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棟業(yè),王麗麗,2,曹振輝,張 萍,羅新星,徐永平,2*
(1.大連理工大學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4;2.教育部動物性食品安全保障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遼寧 大連 116620)
?
金花茶抗腫瘤功效研究進展
賀棟業(yè)1,王麗麗1,2,曹振輝1,張 萍1,羅新星1,徐永平1,2*
(1.大連理工大學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4;2.教育部動物性食品安全保障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遼寧 大連 116620)
金花茶是山茶花家族中唯一具有金黃色花瓣的品種,被譽為“幻想中的黃色山茶”,是國家一級、世界二級珍稀保護植物,具有較高的藥用和營養(yǎng)價值,其花和葉為廣西壯族民間傳統(tǒng)用藥。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金花茶花、葉和種子具有良好的抗腫瘤作用,通過闡述金花茶不同有效部位粗提物和單體活性成分的抗腫瘤功效,為金花茶抗腫瘤作用的進一步研究以及金花茶資源的有效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
金花茶;抗腫瘤功效;藥效營養(yǎng)品
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Chi)屬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屬(Camellia)金花茶組植物(CamelliaSectionChrysanthaChang),是高約2~5m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花葉臘質光澤,耐旱力強。金花茶樹苗生長較慢,一般定植3~5年開花,每年7~8月份出現(xiàn)黃色花蕾,次年11月份開放,且生長環(huán)境較為嚴苛,喜溫暖濕潤氣候,適宜于偏酸性土壤,在海拔200~300m范圍內最為常見[1]。金花茶由中國植物學家左景烈于1933年7月29日在廣西防城縣大菉鄉(xiāng)阿池隘第一次發(fā)現(xiàn)[2],因其獨特珍貴的金黃色山茶基因以及稀有的品種備受人們的關注和研究,被譽為“茶族皇后”“植物界大熊貓”“東方魔茶”[3],并于2011年11月獲得我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chǎn)品稱號。全球范圍內已知金花茶組植物有34種和5個變種,除越南北部3種以及我國云南、貴州、四川各產(chǎn)1種外,其余28種與5個變種均生長于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境內[2,4-5](見表1和圖1)。
圖1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內金花茶組植物的地理分布
金花茶為廣西壯族民間傳統(tǒng)用藥,在《廣西中藥材標準》中記載,金花茶性味微苦,澀,平,功能與主治為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用于咽喉炎、痢疾、腎炎、高血壓、月經(jīng)不調等[6]。到目前為止,對于金花茶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植物學[7-8]、分子生物學[9-11]以及分析化學[12-14]方面,對于金花茶藥理作用的研究卻相對薄弱(見表2和圖2),現(xiàn)有藥理學研究表明,金花茶具有顯著的抑菌[15-16]、抗氧化[17-19]、抗腫瘤[20]、降血脂[21-22]以及降血糖[23]等功效,因此對其藥理功效的研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會成為金花茶研究的熱點。目前金花茶抗腫瘤功效的研究已經(jīng)進入分子水平,階段性總結不僅對金花茶抗腫瘤功效的進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將為相關藥效營養(yǎng)品的研發(fā)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表1 金花茶組植物種類及主要分布地區(qū)Table 1.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areas of Camellia Section Chrysantha Chang
表2 2003-2013年金花茶組植物研究性論文數(shù)量統(tǒng)計*Table 2 The number of papers on different research fields of Camellia Section Chrysantha Chang from 2003 to 2013
注:*數(shù)據(jù)來源于谷歌學術搜索和中國知網(wǎng)。
根據(jù)2003—2013年間金花茶不同藥理功效研究性論文數(shù)量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目前對于金花茶藥理功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腫瘤以及抑菌作用上,其中,金花茶抗腫瘤功效更是研究熱點(見圖3)。
