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一迪
摘 要:李斯的《諫逐客書》在駢文形成的初始時期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被譽為駢文初祖,《諫逐客書》開設喻隸事之風,開兩段相偶之風,開鋪張揚厲之風,著公牘文字之先鞭,文章理近意明,精整華麗,在很大程度上啟導了駢文之形成,為后世駢文家所宗。
關鍵詞:李斯《諫逐客書》;駢體文;初祖
劉勰的《文心雕龍*麗辭》中說“造化賦形,肢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彼裕靶纳霓o,運裁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边@說明上古以來有了文章就有了對偶之句。但是追根溯源,當時的文章并沒有所謂的駢散之分。先秦時期的文學作品到處都有駢絲儷片,人們不自覺地使用帶有駢儷色彩的語言。阮元在《文韻說》中認為,春秋卜商所撰《詩大序》與《周易*系辭》,語比聲和,為駢文的鼻祖。但其仍未開設喻隸事之風。秦漢時期人們逐漸自覺地使文章向通篇駢儷化方向發(fā)展,而此時最能代表駢文形態(tài)之初具的,便是李斯的《諫逐客書》。李兆洛將其放在《駢體文鈔》“奏事篇”首篇,并評論其開始“玩其華”,而譚獻則批注“是駢文初祖”。由此可見在駢文形成的初始時期,《諫逐客書》占據(jù)了重要地位。正如張仁青先生在《中國駢文發(fā)展史》中說:“本文之特點,厥有四焉:一曰開設喻隸事之風也,二曰開兩段相偶之風也,三曰開鋪張揚厲之風也,四曰著公牘文字之先鞭也?!毕旅嫖覍倪@四個特點分別論證《諫逐客書》的初祖地位。
一、開設喻隸事之風
《諫逐客書》中設喻隸事十分繁富,駱鴻凱在《文選學》一書中提到:秦李斯《上秦始皇書》:設喻隸事之初祖,兩段相偶亦自此開?!吨G逐客書》中設喻之處確是層出不窮。
文章第二段開頭以昆山之玉等寶物為喻,設問皇帝為何喜歡這些秦國并不出產(chǎn)的寶物。接下來以玩好美女設喻,秦國并沒有夜光之璧等玩好,那么秦國也不該享用。用來裝飾充陳的器物都應出自秦國,那么宛珠之簪等都不應進于前。之后又用音樂設喻,如今棄真秦之聲而享異國之樂,無非是為了快意適觀。第三段在論述驅(qū)逐客卿利敵不利我時,也大量設喻,用地廣粟多等比喻只有胸懷博大,才能網(wǎng)羅人才。下面繼續(xù)設喻闡述,以泰山、河海開頭,最后落腳到本意,王者不闕眾庶,故能名其德。以排比的方式連層設喻,氣勢恢宏。
此書開頭只“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眱删?,開門見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接下來引用歷史事實作證:列舉了秦國的先王繆公用由余等事例。綜之曰:“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簡潔有力,文章的用典之風也就這樣形成。
二、開兩段相偶之風
《諫逐客書》共四段,首段列舉秦國先王繆公用由余等五人而稱霸;孝公因商鞅變法而變強等四位君王的事例表明因“客”的功勞,具體簡明的說清用客卿的益處。次段列舉了秦王的珍寶玩好,皆是出自異國,而單單用人方面,卻選擇逐客,重色樂珠玉,輕乎人民,進而說明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也?!拔裟鹿笫?,西取由余于戎,……來邳豹、公孫支于晉?!迸c“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樹靈鼉之鼓”相對,“此五子者,不產(chǎn)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與“此數(shù)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相對。而首段對于四君用客卿的論述與次段鋪陳的美女玩好相對,兩段最后“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而秦無強大之名也。”與“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也?!毕鄬?。駱鴻凱在《文選學》一書中亦提到漢王子淵《圣主得賢臣頌》:兩段相偶,上繼李斯。由此可見,《諫逐客書》開兩段相偶之風。
三、開鋪張揚厲之風
《諫逐客書》文字綺麗豐縟,上繼戰(zhàn)國末期縱橫家辭辯瀾翻之風,下開漢賦鋪陳之漸。文章開頭第一段已是駢,但偶句還不十分明顯突出,只有最后的結尾句才是整齊的排句。接下來的第二段語皆駢偶,辭殊泛濫,言復意簡,鋪張揚厲,作者連用七個相同結構排比,極力鋪陳出秦王享用異國珍寶的貪欲,接下來的玩好美女以及音樂的鋪陳也恣意渲染出異國眾多的珍奇玩好。這一段文字鋪陳較長,但其實只說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即:對于一切玩好,你都要選用天下最精美的,不限于秦地所產(chǎn)的粗劣之物。但為說明這一簡短的道理卻反復迭舉,用鋪排藻飾將秦王的喜樂玩好聚合在一起,使之相互映襯烘托,凸顯中心內(nèi)容。這就成為了漢代大賦鋪張揚厲,連篇累牘的典型范例。
全文有四十多處對仗,且不少與排比結合,形成排偶,更增強了文章的氣勢,但其中也夾雜了一些散句,并不是完整的駢文,但與其他先秦諸子散文相比已有很大的區(qū)別,亦足以作為漢代詞賦的先聲。
四、著公牘文字之先鞭
從文體方面來看,《諫逐客書》還是一篇優(yōu)秀的公牘文章。在公文寫作剛剛起步的戰(zhàn)國時期,公牘文章寫作通常要做到入情入理,包裹個人感情來打動皇帝。文章收尾兩段著重說理,中間一段重在說情。開篇列舉四個事例論證逐客的錯誤以說理,中間一段鋪陳秦王的玩好,進一步說明了逐客的錯誤,最后一段說理懇切,點明資敵國的大患,從而使得秦王從諫如流。
作為一篇成功的公牘文章,《諫逐客書》繼承縱橫遺風,有很高超的說理技巧。劉勰《文心雕龍》曾說;“范雎之言疑事,李斯之止逐客,并順情入機,動言中務,雖批逆鱗,而功成計合,此上書之善說也?!保纱丝梢?,作者善于察言觀色,準確把握秦王的心理,從秦國利益入手,用四君王的用客卿而稱霸以迎合秦王一統(tǒng)天下的心思,從而使得秦王從諫如流,達到上書的目的。
因此,《諫逐客書》不僅是一篇優(yōu)秀的散文,同時也是一篇優(yōu)秀的公牘文章,著公牘文字之先鞭。
《四庫總目提要*四六法?!氛f:“自李斯《諫逐客令》始點綴華詞”清人孫梅在《四六叢話序》中也說:“西漢之初,追蹤三古,而終軍有奇木白麟之對,兒寬攄奉觴上壽之詞。胎息微萌,儷形已具?!?。由此可見,秦時就已出現(xiàn)“胎息微萌,儷形已具”的駢體文,而《諫逐客書》便是駢文的初祖,它開設喻隸事之風,開兩段相偶之風也,開鋪張揚厲之風也,著公牘文字之先鞭,文章理近意明,精整華麗,在很大程度上啟導了駢文之形成,為后世駢文家所宗。
參考文獻:
[1] 張仁青?!吨袊壩陌l(fā)展史》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2] 姜書閣《駢文史論》。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
[3] 駱鴻凱《文選學》。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