聯(lián)。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應用文寫作的能力,還提高了溝通合作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職業(yè)能力,為其適應未來職場打下良好的基礎。
4.翻轉課堂
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的課堂組織模式,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教學活動不再是教師為主導,教師只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咨詢者和評價者;學生和教師的互動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提問和回答問題,也不僅僅是完成既定的作業(yè)。課堂從頭到尾都需要學生參與其中,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成果不是知識的積累,而是職業(yè)能力的提高。
如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課前準備,帶著問題來到課堂;通過教師的引導來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通過完成作業(yè)、講解自己的作業(yè)和評閱其他人的作業(yè)以提高應用文分析、處理、寫作的綜合能力,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性作用。
三"應用文寫作的訓練要求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寫作技能
傳統(tǒng)中“以書為本”的指導思想與新的教學理念相差甚遠,高校學生普遍缺乏應用寫作知識和寫作技能,這顯然適應不了社會的需要。教學指導思想要轉變到“以人為本,以練為主”上來,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寫作訓練,一方面,在訓練手段上要予以調整,以滿足主體的需要,提高主體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在寫作訓練的過程中,要加大訓練量和指導力度,實現(xiàn)以講為主到以練為主的根本轉變,徹底革除應用寫作教學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嚴重忽視能力培養(yǎng)的弊病。
2.充分調整教學內容,提高寫作能力
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邊緣性學科,其反映的內容及反映的方式,會隨其特殊的描述對象的變化作相應的調整。一是將一些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工作實際的材料信息充實到教學中,突破教學中強制學生被動感知的單一教學方法。二是著眼于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適當調整一些文種。重點選取對學生實用的應用文種進行訓練,訓練的重點是會寫,還要寫好。三是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例如,在訓練中,對主旨不突出,或選材不典型,或結構不合理,或語言不得體,諸如此類的毛病,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
3.更新教學方法,明確訓練目標
教學方法是提高應用寫作教學質量的關鍵??刹捎谩鞍咐虒W法”,它的最大優(yōu)點是直觀、形象地為學生的寫作訓練提供學習的樣板。輔以比較法、糾錯法、情景模擬、同學評閱、集中講評等教學方法,也非常適用。
4.注重訓練設計和方式,培養(yǎng)綜合素質
寫作訓練是將應用寫作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寫作能力,是學生寫出規(guī)范應用文的重要保證。應用寫作所涉及的內容多是學生不曾實踐的。因此,制訂有效的訓練設計,采用恰當?shù)挠柧毞绞骄惋@得非常必要。
訓練設計必須注重和解決好三個問題:(1)針對性,即體現(xiàn)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性、學生畢業(yè)后的崗位特點;(2)目的性,即對每個文種的寫作要符合什么樣的標準,教師都應該講清楚;(3)訓練量要保證,即在有限的課時內要盡可能地多積累經(jīng)驗,掌握寫作規(guī)律。
訓練方式主要有三種:(1)完整式寫作訓練,包括材料作文和命題作文。材料作文可以結合社會需要提供材料,假設為某個單位擬寫“通知”、“函”等。命題作文都是按照所給標題,聯(lián)系實際,根據(jù)自己搜集和掌握的材料寫成文章,如可以根據(jù)大學生就業(yè)難的問題擬寫一篇調查報告等。(2)局部式寫作訓練,如根據(jù)正文給文章加標題;給文章補充開頭、中間或結尾;編寫寫作提綱,為各段加小標題等,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能力、概括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修改文章訓練,如提供一篇病文,要求學生從主旨、結構、材料、表達、語言等各方面進行修改,經(jīng)過如此嚴格的訓練,校正不足,強化寫作能力。
四"結論
應用文寫作的教學目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職業(yè)素質,走出學校就是一個“準職業(yè)人”。在《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中要求,“全面提高中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提倡“推動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的變革,防止灌輸式教學,提倡互動式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改善課堂教學效果?!?/p>
由此可見,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改變觀念,轉變教師主導的課堂為學生主導,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應用文寫作體現(xiàn)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和整體構思的能力,教學過程不僅僅涉及知識的傳授,還涵蓋了通過綜合使用任務驅動、情景再現(xiàn)、項目教學、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等現(xiàn)代的教育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應用寫作能力,培養(yǎng)職業(yè)化的人才,以適應社會競爭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5
[2]陳魯寧.基于項目教學法的高職英語應用文寫作教學模式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2(11):137~138
[3]王養(yǎng)正.基于寫作過程的應用文寫作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yè),2010(17):132~134
[4]張曉松.高職《應用寫作》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探索[J].現(xiàn)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12(10)
[5]高蘇.基于“SSTL”模式的高職課堂教學改革[J].繼續(xù)教育,2013(3):38~4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