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家文
摘 要: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大學生責任感的培養(yǎng)也在不斷地提高,對于大學生來說自我責任、他人責任、社會責任該如何處理,本文就現(xiàn)在大學生的心理和責任感做出了初步分析,在如何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上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責任感;心理;培養(yǎng)
一、大學生的責任感
(一)自我責任。自我責任是對自己負責的一種表現(xiàn),不僅是對自己的學業(yè)上、事業(yè)上、更重要的對自己身體上的負責。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一度迷茫,虛度光陰,好像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周圍的一切都無所謂,一人只身大學四年屢屢無為,學業(yè)無成,事業(yè)遙望,是一種對自己的極其不負責,心理與身體上的落差,使得自己無法承擔任何責任,對什么都選擇逃避,沒有目標,沒有方向。
(二)他人責任。在大學中的學生還沒體會在社會中應對他人負責的意識,越來越多的他人責任意識是在大學期間的戀愛時期。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交流才得以能在社會中生存,在校園中也是一樣,越來越多的兩個人走在一起,這樣就會讓人有了對他人負責的意識,自由的戀愛無非是沒有父母的參與,兩個人自由的結合,然而戀愛期間不僅是兩個人之間的責任,也是對兩個家庭、對社會的一種責任,戀愛雙方要對家庭和社會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現(xiàn)在大學生的戀愛觀與責任發(fā)生了質地變化,戀愛的放縱性、游戲性,雙方彼此不負責任,這樣得大學生嚴重缺乏責任教育,忽視自我責任、他人責任、家庭責任與社會責任的存在。
(三)社會責任。社會責任是大學生對社會負責的一種文明體現(xiàn),是受過高等教育之后的一種自我意識、志向和文化水平的綜合表現(xiàn),是為社會做貢獻的原發(fā)動力。大學生村官是一個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表現(xiàn)實例。在這個人人都喊著苦累的時期,大學生選擇下鄉(xiāng)為國家的農(nóng)村發(fā)展出一份力,用自己學來的知識去報效祖國,不怕苦難與艱險,是大學生擁有強烈責任感的一種表現(xiàn),然而這一計劃的實施并沒有很好地得到學生的積極反應,很多學生怕受不了農(nóng)村的窮苦,怕不能勝任一個村莊的法發(fā)展,不敢去報名參加,不去嘗試挑戰(zhàn),缺乏社會責任。
二、大學生的心理教育
(一)大學中心理教育存在的問題。(1)心理教育體制的缺陷。大學中的教育體制僅僅在書本上的教育,沒有更好的讓學生意識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心理教育是一個現(xiàn)在社會新起的一門教育課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然而這種心理疾病并不是一目了然的,需要進行心理治療,由于學校的體制不夠完善,導致大學生不能及早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促成如今很多大學生因不能承受來自他人、家庭、社會等方面產(chǎn)生的心理疾病而選擇自殺的念頭。(2)心理教育實施不重視?,F(xiàn)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快,心理教育也成了快餐模式,老師在在一節(jié)兩個半小時的課堂上快速講解了心理教育的課程,學生在課下從未再去觀看與分析,這樣的教育實施,根本不能解決任何學生的心理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心理有什么問題自己不知道,也不去詢問老師,只會讓情況更加惡劣化。而且有很多從事教育的心理的老師也是不夠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有時會誤把學生的品德問題當做心理問題來處理,很大的誤導了學生的心理教育,是忽視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與獨特性。(3)心理教育主體模糊。大部分的大學生心理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通過調(diào)查顯示的結果往往不夠清晰,而且結果只是一部分人的心理常見問題并不能準確的幫助他們解決,詢問一個人的心理情況時,由于他對心理概念認識的不夠,也說不清楚自己的心理問題,而學校的心理教育體制的不夠完善導致無法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剖析,進而心理教育主體的模糊,至使無法準確的進行心理教育。
