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杭州一女子在微信朋友圈售賣名牌假貨被送上了法庭,根據(jù)《刑法》,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最高可能面臨7年的有期徒刑。
她走上代理假貨路
說起走上微信賣假貨這條路,何某有一段辛酸的血淚史。
本科畢業(yè)后,何某留在高校任職。安穩(wěn)體面的工作,富裕的家庭,事業(yè)有成的老公,幸福的何某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后來,何某懷孕了,便辭去了工作,在家當全職太太。然而,老公一次投資失敗,將她所有的美夢化作了泡影。
“他瞞著我,把家里所有的錢都用于投資,后來破產(chǎn)了?!焙文痴f,老公的破產(chǎn)不僅讓家里瞬間一無所有,還欠了好幾十萬的債。而這之后,何某的老公竟然拋棄了她和孩子,回了臺州老家。性格倔強的何某不愿回老家找負心漢,于是留在杭州找了份工作,開始上起了班。
然而,一面是嗷嗷待哺的孩子,一面是房租的壓力,何某微薄的薪資根本是杯水車薪。這時,一個賺錢機會出現(xiàn)了。
2013年初,何某在微信上看到,一個廣州的朋友常在朋友圈里發(fā)布一些名牌包包?!拔乙婚_始是覺得這些包很好看,所以就轉發(fā)了這些圖片。”何某說,這一轉發(fā)不要緊,很多朋友都向她打聽價格,想要購買。何某想,平日里也見別人在朋友圈做代購,賺錢不少,自己又有渠道,何不賺點外快?
把自己的想法和廣州的朋友一說,一拍即合,何某成了中間代理。所謂代理,就是何某通過自己的兩個微信號,在“朋友圈”掛賣商品,如各大名牌包包和飾品、名牌手表和高檔化妝品等。然后,把顧客的需求量發(fā)給廣州朋友,由朋友從廣州的生產(chǎn)工廠里直接發(fā)貨給賣家,何某則賺取中間的差價為利潤。
沒想到后果這么嚴重
何某發(fā)布的圖片上,商品都有名牌的LOGO。何某說,這些“大牌”的進貨價都在幾百塊錢的樣子,價格也不貴,是正品的幾十分之一。
“這點錢買到的大牌,大家都心知肚明是假貨?!焙文痴f,自己也看過不少人在做類似的事情,都習以為常了,沒想到會這么嚴重。“歸根到底,還是自己法律意識淡薄?!焙文吃诜ㄍド蠋锥嚷錅I。
2013年12月4日,公安機關接到舉報,在何某四季景苑住所內發(fā)現(xiàn)了假冒的“路易·威登”、“色麗奈”牌女包,“普拉達”牌皮包、手包,“香奈兒”牌皮夾、包、耳釘,“歐米茄”牌、“沛納海”牌、“江詩丹頓”牌、“萬國”牌手表等24件商品。據(jù)統(tǒng)計,從2013年年初開始,截至2013年12月4日,何某銷售假冒的名牌商品共計價值人民幣11萬元。2014年8月25日,警方向下沙法院移送審查起訴。
檢察院方面認為,“何某的行為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追究其刑事責任。”一般銷售金額達到5萬元,或者查扣貨物價值15萬元,就構成此罪。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屬于“數(shù)額較大”,一般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在25萬元以上的,屬于“數(shù)額巨大”,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2015年4月1日,下沙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判決何某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兩年,并處罰金6萬元。
(摘自《青年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