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描述《雇傭人生》向人們展示了動畫短片不可替代的藝術特性和獨特魅力,揭示了人們借助動畫角色來刻畫人性及存在于每個人心靈深處情感歷程故事的趨勢。
【關鍵詞】動畫藝術 《雇傭人生》 藝術真實
【中圖分類號】J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9-0062-02
實驗動畫短片一直具有長片不可替代的藝術特性和獨特魅力,趨向于借助動畫角色來刻畫人性及存在于每個人心靈深處的情感歷程故事。我們進行動畫創(chuàng)作,關注一件事情的本質和事實,是一個人一生的修煉,理應對這個世界敞開心胸,而非抱著強烈的防御心封閉自己。你所付出的一切,能幫助你的觀眾變得更好、更有勇氣,并再度對這個世界敞開胸懷。當然不見得非得是樂觀主義者才能做到這一點?;钤谑郎先瞬豢赡芡耆珱]有內心的掙扎,是否敢面對這混淆的真實世界?面對這些現實,我們如何能處理幽暗的內心世界?正視理智解不透的問題,并經過一番掙扎,反而更新了自己信念,增強了對生命的渴慕呢?
榮獲2009年ANIMA-科多巴國際動畫電影節(jié)評委會大獎、2009年安納西國際動畫節(jié)電影節(jié)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2009年利爾達拉美電影節(jié)最佳短片獎等約102個獎項的《雇傭人生》是一部用人的物化形象來表達社會上雇傭關系的動畫短片。短片講述主人公從起床到公司上班,最為平常的一天,但看似平常的事情,卻表達出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冷漠。清晨七點一刻,鬧鐘大作,一個中年男人極不情愿地按掉鬧鈴,頗顯疲憊地起身洗漱……全片沒有一句對白,卻深受觸動,這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冷漠、殘忍,短片中所有生活中應有的各種用具都由人來完成。一些細節(jié)很意味深長,舉鏡子的人、當桌子的人、當衣服架子的人、當出租車的人、當紅綠燈的人、當電梯的人、當存儲柜的人,最后是主人公自己當了進門擦鞋的墊子。我們不禁愕然于故事主人公對于雇傭者這群人的冷漠無情,毫不關心被雇傭者的感受和尊嚴,也不禁愕然于這群為他服務的人,他們面無表情,像極了一尊尊雕塑。這群雇傭與被雇傭的人之間沒有一絲關懷、理解與包容,呈現出了一個機器的世界。機器人按照程序來做每一件事情,除非出故障,他們不會犯錯,但所有這些價值對于機器人又有什么意義?他們沒有感情,沒有思維,他們沒有存在感,卻存在,這種存在又有何意義。
冷漠,已經不是雇傭者對被雇傭者的態(tài)度,直至短片的結尾,揭示了主人公的職業(yè),當了一個進門擦鞋的墊子,沒有任何特別的身份地位。這也正是影片升華的一瞬間。沒有誰需要顧及誰的感受,也沒有誰需要有這種意識,一切看起來都那么理所當然。所有的人都失去知覺,沒有情感,只剩一具具空殼構成了一個空曠的毫無生機的麻木的社會。雇傭,在生活中司空見慣,但是在這部片子中,卻把雇傭的關系更加赤裸裸地展示在了人們面前。主人公面無表情、心安理得地享用著雇傭別人的生活,不禁讓我們發(fā)問到底他在那個世界中是從事什么工作的,可以如此的安逸。當謎底揭曉的時候,卻讓我們內心不禁一絲震撼和深思。