(二)心理教育問題的對策。(1)心理教育體制不夠完善。大學應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網(wǎng)站,依靠學校組織能力,發(fā)揮教育職能,共同完成心理教育的理念,雖然目前我國缺乏從事心理教育的人員,但可以組織更多有關心理教育的社會人員一起加入到學校的心理教育網(wǎng)站,形成一個全面式教育體系,由學校心理教育老師的帶動下,成立健康積極小組,定期觀看有關心理教育的講座,讓健康心理深入影響每一位大學生,從而讓大學生認識到對自己的責任。(2)心理教育積極重視。學校對進行心理教育的從事人員定期進行培訓,加強心理教育的重視,針對每個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解決。心理教育正確的全面面向大學生,針對部分學生進行教育實施,在完善的體制教育下,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做到讓學生可以自我調(diào)整心理,更全面發(fā)展與完善對自我的認識,對社會的責任與義務。(3)加強心理教育主體認識。大學教育中從事心理教育的有關人員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心理的認識,由于他們所受的心理教育不同,心理教育理解也不清晰,不僅影響到他們自己的正常心理解決,很多時候也會因為他們錯誤的心理認識,讓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難以解決,學校首先要加強心理教育工作者對心理的認識,更加準確的確定心理教育的主體,從而讓學生學到有效解決心理問題的方式方法。
三、大學生責任感的培養(yǎng)對策
(一)進行道德實踐。社會實踐可以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梢越M織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通過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認識社會的關系中的道德準線,辨別是非對錯,形成道德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學校還可以組織集體活動,分成小組形式一起完成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可以學到團隊的精神、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對他人負責,從而培養(yǎng)了對他人的責任意識。
(二)建立責任培養(yǎng)環(huán)境。學??梢酝ㄟ^班級辯論賽的形式進行提高學生對責任的認識。對責任意識比較強的學生進行獎勵制度,促進學生學習認識責任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學校的有效界面對學生進行責任教育,如班級小板報、宣傳欄、學校網(wǎng)站等,通過這些趨勢提高學校的責任教育風氣,影響學生的責任意識。學校還可以用“文明校園 責任在大家”這樣的一個宣傳主題,約束大學生讓自己認識到學校風采是你我的責任,大家的責任,養(yǎng)成自我監(jiān)督、自我約束的良好習慣,提高文明意識和責任感的意識。
(三)開展責任意識教育課。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思維比較跳躍,自我約束能力也較差,喜歡無拘無束,意氣用事,通常自己在某一方面已經(jīng)觸動了法律責任也不清楚。所以,學校應是當為每一個專業(yè)的大學生開展法律責任教育課程,從而普及法律基礎知識,讓大學生認識到法律不可觸碰,對自身行為有一定的約束性,避免因盲目無知導致的嚴重后果。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加強對法律認識,從而產(chǎn)生主動性和自覺性。
結束語:大學生的責任意識還在不斷提高,舒適的校園生活讓很多學生養(yǎng)成了放蕩不羈的習慣,大學責任教育的開展可以讓大學生初步認識責任的重要性,大學責任感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成,它是需要通過自己內(nèi)心的認識和感知來慢慢提升的一個過程。不同階段的大學生心理結構不同,在進行大學生的教育上有一個詳細的計劃有助于對大學生責任感的培養(yǎng)。目前,我國對處理這方面的責任教育還處于一個基層步伐,在大學生責任教育上只是做出了一些調(diào)查和建議,沒有更加深入的去解決這一問題,和提出更好的實施方案,所以,從自我的責任、他人的責任、家庭或是社會的責任上來說對大學生自己都還只是一種約束性的東西。要想從根本上來解決這些問題筆者認為需要我們更多的精力去深入分析和探究才會更好的把大學生的責任感提升。
參考文獻:
[1] 李慧瓊.當代大學生責任感的缺失及培養(yǎng)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
[2] 周慧.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心理策略探析[J].華人時刊(下旬刊),2014,(1):20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