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í)近平主席訪美期間,在西雅圖的美方歡迎宴會上開出了自己閱讀過的“美國書單”,其中有一本,是托馬斯·潘恩的《常識》。
今日之美國是自由民主的代名詞,而最早提出“自由民主論”的,便是這位“美國體制之父”,他將半生心血,都傾注在《常識》這本不到50頁的政論小冊子里。
英國囚犯、美國精神領(lǐng)袖、法國革命者,這三個詞,足以概括潘恩的一生。
潘恩的父親是英格蘭諾??丝ひ幻F苦的胸衣匠人。幼年時,潘恩就失學(xué)了,成年后為稻粱謀計,先后以店員、胸衣匠、教員、稅吏等職業(yè)為生;兩次結(jié)婚,卻從未嘗過幸福滋味,均以失敗收場。1774年4月,因為有不敬言論,潘恩被革去稅吏之職。半年后為了避難,不得不以“契約奴”的低微身份遠(yuǎn)赴北美求生。在《常識》發(fā)表之前,他一直把自己的姓寫成“Pain(痛苦)”,以示對英國社會的抗議。
剛到北美時,那些獨立先驅(qū)們還都沉浸在“北美英國人”的假想中,對宗主國英國奉行不徹底的反抗:一邊四處征戰(zhàn),一邊以英王馬首是瞻,全無脫離英格蘭獨立之心。兩年間,潘恩冷眼旁觀如此亂局,空有壯志無處施展。1776年初,他以“一個英國人”的名義出版了一生最重要的著作,這就是《常識》。
《常識》只是一本小冊子。不過,頁碼之輕掩蓋不住思想之重,書中承載的思想內(nèi)涵著實驚人,絲毫不遜色于動輒洋洋萬言的民主宣言。且不說里面“人人平等”的理念如何具有前瞻性(他首次提出“解放黑奴”的觀點,直到87年后林肯的《廢奴宣言》才將之落到了實處),單單是他對專制王權(quán)的深入剖析就一次次地敲打著陶醉在“英國夢”里沾沾自喜的北美英國人。
潘恩從政府的起源說起,條分縷析地解構(gòu)英式政體。他評論英式政體是君主暴政和貴族暴政的骯臟殘余,是兩者利益的終極代表,其存在的唯一目的無非是為君王、貴族謀求福利。因此,它不僅是達(dá)官貴人們用以剝削本國人民的利器,更是宗主國借以盤剝殖民地的工具。他再三質(zhì)疑,難道殖民地人民甘心被人奴役、任人宰割嗎?答案當(dāng)然是否定的。
對潘恩而言,揭露王權(quán)的真實面目尚屬其次,因為那不過是路人皆知的“常識”。他最大的抱負(fù)在于建立自由平等的“世界共和國”。“不共和、毋寧死”的理想在北美造成空前的輿論影響,在當(dāng)時僅200萬居民的情況下,《常識》的總銷量達(dá)50萬冊。1776年7月,在潘恩的影響下,北美十三州的代表齊集一堂,審議并通過了杰斐遜、富蘭克林等人起草的《獨立宣言》。由此,北美獨立革命正式拉開了序幕。
縱觀歷史,先驅(qū)者自身的待遇永遠(yuǎn)與其思想的影響不成正比?!冻WR》出版后,潘恩投筆從戎,加入格林將軍的志愿部隊,曾在軍隊士氣敗落之際推出《美國危機》鼓舞人心。但北美戰(zhàn)爭結(jié)束后,他卻受到排擠。后來不得不避居英、法。
1789年,他參與法國大革命,成為領(lǐng)袖之一,但因為政見相左(潘恩反對處死路易十六),被羅伯斯庇爾投入監(jiān)獄。數(shù)年后,他幾經(jīng)周折返回美國,也是應(yīng)者寥寥。1809年,這位美式政體的開創(chuàng)者孤獨地死于紐約,身后竟乏人送葬。不能不說,這是歷史和潘恩開的殘酷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