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臨高縣人力資源開發(fā)局原局長符堅堅,利用手中的權力,將公益就業(yè)崗位指標當作生意來經(jīng)營,并公開倒賣。通過暗箱操作,符堅堅和他的掮客們共收取了62名辦理公益性崗位人員共計182.3萬元。
這些年,隨著國家對民生事業(yè)的重視,財政資金大量投放到促進就業(yè)、扶貧開發(fā)、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項目上,使民生福祉得以顯著改善。但同時,這幾年,在實施民生工程中,一些貪腐官員借機漁利的貪腐案件,也是層出不窮。一些涉及群眾利益的民生工程,成為某些人手中的搖錢樹,資金頻頻被蛀蝕,民生工程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撈錢工程”。就比如扶貧款,這個黑洞大得有點令人觸目驚心了。兩年前,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的8個兩級扶貧辦主任、科長等10名扶貧官員因貪污扶貧款,分別被法院判刑,涉案總金額830萬元,辦案人員說:“有的扶貧辦是整體淪陷?!比绾吻袑嵄U稀⒈O(jiān)管好這些事關百姓福祉的巨額專項資金??顚S?、造福百姓,無疑是當前廉政建設中亟須落實好的一個重要問題。
要最大限度地杜絕一些腐敗官員“借財政的雞生個人的蛋”,唯有民生工程的所有資金陽光操作、公開透明才能杜絕貪腐。而對那些民生工程里的那些“碩鼠”,更要嚴厲打擊、重判重罰,務必力求使有歪念者不敢伸手。
(《法制日報》2015.9.20 吳杭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