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勤
摘 要:汲取老子《道德經(jīng)》中的思想,從班級管理的角度,主要闡述以下的觀點:教師當具備“上善若水的胸懷,防微杜漸的眼光”,以“曲則全”為教育手段,輔之以各種相對完備的制度,來達到“無為而治”的管理效果。
關(guān)鍵詞:道德經(jīng);班級管理;上善若水;行不言之教
中圖分類號:G45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5)01-0044-02
良好的班級氛圍,有利于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如何藝術(shù)地管理班級,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打好良好的基礎(chǔ)呢?本文汲取老子《道德經(jīng)》中的思想,從班級管理的角度,主要闡述以下的觀點:教師當具備“上善若水的胸懷,防微杜漸的眼光”,以“曲則全”為教育手段,輔之以各種相對完備的制度,來達到“無為而治”的管理效果。
一、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智慧造就了教育的美麗?!叭朔ǖ兀胤ㄌ?,天法道,道法自然?!保ā兜赖陆?jīng)·二十五章》)。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的《道德經(jīng)》就蘊含著非常高的智慧。在這里,道意味有跡可尋,法意味有軌可循。軌內(nèi)在于跡,自然內(nèi)在于道,是道的依據(jù)。所以小到人,大到自然,宇宙萬物都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教育也是如此,也要遵循生理的、心理的認知與發(fā)展的規(guī)律。
“道家哲學認為,人的精神生命是獨特的、自我主宰的。人的每一個認識活動,如果僅僅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單方面的施予,沒有雙方生命活動的對接,那么這樣的教育結(jié)果是無用的。教育應(yīng)當幫助學生認識世界、幫助學生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代替學生認識,或者主宰學生的生命?!睆倪@個意義上說,道德經(jīng)思想中包含的“行不言之教”的管理思想,謀于未發(fā)、圖難于易、曲則全的教育方法等,對我們今天的教育,依然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唯有具備了上善若水的胸懷,防微杜漸的眼光,方能達到無為而治的效果。下文將就以上觀點分別加以闡述。
二、《道德經(jīng)》中的思想對班級管理的啟示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保ā兜赖陆?jīng)·第八章》)。老子認為,水是與道最近,最能得道的物質(zhì),水是最智慧的。水樣的教育,應(yīng)該是師者所向往的最高境界。最完美的教師,應(yīng)該具有水一樣的柔情,水一樣的胸懷,水一樣的涵養(yǎng)和穿透力。自古以來,教師就扮演著多重角色:教師、家長、朋友、同學、兄弟……不管是哪種角色,都離不開一個“親”字。所以,教師應(yīng)該以水一樣的柔情和胸懷去包容學生,就像包容自己的孩子一樣?!疤煜轮寥?,馳騁天下之至堅。”(《道德經(jīng)·四十三章》)。作為教師,首先要做的是母親,水一樣的母親。
只有具備了“上善若水”的胸懷,在做日常管理中的大量疏導(dǎo)工作時,才會恪守以下的教育原則:“多民主,少強制;多激勵,少批評;多引導(dǎo),少說教;多用情,少用氣”。“多民主,少強制”要求我們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dǎo)學生制定規(guī)章制度、進行民主評議、換選班干部和處理班級事件,而不是單單從班主任的主觀愿望出發(fā),強行這樣做或那樣做?!岸嗉?,少批評”要求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自身優(yōu)點、長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進心,通過發(fā)揚優(yōu)點來克服缺點;要善于用成功人物的事跡來激勵學生積極向上,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和處罰?!岸嘁龑?dǎo),少說教”要求我們,不單要告訴學生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還要告訴學生為什么,并具體指導(dǎo)學生去做。有時還需要班主任親自示范,手把手地教?!岸嘤们椋儆脷狻币笪覀儗Υ稿e誤的學生,要以情感人,親切和藹,心平氣和,而不應(yīng)怒氣沖天,訓斥指責,或者有意冷淡疏遠。
這里要著重指出的是,再周全的制度,都不是一勞永逸的;再正確的理念,都需要反復(fù)的灌輸與宣傳才能生效。學生是班級活動的主體,如果沒有學生自覺配合,制度再嚴明也毫無用處,這就要求我們做大量耐心細致的工作。那么,該如何巧妙地進行情感教育呢?“曲則全?!保ā兜赖陆?jīng)·二十二章》)。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在曲折中前進、發(fā)展和進步,教育自然也無法例外。學生大都不喜歡聽說教,不喜歡被灌輸。既然如此,我們就利用校園環(huán)境、學校文化去熏陶他們、用成功人士的事例去影響他們、用各種故事去感染他們?!扒鷦t全”只是教育手段,要達到“無為而治”的教育效果,才是我們的理想?!笆ト颂師o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保ā兜赖陆?jīng)·第二章》)在教育的實施中,不采用強迫命令和空洞說教,不制定煩瑣的規(guī)章制度來束縛孩子天真活潑的本性,而按照自然天道讓學生在選擇中學會學習,在自由活潑的教育與生活中茁壯成長。
