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健全審美心理、提高人的整體素質,有著重要作用的。我是一名農村中學的音樂教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在工作中十分關注的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于課堂中,它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教學內容單一、手法單調、信息量少、課堂氣氛沉悶,教師傳授給學生知識的重要方式只有板書。多媒體的出現則大大更新了這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盡可能地讓學生的聽覺、視覺、乃至感覺全部調動起來,不再拘泥于聽、讀的形式,而這種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模式則更好地體現在音樂課堂上。中學音樂欣賞課在課時中占有相當比例,初中學生對西方音樂、民族音樂的感知能力較差,加之學習任務繁重,他們不可能花費很多時間對這門藝術做深一步的了解,接觸也只停留在表面?;谶@種狀況,要求教師充分利用音樂課時間,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和音樂欣賞水平,令其沉迷于流行音樂的大腦“換換口味”,也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松弛其緊張的神經,達到音樂課教學的目的。
一、多媒體教學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常規(guī)教學中,每遇欣賞課,教師只是播放樂曲,簡單講解,使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一種模糊意識──音樂欣賞課就是聽聽樂曲而已,過后再問樂曲反映了什么情感、各種樂器之間怎樣相互配合的,都一概不知。通過現代化多媒體教學,學生的聽覺與視覺能很好地結合起來,學生對所學的內容能夠留下深刻印象。如在樂器欣賞中涉及到民族管弦樂與西洋交響樂。在民族樂器合奏中,又涉及到絲竹樂和打擊樂等五個主要樂種。在樂曲欣賞中,涉及到古今中外十幾種樂器的不同音色。如何獲得最佳效果,就要發(fā)揮多媒體的功效,通過多媒體,學生把樂隊演奏時的規(guī)模陣容,指揮的風格手勢,音樂的情感形象,樂器的音色特點以及演員的服裝道具,演唱時的動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聽得清清楚楚。再如提到什么是協(xié)奏曲,如果只說定義,那么在學生的頭腦中印象不會很深,但若結合著畫面來說就會變得通俗易懂了,學生的感情也會自然而然地投入進去。一堂課下來,學生會對樂曲每一樂段所表達的情感、思想內容有較深的理解,從而轉變以往欣賞只是過過耳朵的舊觀念,可以引申為“心賞”,用心來體會。
二、多媒體令強迫性記憶轉化為情感記憶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要經常問起:“這段旋律下行,曲調低沉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而這段旋律上行,曲調激昂又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問這些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的思路跟隨樂曲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理解樂曲所要表達的含義,如果利用了現代化多媒體教學,學生可以觀賞到交響樂隊的實際演奏。難以理解的樂段還可以配以故事當中剪輯的錄像片段,并且有文字說明,所有這些音樂畫面同時出現,最后又有肯定的文字說明,無疑會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鮮明的印象,令強迫性記憶轉化為情感記憶。那么諸如上面所提出的問題無需教師去問,學生便會自然地判斷出樂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如在欣賞《梁?!芬徽n英臺抗婚一段時,先是由大管及大提琴奏出旋律下行的封建勢力主題,這里為了增加學生對樂曲的切身感受,可以在故事片《梁?!分羞x擇英臺抗婚中的部分情節(jié),當欣賞到這段時,播放故事片斷,學生在聽與看的同時自然地理解了樂曲所要表達的內容;英臺反抗的主題中,小提琴強烈的切分節(jié)奏,旋律上行,表現的是英臺抗婚不嫁,同樣也播放故事情節(jié),英臺在電閃雷鳴前與父親祝員外抗爭,所有這些都會使學生主動參與樂曲的發(fā)展,真正了解到樂曲表達的含義,在潛移默化中樂曲會很容易地被學生接受。再如欣賞貝多芬的《月光曲》時,錄音配上畫面,隨著音樂旋律的跳動,屏幕上出現了茫茫的大海,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水面上,霎時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放完音樂,學生對這首曲子的作者、曲子的旋律反映什么內容等一清二楚了。
三、變抽象為直觀以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唱歌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通過歌唱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旋律美、音質美、歌詞美、意境美,如一首歌曲一遍又一遍地教學生唱歌譜,傳統(tǒng)式的教學模式在新的形勢下,是很難使其發(fā)揮特有的功能,與現代社會進步和發(fā)展是不相稱的。我在教學生學唱歌曲《愛我中華》的過程中,打破了以往的一些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歌唱、朗誦、游戲、創(chuàng)造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表現欲望。在學唱前用多媒體直觀呈現手段播放了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愛我中華》這首歌曲,這首歌曲她唱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深受人民的喜愛,同時讓學生們看到我們祖國日新月異變化和各族人民載歌載舞,喜慶熱烈的場面,同學們被這歡歌笑語所吸引著,引起了感情上的共鳴,撥動了學生們的心弦,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再學唱時利用一字一音的特點,采用語言朗誦(用語言組合說節(jié)奏)模擬結構動作,創(chuàng)作節(jié)奏動作等多種方式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愉快和諧的氣氛中不但會唱了這首歌,而且強化了熱愛祖國的情感。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音樂教學,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音樂教學得以普及,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由此可見,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拓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空間。
音樂是一門感性色彩很濃的學科,它不需要太多的邏輯推理和思索,要的是悟性和靈氣,作為音樂教師,不應該把傳統(tǒng)教學與新課改教學完全地孤立起來,而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合理的使用多媒體,大大地拓展了教學的空間和容量,極大地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突破了傳統(tǒng)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限制。多媒體音樂教學能使音樂課堂變得生動活潑,音形兼?zhèn)?,有效地促進了音樂課堂教學的信息豐富,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教學中只要注意使用適時,恰到好處,定能獲得音樂教學的最佳效果。這樣我們的音樂教學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學生既熱愛音樂課,又能在音樂課中實現對生活、對藝術的熱愛,擁有一顆充滿感情善良的心,更好地促進學生的人格發(fā)展。
作者簡介:徐曼,學歷:本科,2009年畢業(yè)于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專業(yè),工作單位:2009年九月任職于合肥市長豐縣杜集中學至今,2013年考入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在職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