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才英
摘 要: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地方,是師生相處、交流和互動的時空。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效率直接影響學生素質的形成,影響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本文從創(chuàng)設數學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充滿數學美感、選擇多種手段等來談“怎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數學;美感;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2-0047-01
目前在初中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著苦干有余、巧干無法、效率不高的現象。本人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導致對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1)課堂枯燥,缺乏生機,學生學習無興趣。(2)課堂欠美化,學生的情操得不到陶冶。(3)課堂教學方法單一,使學生很容易出現感官疲勞,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就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筆者擬從如下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拙見。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生活即教育”。生活情景的創(chuàng)設,容易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話題。那些質樸的、未經任何加工改造的“自然的”“學生自己的”話題,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容易引起學生討論,甚至引起一定的爭辯,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確定問題、提出問題。
例如:在講對全等三角形如何進行判定時,筆者用如下一個案例進行教學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事先將一塊三角形的玻璃按照右圖所示進行了切割。在課堂上,我問同學們,假如是你們去上課,要讓學生配置成一個完整的三角形,需要帶幾塊去呢?這一問題,由于脫離了教學中的生搬硬套,馬上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說帶1塊去,有的說帶2塊去,有的說三塊都帶去。
筆者:帶三塊去肯定可以,但是為了方便,其實我們只需帶一塊就行,問題是該帶哪塊去呢?
這一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學生的思路進入活躍的狀態(tài)。
筆者:讓我們帶第①塊去行嗎?
學生從圖形容易知道,帶第①塊不能恢復原圖的形狀和大小,所以不能帶第①塊去。
筆者:讓我們帶第②塊去,行嗎?
從圖形容易知道,第②塊也不能恢復原圖的形狀和大小,所以不能帶第②塊去。
教師:讓我們帶第③塊去,行嗎?
從圖形容易知道了,第③塊可以恢復原圖的形狀和大小,所以只需帶第③塊去。
這樣,就把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意義和目的從教師的教案上靈活地搬到學生的頭腦中去了。
亞里士多德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通過這樣一課展示和提問的情景后,激起了學生求知的興趣,他們的思維活躍了,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二、彰顯課堂之美、增強教學效果
(1)教態(tài)美。有人說,發(fā)自內心的真誠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微笑就像陽光和橋梁一樣,把溫馨和熱情傳遞給每個人,讓世界充滿和諧。微笑可以營造幸福,給人們帶來快樂和安詳。所以每節(jié)課前我總要調整好情緒帶著真誠的微笑走進教室。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人體動作)。由此可見,態(tài)勢有表情達意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親切的目光,輕松的表情等是每位教師都應具備的取勝武器。這樣,更能吸引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溫馨,讓學生更喜歡你這樣的老師,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和教學效率。
(2)語言美。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有的人認為,數學老師只要能將課本中的定義,規(guī)律等講清楚了就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其實這是一種十足的誤解,數學老師在教學中如果能使用幽默風趣,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改變數學老師在學生心目中呆板的形象,還有助于學生去理解、接受和記憶新知識。具體地說,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激活課堂氣氛,調節(jié)學生情趣。
在講授“線段的黃金分割”時,筆者就說到,如果今后在座的男生想成為帥哥,女生想成為美女,那么就得看,你的肚臍以上的長度與肚臍以下的長度是否符合黃金分割點。符合了這一點,你們的身材就沒有什么可挑剔的了。這樣一來,使學生大開眼界,學習興趣倍增。由此可見,語言是教學的媒介,教師運用教學語言得體,課上得就有感染力。
(3)板書美。板書美主要表現在字跡美觀工整和版面設計的科學性、藝術性。美觀、工整、和諧、鮮明,條理清楚,這是對板書藝術性的基本要求。這樣,可以濕潤了學生干裂的心腸,陶冶了學生的上課情操,增強了教學效果。
三、運用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
每個人的有效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在教學中僅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或手段,很容易造成學生感官疲勞,從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這就要求老師在精心組織課堂教學的時候,盡可能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斷變換教學手段,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有新鮮感。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而中學生的思維則以形象思維為主。于是,我經常用實物、圖片、直觀教學手段,采用游戲、猜想數學名詞等方法,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氣,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例如:講到“角”這一課時,“角是一個端點引發(fā)的兩條射線”,這個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那么,我先讓學生以形象思維想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與角有關的實物圖形,再讓學生看多媒體(多媒體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角如:羚羊的角,鐘的時針與分針所成的角,家具的角,五角星等),然后請同學展示與角相關的實物圖形:剪刀、小鬧鐘、三角板、圓規(guī)等,特別是形體動作“V”??粗诎迳系膾靾D,學生各抒己見,很快得出“角”的具體形象。這樣使學生由“被動”學轉為“主動”學,通過這樣形象靜中求動的演示,使全體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準確更深刻了,也大幅度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言之,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認識數學來自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正如科學家楊振寧說的:“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是的,我們教師也要對新課程標準有興趣的去研讀,課堂教學要做到以人為本,尊重認知規(guī)律,尊重個性差異,時時把握學生的學習脈搏,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思考、積極探索、樂于合作的狀態(tài)中,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這樣,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才相長,教學效率得提高。
(作者單位:貴州省天柱縣遠口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