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剛發(fā)生一幕慘劇,婆婆從外地過來照顧坐月子的兒媳,但卻與兒媳發(fā)生爭吵,甚至砍死兒媳,自己也受重傷。老人們?yōu)檎疹櫷磔叀斑w徙”異地,往往會對心理產(chǎn)生影響,因此不僅要適應新的環(huán)境,還要學會處理與家屬的關系。那么遷徙老人應該如何在異地快樂生活呢?
其實并不是所有老人都喜歡,也不是所有老人都適合帶孫這一“工作”。不論老人在老家是否過得開心,當老人遷徙之后,或多或少都會對他們的心理產(chǎn)生影響,也有很多老人無法適應。這類老人其實并不適合照顧別人,他們自己更加需要被照顧。
專家表示,老人是否需要被照顧可通過觀察判斷,最為客觀的是觀察睡眠狀況,如睡眠質量明顯下降,如易醒、早醒、多夢等,睡眠時間明顯減少等,有以上情況的老人需要輕松的生活環(huán)境,而非被晚輩“束縛”。另外,性格的改變也需注意,比如變得敏感多疑、小氣、易激惹等。這時照顧他人也會對心理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另外,老人在遷徙后,首先不要失去自我,以帶孫子為例,不要因為遷徙目的是為照顧孫子,就將所有注意力放在孫子上,成為孫子的附屬品。到了新的地方,老人應該盡量過回原來的生活,比如習慣做運動的,就勘察下附近的運動場所,喜歡廣場舞的,就找找附近有沒有活動場所等,找回原來的生活規(guī)律,將帶孫子作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另外,專家提醒,在新的地方,不建議老人立即發(fā)展新愛好,應鼓勵老人盡量發(fā)揮原本的愛好,這樣老人會更有自信,更容易適應新生活。
此外,老人需要年輕的心態(tài),發(fā)現(xiàn)新地方的優(yōu)點,愛上新環(huán)境,比如可以與兒女一起生活、找到更大的活動場所、找到新的朋友等。不要過于沉溺于思鄉(xiāng)情懷,樹立新的歸屬感可以有效地緩解思鄉(xiāng)帶來的負面情緒。
不論是照顧孫子還是兒子,不可避免地都會遇到婆媳問題。為什么婆媳會如此難相處呢?
專家表示,假設將人際關系用分值來表示,不同的階段對應關系的親密程度,分值越高,關系越親密。正常情況下,每段關系都從零開始,再通過雙方的經(jīng)營不斷升值。但婆媳關系卻沒有從零開始的過程,她們由于兒子婚姻形成了被動的親屬關系,基礎分值從零直接越過幾個階段,達到60分以上,甚至80分以上,從而就會引發(fā)一系列的問題。所以專家建議,婆媳相處時要學會降低標準,將之作為普通的人際關系發(fā)展,在此過程中會有更多驚喜。(《老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