應該說,采用動畫藝術來表現這種意識與心態(tài),非常適合作為故事角色快到故事高潮時的處境,因為被這種冷漠木然慢慢扼殺,是一個絕佳的主題。但在現實生活中,多數人并不會真的蜷縮起來,以逃避內心的感受。大部分人的做法是沉溺在工作、感情關系、藥物、酒精或食物中,但所導致的漠不關心是相同的。每個人看故事的理解都不大一樣,帶著自我的印記,但很多人也有同感,就是他們可能沒準備好對現實的渾然不覺,或者無論如何,假裝一切都很好。誠實地面對那些我們想要否認的真相,固然是極痛苦的事,但對于愿意真誠面對內心的渴求及掙扎,愿意由里到外煥然一新的人,這樣的作品也許可以給予某樣深藏在他內心深處的東西,讓他去發(fā)現、面對或爭取,因而促使他脫離渾然不覺的狀態(tài)。我們每個做動畫創(chuàng)作的人,必須先在自己的內心深處找到它,貢獻出來,說不定很多人便會就此清醒。而且作品不一定即時帶出答案,它的信息也許無法使人得到即時的快慰,但卻能指引觀眾走上一條心意更新的途徑,幫助我們開始體會那新生命的本質,稍微窺見豐滿生命的狀況。
另外,有人提到影片所表達的立場現實消極,反復在解析人性現實中僅剩的雇傭關系,如此描述易產生悲傷冷漠的情緒,認為社會是光明的,應將重點放在愛與盼望上,應該以肯定的態(tài)度解析人生,應盡量減少人為通過黑色手法提供例子,不經意間制造對號入座的錯覺與沮喪感。但光是坐在草原上滿足地微笑,避開現實與人性中的自私、冷漠、傷口、憤怒和哀痛并無法獲得任何真相。畢竟人罪性的存在是十分普遍和現實的,誰都不敢否認人的罪性,這也是另一種通往真相的途徑。試圖掩飾一些人心中真實的冷漠的土壤更是不對,殊不知這些虛偽的土壤能在上面種植毒草。人常會用各種理由來掩飾所犯的罪,甚至像“擠牙膏”一樣“擠”出自己的罪。但這一切都是欲蓋彌彰,無法逃避罪的控訴,但很多事情只要我們愿意勇敢地面對。而且當我們不怕解決問題時,問題反而好解決。看到影片中這些現實的冷漠,特別在短片結尾,那位開頭的“燈人”狠狠地砸下臺燈時,再回想起片頭的鬧鐘(一個小小的伏筆,指針是假人肢體的形狀),諷刺意味昭然若揭——人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勞作,就像時鐘一樣機械地完美,不容許差錯(可想而知差錯是社會零件的失靈,也意味著職責,解雇等等社會的懲罰)。而這樣的壓抑感卻是基于與最正當的社會體系,最普通的生活,其令人恐懼程度便愈加鮮明。讓我們的心從這些捆綁中得到真正的自由。我們去聽良心微弱的呼喚,我們眾人的心都一樣,面對著被污染的日益冷漠破碎的心。我們不能做這樣只剩下雇傭關系的,我建議我們不妨喘口氣,吸收并消化你所發(fā)現的一切——便運用自己的思考表達出來,幫這些罪惡纏繞的想法理出一個光明的真相來。掌握當下我們人生的價值,走出一個光明的討論性的積極的正能量的結論來。就雇傭本身談雇傭似乎并無意義。這本身在動畫藝術中已清晰直白地描述,我們剩余的討論應該走出重復影片本身的描述,發(fā)覺背后更有價值與意義的內涵,讓公眾知道原本厚重的藝術背后通往真相的途徑。
我熱愛這樣的作品,但有時也會很不高興,因為班上有半數學生開始模仿這樣的風格。我了解學生為何受這類風格吸引,豐富的聯想、冰冷的畫面、沒有任何背景音樂、只有空蕩蕩的音效回響在耳邊。緩慢的動作,灰蒙蒙的色調,例如在短片中,主人公打開衣柜、坐上由身體做成的凳子的時候,所有這些人全都面無表情,毫無怨言。只是偶爾眨著他們的眼睛,一種虛空的、窒息般的恐懼感,無處不流淌著現實的殘忍,毫不留情面地揭開人類心靈深處的本質,反映對現實的悲觀與無奈。這樣的展現手法有些極端,但令人觸動,我也能理解學生們希望自己的作品也具有同樣效果。但我希望每一位學生先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我告訴他們無數次,回憶你的童年往事,用動畫創(chuàng)作來記錄你一生之中觀察力最敏銳、感受最深、對這個世界最興趣盎然的階段。