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彡”部最初的解釋是:須毛和畫飾的花紋,古代的毛筆主要是由毛發(fā)做成,而筆是用來寫字畫畫用的,寫字畫畫是文人做的事情,故“彡”也指有文采的樣子,所以很多與“彡”有關的漢字及詞語都與文章、文化、文采、文人的意思相關。
【關鍵詞】漢字 詞語 彡部 文采 文化
【中圖分類號】H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9-0028-01
中國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遠古倉頡造字時期一直到現(xiàn)在,我們的祖先在造漢字的時候,都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千錘百煉才造出來的。今天我們來看看“彡”這個漢字以及與它有關的漢字和詞語,從中我們可發(fā)現(xiàn)它們中有一些共同的意義。
“彡”作為“須毛和畫飾的花紋解釋”時讀shān,作為“〔~姐〕古代羌族復姓”解釋時讀xiǎn,今天所探討的主要是第一種含義。
許慎《說文解字》《彡部》有以下意思:(1)彡部:彡:毛飾畫文也。象形。凡彡之屬皆從彡。(2)彡部:形:象形也。從彡幵聲。(3)彡部:?:稠發(fā)也。從彡從人。《詩》曰:“?發(fā)如云。”(4)彡部:修:飾也。從彡攸聲。(5)彡部:彰:文彰也。從彡從章,章亦聲。(6)彡部:雕:琢文也。從彡周聲。(7)彡部::清飾也。從彡青聲。(8)彡部:?:細文也。從彡,省聲。(9)彡部:弱:橈也。上象橈曲,彡象毛氂橈弱也。弱物并,故從二。(10)彡部:彩:文章也。從彡采聲。
《康熙字典》解釋:【寅集下】【彡字部】彡;康熙筆畫:3;【唐韻】【正韻】所銜切【集韻】【韻會】師銜切,音衫?!菊f文】彡,毛飾畫文也。象形。【徐鉉曰】毛髮繪飾之事?!炯崱?飾謂之彡。又【廣韻】毛長也。又【廣韻】息廉切【集韻】思廉切,音暹。義同。又【集韻】纖琰切,僉上聲。羌姓。【後漢·西羌傳】元帝時,彡姐等七種隴西。又魚名?!鹃}中海錯疏】黃彡,鱗細,黃赤色。彡部 彡 讀shān。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毛飾畫文也。象形。凡彡之屬皆從彡。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毛飾畫文也。巾部曰。飾者,?也。飾畫者,?而畫之。毛者,聿也。亦謂之不律。亦謂之弗。亦謂之筆。所以畫者也。其文則爲彡。手之列多略不過三。故以彡象之也。毛所飾畫之文成彡。須髮皆毛屬也。故皆以爲彡之屬而從彡。象形。所銜切。七部。凡彡之屬皆從彡?!缎氯A字典》:彡shān,須毛和畫飾的花紋。毛長。彡xiǎn〔彡姐〕古代羌族復姓。筆畫數(shù):3;部首:彡。
從以上典籍均可看出,“彡”象形字,最原始的意思是指毛發(fā),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毛者,聿也,亦謂之筆。而筆是用來寫字畫畫用的,寫字畫畫是文人做的事情,故“彡”也指有文采的樣子,這可從有“彡”字旁的文字可以看出,從商務印書館的《新華字典》可以查出,以“彡”字為偏旁的漢字共有21個,而與有文采或者文士有相關的意思的就有11個。分別為:(1)彥:古代指有才學、德行的人,而這個意思就取自“彡”的本意,比如俊彥、彥士、彥哲?!稜栄拧分杏小懊琅疄殒?,美士為彥”,意思就是女子要有德品容功,男子要有才學;《禮記·大學》中“人之彥圣”,意思是善美明達,亦指善美明達之讀書人!《詩·鄭風·羔裘》中“彼其之子,邦之彥兮。”意思是那讀書人啊,真稱得上是才德兼?zhèn)涞膰覘澚?。?)彧:有文采,如《詩·小雅·信南山》中“彧彧其文”,很多人的名字都取彧字,也都包涵這層意思,比如三國時期吳丞相就叫萬彧;北魏宗室,臨淮王元彧;南朝宋明帝劉彧。(3)彪:虎身上的斑紋,引申為有文采,與之相關的詞語有彪炳、彪文、彪章。(4)彩:文采,文章才華,《宋書·顏延之傳》有:延之與陳郡謝靈運俱以詞彩齊名。(5)彮:垂帶飾貌,也符合古代讀書人的裝扮。(6)彯,圖畫;彩飾,這種意思也和文化有關。(7)彤:紅色的彤管、赤管筆,古代女史以此記事,后因用于女子文墨之事;如《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中有:書笏珥彤,紀言事于仙室。(8)彣:文采;文才:“乃訪之有彣者。”(9)彬:形容文雅,如“彬彬有禮”。與彬有關的詞語有:彬駁,指文采錯雜的樣子;彬彬君子,指文質兼?zhèn)涞娜?;彬彬濟濟,指人才盛多的樣子;彬雅,指儒雅。?0)彫:是雕的異體字,有雕刻,刻鏤之意,與文字文化有關,彫,還有“琢文”之意,也就是修飾文章之意。(11)彰:會意兼形聲字,從彡從章,章亦聲。章,顯著;彡(shān),加上修飾。本義:明顯,顯著,引申一下,也具有文采美盛鮮明意義。如《說文》中記載:彰,文彰也。《書·伊訓》中:圣謨洋洋,嘉言孔彰。所謂 嘉言孔彰的意思是:美善的言論文論就像玉雕的樂器發(fā)出的聲音一樣,清越而流長、有文采。
人類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積極構建的過程,聯(lián)想是強化學習者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漢字字形聯(lián)想對于漢字學習者的學習效果以及探討建構聯(lián)想式漢字教學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漢字是表意文字,字形中含有文字意義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本文所探討的“彡”及與之有關的漢字、詞語只是漢字中的鳳毛麟角,本文意在為學習漢字、使用漢字的人以后遇到“彡”及相關的漢字、詞語提供借鑒參考和提供更多的相關知識,尤其對于中小學語文教師和學生,在閱讀一些文言文以及古代典籍時,能夠通過字形解決一些閱讀障礙。
參考文獻
[1]〔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西漢〕戴德、戴圣.禮記[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2
[3]沐言非.詩經(jīng)·楚辭[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