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本文就現(xiàn)在通行使用的敦煌研究院莫高窟編號中幾處錯、漏進行補充說明和訂正,避免學(xué)術(shù)界繼續(xù)誤用。
關(guān)鍵詞:敦煌研究院;莫高窟;編號;訂正
中圖分類號:K87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5)02-0001-03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rrect or supplement the currently used numberings of a few Mogao Caves that are wrong or out of order.
Keywords: Dunhuang Academy; Mogao Grottoes; numbering; correction
石窟編號,是石窟調(diào)查研究和檔案記錄工作的基礎(chǔ)。若窟號出現(xiàn)錯誤,則不僅影響當時,而且也將波及其后一切與洞窟相關(guān)的記錄與研究。敦煌莫高窟于20世紀初以來,曾經(jīng)各家?guī)状尉幪枹?。這些編號,雖然在不同時期發(fā)揮過一定的作用,但是給后來者帶來諸多使用上的困難。其后,又先后出現(xiàn)莫高窟各家洞窟編號對照表②,以解決查找各家洞窟編號之不便問題[1]。
本文僅就現(xiàn)在通行使用的敦煌研究院莫高窟洞窟編號的幾處錯、漏,予以補充說明和訂正,請教于方家。
一 莫高窟第234、235窟
《敦煌莫高窟內(nèi)容總錄》[2],1983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初版《總錄》”)。1996年再版時,更名為《敦煌石窟內(nèi)容總錄》(以下簡稱“再版《總錄》”)。此次再版,除“莫高窟內(nèi)容總錄”之外,還增補了敦煌“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東千佛洞”和肅北“五個廟”石窟的內(nèi)容總錄[3]。由于我們工作中的疏漏和錯誤,在“初版《總錄》”和“再版《總錄》”中,存在幾處窟號前后不一致的情況(詳見附表1),現(xiàn)予說明更正,以免影響學(xué)界使用。
莫高窟第234窟位于第233窟北側(cè),主室平面方形,覆斗形頂,設(shè)中心佛壇,具前室、甬道、主室,中唐開鑿,宋或西夏、清重修。第235窟南鄰第232窟,北接第236窟,單室平面方形,覆斗形頂,宋代開鑿。第234、235窟,在初版《總錄》中記錄正確,而再版《總錄》則將兩窟倒置,誤以第234窟為第235窟{1}。應(yīng)以初版《總錄》所記為準[2]82-83。出現(xiàn)此二窟互相倒置的原因,可能是再版之前,在核對洞窟內(nèi)容時,因窟號標識牌貼錯而未能引起注意所致{2}。
二 莫高窟第424、425窟
莫高窟第424、425窟位于洞窟第三層,南側(cè)毗鄰第426、427窟,北側(cè)與第423窟相接。第424窟具前室、甬道、主室,主室前部人字披頂,后部平頂,西壁開一龕,隋代開鑿,宋代重修。第425窟為小型窟,居第424窟北側(cè)上部,覆斗形頂,隋代開鑿。第424、425窟的情況與第234、235窟相同,再版《總錄》將兩窟相互倒置{3}。當以初版《總錄》所記為準[2]155,予以更正。
三 莫高窟第485、486窟
莫高窟第485窟,于1964年被清理發(fā)現(xiàn),位于第61窟南側(cè),第64窟下方。此窟在1965年因洞窟崖面維修加固工程需要而封閉,其情況與莫高窟第110窟相同。初版《總錄》誤記:“此窟即第486窟,窟號編重。”[2]175再版《總錄》因之[3]194。經(jīng)我們查閱當時文字記錄、測繪圖、攝影照片資料{4},可以確定第485、486窟非“窟號編重”,而是當初發(fā)現(xiàn)時,可能只做了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記錄,沒有被《總錄》錄入,之后不久便封閉?,F(xiàn)予更正,有待將來修訂《總錄》時補記。
莫高窟第486窟,位于第83、84窟下方,隱于現(xiàn)地面之下。初版、再版《總錄》所記內(nèi)容相同,均保持原來記錄不變。
四 莫高窟第493窟
莫高窟第493窟,1979年被發(fā)現(xiàn),位于第148窟走廊下方南側(cè)崖面、第146窟之北側(cè),詳細情況請參見已出版的清理發(fā)掘報告《莫高窟窟前殿堂遺址》[4]。初版、再版《總錄》均未錄入,有待再次修訂時補入。
此外,關(guān)于現(xiàn)在通常使用的莫高窟敦煌研究院編號,還有一些情況略作說明。初版和再版《總錄》,與《中國石窟·敦煌莫高窟·一》附頁:孫儒■《莫高窟總立面圖》(1958年繪,以下簡稱“孫《圖》”)[5],在個別洞窟編號使用上有不相一致之處,譬如第133—135窟,第153、154窟等(詳見附表2)。由于《總錄》和孫《圖》已為學(xué)術(shù)界廣泛使用,影響較大,且孫《圖》繪制時間較早,故對其窟號使用中相互出入的問題,有必要加以澄清。
莫高窟第133—135窟為一組洞窟,主窟居中,具前室、甬道和主室,附窟分別位于主窟之前室南、北壁。孫《圖》編號:主窟為第134窟,南壁附窟為第133窟,北壁附窟為第135窟;而初版、再版《總錄》則以第133窟為主窟,其前室南壁為第135窟,北壁為第134窟。
莫高窟第153、154窟,分別位于大型洞窟第152窟外門南、北兩側(cè)。孫《圖》以門南側(cè)為第153窟,門北側(cè)為第154窟;而初版、再版《總錄》則以門南側(cè)為第154窟,門北側(cè)為第153窟。
孫《圖》與《總錄》在這些窟號使用上不一致的情況,以后再次修訂《總錄》時,似應(yīng)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蔡偉堂.重訂莫高窟各家編號對照表說明:兼談莫高窟各家編號及其對照表[J].敦煌研究,2005(6).
[2]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莫高窟內(nèi)容總錄[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3]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內(nèi)容總錄[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4]潘玉閃,馬世長.莫高窟窟前殿堂遺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108-113.
[5]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國石窟:敦煌莫高窟: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附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