通過挖掘并了解你的童年往事,能讓你學會將心比心,而這種領悟與諒解將幫助你學會做出深刻、有智能和富情感的作品。也可以用微弱的亮光照出自己心中的小怪物,會發(fā)現我們所有人的怪物都很類似。那副遮遮掩掩、迷惑閃躲的模樣,以及怪物一詞所暗示的意涵,難免讓我們認為必定壞到極點了。但如果人們讓內在的怪物訴說自己的故事,結果會發(fā)現大家做過和想過的事都有相似之處,而那些正是我們的際遇,我們的狀況。但最后我們并不會因此被貼上標簽,而會相互比對我們所記下的歷程。
動畫作品牽涉到感知,當你的感知變得更敏銳,并以單純、深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做出作品,將能讓你的觀眾有所啟發(fā)。人們將會從你作品的畫面中認知自己的生活和真相,進而減輕我們全都強烈感受到的可怕孤寂。我們相信社會的多元性源自社會的包容性,所有民族,不論膚色、文化和宗教信仰,不同人互為肢體,承擔不同的角色與社會價值,人與人本都被創(chuàng)造者賦予平等的形象,我們希望社會能拆除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擺脫自私和冷漠。
我經常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簡短寫出為什么他們想學習動畫,為何來上我的課,什么原因他們投入這個有時痛苦、有時煩人的工作。他們一再表示的其實是:“我不想再沉默下去?!比缃袼麄兿胝曌约旱纳鎸θ松业阶约旱谋磉_方式。杰出的寫作者會持續(xù)描寫冰層底下的湖水,或與世隔絕的隱蔽坑洞內的寒冷黑暗,并照亮這個坑洞所在的位置,讓我們得以撥開或繞過擋道的樹枝和荊棘;接著我們即使繞著這個深坑邊緣跳舞、朝洞內大喊、推測它的深度、對著洞口丟石頭,我們依然不會掉進去。它再也無法吞噬我們了,我們可以繼續(xù)前進。
總之,我們有幸身為渴望用動畫作品來堆砌沙堡的那群人之一,創(chuàng)造出一個能讓我們想象力盡情漫游的世界。我們用回憶構筑這個天地;想象和往事是我們塑造沙堡的材料。我們一方面相信,當海浪來襲,我們不會真的失去什么,因為它只是存在沙里的一個象征。我們另一方面又認為自己將會想出辦法將海水引導到別的地方。我們擁有一個深植于內心的信念,即只要我們的沙堡構筑得夠堅固,也許海水就無法將它們沖走。我希望我的學生在動畫創(chuàng)作的想象與虛構中,能否從生活真實達到藝術真實的層面上,還能明白這不僅取決于動畫創(chuàng)作者豐富的生活閱歷和嫻熟的藝術技巧,更在于盡可能地讓人際關系簡單純粹,平衡信任與懷疑,相信人和事都在良善的初心中循環(huán)生長,一步一步踩踏實。這也是實驗動畫短片的藝術魅力。
我內心的一部分再次相信,希望這部動畫作品可以作為送給其他人的禮物。一位美國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曾說:“自由的功用在于解放他人?!比裟阋巡辉俦荒硞€人或某種生活方式摧殘或束縛,不妨說出你的經歷,冒險解放他人。把它從腦中傾瀉到作品上,導演出一篇拙劣無比、任性、充滿抱怨和愁苦的初稿,然后盡可能將多余的枝枝節(jié)節(jié)刪掉,就像我們看到的這部《雇傭人生》一樣。人們談論在現代社會努力的歷程,以及人們如何只想追求一切世俗物質——錢財、房產、美貌、權力,因為我們認為這些能讓自己感到充裕。但結果卻是一場空,因為它們只是道具,它們并不屬于我們。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