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媛
【摘要】二胡藝術發(fā)展近百年間,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涌現(xiàn)了大批杰出的二胡藝術家。在這些藝術家中,張銳先生是不得不提到的一位。作為中國第二代二胡演奏家中的佼佼者,張銳先生藝術生涯較長、起步時間較早、成果眾多,并且在二胡演奏、創(chuàng)作、表演美學等領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觀念和成就。作為陳振鐸先生的弟子、“劉派”二胡的傳承者和發(fā)揚者,他不僅很好地繼承了“劉派”二胡的精華,而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富有個性的二胡演奏風格,為中國二胡藝術的發(fā)展增添了一份光彩。
【關鍵詞】張銳;二胡;演奏;揉弦
二胡誕生至今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在20世紀上半葉,經(jīng)過周少梅、劉天華、阿炳等音樂家的改進和發(fā)揚之后,迅速成為中國民族樂器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樂器家族巾的地位也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時期。此后,二胡在理論研究、課堂教學、傳播實踐等方面都發(fā)展迅速,涌現(xiàn)了如陳振鐸、蔣風之、閔慧芬、陸修棠、王國潼等眾多優(yōu)秀的二胡表演藝術家。在眾多的二胡藝術家中,張銳先生的演奏風格獨特、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個性,在中國二胡演奏的流派中占有一席之地,被譽為“中國第二代二胡藝術家巾的佼佼者”。
張銳,我國著名音樂家、二胡演奏家,1920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在其家鄉(xiāng)昆明,喜愛音樂的人群眾多,而其父是當?shù)刎撚惺⒚拿耖g藝人,良好的社會和家庭環(huán)境都讓張銳很早就熱愛上了音樂藝術。皖南事變后,張銳在地下黨的保護下前往重慶,后考入青木關國立音樂院,師從陳振鐸先生,開始止式學習二胡。
作為一名二胡演奏家,張銳先生演奏的《病巾吟》、《月夜》、《良宵》、《二泉映月》等曲目均在人民群眾巾廣受歡迎,并在二胡藝術走向世界的進程巾寫下了光輝一頁。1955年,他以新中國的文化使節(jié)和巾圍藝術團的藝術指導與獨奏演員的雙重身份,在斯美塔那音樂廳首次將二胡奏起,隨后又在“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上、巴黎戲劇節(jié)巾演奏,“他出色的演奏贏得了國際友人的一致稱贊,”先后訪問歐洲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成為我國將二胡這一民族樂器的神奇魅力展示給世界人民的第一人。”新中國成立后,張銳歷任南京軍區(qū)前線歌舞團藝術指導、前線歌劇團副團長、團長、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第四屆理事、南京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等職務,錄制了《月夜》、《光明行》等二胡曲目,這些二胡曲均可以說是新巾圍最早錄制的民樂曲。之后出版的盒帶《劉天華二胡名曲》、《阿炳全集》更是流傳廣泛、暢銷不衰。因此著名音樂理論家、前中央音樂學院院長趙諷先生曾這樣說過:“如果說劉天華先生是我國二胡藝術的奠基人和創(chuàng)始人,陳振鐸、蔣風之、張銳是第二代二胡藝術的佼佼者?!?/p>
張銳先生的演奏風格是非常具有特色和個性的,其精華就是自然與本真。張銳先生曾說“我希望,人類創(chuàng)造的音樂與宇宙自然規(guī)律融合起來,人與物、情與理、生活與藝術融合起來,讓藝術回歸到人們生活的海洋中去,讓大自然賜給人類的藝術源泉與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的音樂得到協(xié)調(diào)、和諧、穩(wěn)定與平衡?!边@一特點時時體現(xiàn)在其演奏中。他的二胡音質(zhì)醇厚、真切動情,將情感與二胡技術巧妙地結(jié)合,把每一個音都打磨得晶瑩剔透、通體無暇。他的演奏臺風也給人穩(wěn)重、親近自然的印象,沒有矯揉造作之嫌,連多余的動作都未見到,這與其自然本真的觀點相一致。趙寒陽先生曾說:“聽張銳先生的演奏,你可以明白什么叫‘大巧若拙;聽張銳先生的演奏,可以看到什么是‘超凡脫俗;聽張銳先生的演奏,可以知道什么為‘人琴合一。古語說“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張銳先生的演奏止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不管是視覺上還是聽覺上,都能傳遞給人超凡脫俗的感覺。其演奏的樂曲都沒有過多的裝飾和雕琢,而是最大限度體現(xiàn)了樂曲本身的藝術特色,好似在傾訴,一字一句娓娓道來、連貫流暢,讓人沉浸其巾、心曠神怡。因此趙寒陽教授這樣評價張銳先生:“我覺得老先生已經(jīng)將二胡拉劍極致了,多余的東西一概舍棄,剩下的只有那樸實無華、恰到好處的靈魂r。”
那么,除了總結(jié)張銳先生的風格之外,這種風格形成的原因也是值得探究的。筆者認為形成原因有兩點:
(1)劉天華及“劉派”的影響。中國二胡流派的產(chǎn)生始于劉天華先生為代表的“劉派”,而劉天華的眾多弟子中陳振鐸應該說是對其研究最深入的弟子之一。張銳師從陳振鐸,屬于“劉派”的繼承者,因此,不管是其演奏上還是創(chuàng)作巾,劉天華對其風格、創(chuàng)作甚至思想的形成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張銳曾說:“我大半生的演奏歷程是與劉天華先生的作品分不開的。在某種意義上講,沒有劉天華的二胡曲,就很難有我今天的藝術成就。我認為,不儀對于我來說是如此,就是對于當今不少青年演奏家來說,也是如此。”“劉派”二胡追求音色純凈、自然、本真,強調(diào)感情的濃烈、真摯,對于樂曲也沒有過多的裝飾,風格優(yōu)雅、圣潔,與中國古代的文人形象相符。張銳先生的演奏深得“劉派”二胡的精髓,在此基礎上,又加入個人的美學觀,不斷創(chuàng)新,形成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演奏風格,主要表現(xiàn)為剛?cè)嵯酀⒙蓜有允?、氣勢連貫統(tǒng)一,演奏精致,樸實無華。音樂表現(xiàn)淳樸直白,不使用過多華麗的修飾,音色淳樸自然、圓潤醇厚,富麗多彩使人陶醉。由此可見,劉天華先生對其演奏風格的影響之深。
(2)個人從藝經(jīng)歷的影響。幼時的音樂熏陶使張銳先生對于多種藝術形式都有一定的了解,極大的培養(yǎng)了音樂感覺,形成了他本真、樸實的個性,也使張銳先生對民族音樂多了一份天然的親近和熱愛,使他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執(zhí)著于對二胡演奏藝術的探索和研究,從而形成了他自然超脫、民族民問韻味濃郁的演奏風格。之后,多年的部隊生活經(jīng)歷以及演奏經(jīng)驗使張銳先生始終把扎根群眾、和實際生活相結(jié)合作為演奏的原則,因此演奏風格上通俗易懂,古樸自然,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筆者認為,張銳先生的演奏風格在當今的二胡樂壇上獨樹一幟,其本真和自然的宗旨值得眾多二胡習琴者學習借鑒,同時,幾十年的二胡生涯不斷突破、不斷超越自己,這一點也讓筆者尤為欽佩,不愧被稱為一位優(yōu)秀的“二胡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