許多班主任滿腔熱情,事必躬親,早晚跟班,無所不管,甚至充當著“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這種管理有利,但弊大于利。管得過多過死,容易造成學生依賴性強,創(chuàng)造性、獨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能力,不利于學生成長成才,同時容易使班主任陷于雜務(wù),疲憊不堪,不利于班主任自身的完善與發(fā)展。凡此種種,就從反面提醒管理者:“去甚,去奢,去泰?!保ā兜赖陆?jīng)·第二十九章》)。為了能使班主任從日常管理的煩瑣事務(wù)中擺脫出來,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面,推行“班級事務(wù)個人管理制”“班干部考核制”、建立“預(yù)警系統(tǒng)”等制度,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實施“班級事務(wù)個人管理制”,就是人人是班級的管理者,每個學生都在集體中負一定的責任,既是干部,又是群眾;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拔锘蛐谢螂S,或呴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保ā兜赖陆?jīng)·第二十九章》)。“班干部考核制”,或許是不同性格、不同才能的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一種有益嘗試。
提倡學生的自主管理,班主任是不是就可完全放手了呢?“多易必多難?!保ā兜赖陆?jīng)·第六十三章》)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相反,它對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見微知著,防患未然?!迸囵B(yǎng)學生的道德習慣,促進學生成才,教師必須從學生日常行為表現(xiàn)上細心考查,慎重對待、及時引導(dǎo)。
常言道“學校大班級,班級小學?!保松偈虏簧?。怎樣才能使自己變得耳聰目明,避免成為“不是不知道,就是最后一個知道”的尷尬角色呢?我們認為,建立一套“預(yù)警系統(tǒng)”是相當有必要的。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班干部定期開會”,以了解班級動態(tài);“向個別同學了解情況”,以糾正單向信息的偏頗;“成立突發(fā)事件處理核心小組”,當發(fā)生突發(fā)事件而班主任又不在場時,發(fā)生作用。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保ā兜赖陆?jīng)·二十五章》)。教育如同“道”,既要遵循規(guī)律“獨立而不改”,又要無規(guī)定性地“周行而不殆”。反映到班級管理上,尤其如此。既要盡可能嚴格地執(zhí)行各項規(guī)章制度,又要在制度的框架內(nèi),考慮到情感的因素,保持一定的彈性。既要抓緊,又要放寬,真可謂是“戴著腳鐐跳舞”。但教育和管理的藝術(shù),正是在這種種束縛與無奈中充分地展現(xiàn)了出來。“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保ā兜赖陆?jīng)·十七章》)。倘若真能達到這一境界,則“庶幾近道矣”。
大道是無私的,天地是無私的,為師者也應(yīng)該是無私的。老子云:“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保ā兜赖陆?jīng)·第八十一章》)只要以真誠無私之心來處世施教,就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無私故能成其私。細讀五千言,我們有了如下感悟:“為師者當具備‘上善若水的胸懷,防微杜漸的眼光,以‘曲則全為教育手段,輔之以各種相對完備的制度,來達到‘無為而治的效果?!北M管“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只是我們一直心向往之并努力追求的教育境界,但在此,依然以“以一貫之,毫不懈怠”之語來與諸位同行共勉。
三、結(jié)語
本文汲取老子《道德經(jīng)》中的思想,從班級管理的角度,主要闡述以下的觀點:教師當具備“上善若水的胸懷,防微杜漸的眼光”,以“曲則全”為教育手段,輔之以各種相對完備的制度,來達到“無為而治”的管理效果,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楊伯俊.老子·莊子·列子[M].長沙:岳麓書社,1989.
[2]吳建一.老子教育思想鉤沉[EB/OL].http://blog.sina.com.
cn/s/blog_4c11ff920100kpf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