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管是什么學科,教師在教學前必須深入研究教材,以便突破重難點,為教學做好精心設計,而勞技教材的鉆研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先做。
關鍵詞:親手實踐;突破重難點;尋求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23.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8-0087-01
一、親手做,可以了解制作過程
在教學前,教師首先把制作材料做一遍,了解制作全過程,要比看一遍更為直接、深刻。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墻上就有一條醒目的格言:我聽到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雖然這是指在教學中盡量讓孩子自己動手做,提倡孩子的自主性,但同樣適用于我們教師,只有什么自己做過了,才能知道自己需要教孩子什么,怎樣教。在“滌綸彩球”這節(jié)課中,當把所有的三個喇叭的圓片串聯(lián)起來后,還有一個步驟——修剪,喇叭口需要修,整個彩球也需要修,而這個步驟在書上、教材上都是沒有的,這就是不做不知道,一做才知道。
二、親手做,可以知道重難點在哪,并進行突破
雖然教參上會有重難點的指出,但是這個重難點到底難在哪里,如何去突破是需要自己體會才能了解的。在“滌綸彩球”這節(jié)課中,重點是掌握滌綸彩球的制作方法,難點是剪與卷貼的技巧。其實不然,當我制作第一遍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剪圓片就把我難倒了。教參上只提到可以借助模板,這個模板多大,如何制作都沒提到。制作后我發(fā)現(xiàn)必須要用模板,而且這個模板還有一定要求,當我實踐幾次后,我就設計好了一個模板,由于當時是到外校借班上課,沒有時間再教孩子制作模板,為了能在課堂上完成制作,我只能制作了50個模板,每個學生一個,便于制作。而另一難點——喇叭的卷貼,在配套光盤中有錄像示范,但這還不夠,還需教師的示范與解說,因為教師自己做過后知道手指如何放、如何做,因此教師的示范與解說要比看錄像來得更有效。最后,再利用學生的示范來提示學生,從而突破這一難點。
三、親手做,可以找到更好的制作辦法
俗話說知識來源于實踐,一點也不錯,親手做了,你會找到更好的制作辦法。在“滌綸彩球”這一課中,還有一個大家會忽視的難點就是串連,因為當圓片被剪小并卷好喇叭后,所剩的中心部分很小,而且滌綸薄膜又很滑,學生拿針穿時一不好拿,二容易扎疼手,因此事先我教孩子在剪圓片時就利用模板在滌綸圓片上扎好中心點,這樣穿的時候更方便、安全。又如,三年級上冊“可愛的紙簍”這一課中,經(jīng)過多次制作,我發(fā)現(xiàn)編織彩條時,編好一條彩條后就用雙面膠將其固定,操作時更方便。而制作流程中,也應把紙簍黏合在底板上后先把手粘好,再把紙簍與底板上方的動物身體黏合,最后粘上腳,這樣更為合適。這些細節(jié)光是熟讀教材、鉆研教參是沒用的,也發(fā)現(xiàn)不了的,唯獨只有親身體驗、實踐后才會挖掘到,來更好地完善教學活動。
四、 親手做,可以合理安排教學時間
一堂勞技課至少要給學生20分鐘的時間制作,根據(jù)情況不同或許制作時間還需加長,因此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好時間,在心里要有個底,做每個部分需要多久,做一做、練一練后就會發(fā)現(xiàn)是教一步做一步好,還是全部教完一起做好。在“滌綸彩球”這一課中,教材是讓學生先拆再學,如果每個人給一個球拆,會增加教師課前的準備量,那是不可能的;每個組給一個球拆,肯定大家會搶著拆,由于滌綸薄膜這種制作材料的特殊性,也不便于多拆,容易弄破。再加上我通過親手制作,知道本堂課的制作較費時,如果只為了讓學生知道彩球的結(jié)構就花了5分鐘,那就沒這必要了。記得一位教研員告訴過我,勞技教師大多是語文老師兼任,總避免不了啰唆,引個課題就花了5分鐘,要知道勞技“做”比“說”更重要。所以,我在教學時進行了調(diào)整,用直接告訴的辦法讓學生一目了然,這樣能留更多時間給學生動手實踐。
五、親手做,可以突破教材,尋求創(chuàng)新
1. 邊做邊想,不被教材所束縛,尋求創(chuàng)新
我們在教學中一直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所努力,其實我們首先自己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突破教材,尋求創(chuàng)新。在“滌綸彩球”的教材中,流蘇與彩球是直接串連的,而且我在動手制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如果讓流蘇與彩球相隔一段距離,會使流蘇更有墜感,使整個彩球更加美觀。因此,我拍攝了一段流蘇串連的錄像,讓學生掌握其釘制方法。這樣不僅使勞技作品更加美觀了,也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學生會有這樣的想法:老師都這樣大膽地“改造”了,我們也可以。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2. 邊做邊想,設計更好的教具
就如我前面提到的,在剪滌綸圓片時,模板是尤為重要的,而必須經(jīng)過教師的反復實踐,才能知道怎樣的模板才最合適、最方便制作。我想,如果在學生的材料袋里能印制好以下這樣的模板,那會給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制作帶來很大的便捷。
總之,教師在勞技課堂教學前的親手實踐,既能起到鉆研教材的作用,突破重難點,又能起到換位思考的作用,還可以起到發(fā)散思維的作用,使教師有收獲、有創(chuàng)新,從而使勞技課堂教學既充實、厚重又富有實效。
參考文獻:
[1]鄭黎英.例談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確立[J].江西教育,2007(08).
[2]顧志成.如何提高勞動技術課教學效果[J].校長閱刊,2006(04).
作者簡介:方磊(1978-),女,江蘇蘇州人,小學一級教師,從事勞技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