目前金花茶抗腫瘤功效的研究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考察金花茶對腫瘤細胞增殖是否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及抑制能力的強弱,屬于基礎研究階段。在近十幾年的研究中,學者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金花茶葉上(見圖4),這可能與金花茶不同部位市場價格的巨大差異密切相關;其二主要是檢測金花茶對腫瘤細胞是否存在凋亡誘導作用,并初步探討其作用機制,屬于中后期研究階段,目前研究性論文還比較少。以上兩方面均通過體外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而對于體內實驗來說,有關于腫瘤移植動物模型的構建以及金花茶對動物模型體內腫瘤的抑制研究尚未見報道。
圖2 2003-2013年金花茶組植物研究性論文分類統(tǒng)計*
注:*數(shù)據(jù)來源于谷歌學術搜索和中國知網(wǎng)
圖3 2003-2013年金花茶組植物藥理功效研究性論文分類統(tǒng)計*
注:*數(shù)據(jù)來源于谷歌學術搜索和中國知網(wǎng)
圖4 2003-2013年金花茶不同有效部位抗腫瘤研究性論文數(shù)量*
注:*數(shù)據(jù)來源于谷歌學術搜索和中國知網(wǎng)
1.1 金花茶對腫瘤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前此方向研究主要集中在考察金花茶不同有效部位(花、葉和種子)的粗提物或單體活性成分對不同腫瘤細胞系的抑制作用。金花茶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有醇提和水提兩種,與粗提物相比,金花茶有效單體成分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與有效單體成分復雜以及提取率較低等特性相關。
1.1.1 金花茶花 金黃色花朵是金花茶最珍貴的部分,研究發(fā)現(xiàn)金花茶花醇提物和水提物對腫瘤細胞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李翠云等[24]研究證明金花茶花對二乙基亞硝胺誘導的肝細胞癌前病變有抑制作用,可用于肝癌的早期預防;隨后發(fā)現(xiàn)金花茶花對肝癌細胞株(BEL-7404)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正常人肝細胞則無抑制作用[25]。于大永等[26]研究證明金花茶花95%乙醇提取物對人白血病細胞(U937)和結腸癌細胞(HCTll6)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細胞存活率隨樣品濃度的增大而降低。李琳等[27]研究證明不同濃度金花茶花水提取物對人胃癌細胞(MGC-803)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24h、48h和72h的半數(shù)抑制濃度(IC50值)分別為(912.33±12.70)、(789.67±10.69)、(746.00±6.08)μg/mL,并且呈量效關系。戴璐等[28]研究發(fā)現(xiàn)金花茶花水提取物可抑制人食管鱗癌細胞(Eca109)的生長,且其作用呈時間和劑量效應關系。
研究發(fā)現(xiàn),金花茶的化學成分主要有黃酮(Flavone)[29]、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30]、茶多酚(Tea Polyphenols)[31]、皂苷(Saponin)[32]等。而金花茶的抗腫瘤功效主要由其活性成分的特性所決定,目前除金花茶粗提物外,花朵有效單體成分的抗腫瘤功效研究也受到一定關注。Xiao Peng等[33]通過凝膠色譜、質譜以及光譜分析從金花茶花中得到了一種新的單體成分:槲皮素7-O-(6-O-E-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苷,該成分對人淋巴瘤細胞(U937)的增殖有抑制作用,IC50值為140.1μmol/L。
1.1.2 金花茶葉 研究發(fā)現(xiàn),金花茶葉醇提物和水提物對腫瘤細胞的增殖也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段小嫻等[34]通過應用建立二乙基亞硝胺(DEN)致大鼠肝癌作用的短期體內實驗模型,研究金花茶葉對DEN致肝癌作用的影響,結果顯示金花茶葉有抑制DEN致大鼠肝癌作用。Hua Zhu等[35]通過金花茶葉70%乙醇提取物(F1)、40%~60%石油醚提取物(F2)、乙酸乙酯提取物(F3)、正丁醇提取物(F4)以及水提物(F5)對肝癌細胞(HepG2)的增殖抑制進行研究,結果顯示除F5外,其他四種對HepG2細胞均有增殖抑制能力,且抑制能力大小順序為F3>F1>F2>F4。朱華等[36]研究證明金花茶葉醇提物對人低分化鼻咽癌細胞(CNE-2)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時間和劑量效應關系。沈潔等[37]研究證明金花茶葉醇提物對CNE-2細胞的生長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抑制效果有時間和劑量依賴性,且顯著效應濃度大于50μg/mL。Jia-Ni Lin等[38]研究發(fā)現(xiàn)六種金花茶葉水提物對人乳腺癌細胞(MDA-MB-231)的增殖有抑制能力,濃度800μg/mL時的作用強弱順序為C.tunghinensis>C.murauchii>C.euphlebia>C.nitidissima>C.nitidissima var.microcarpa>C.impressinervis。同時,金花茶葉活性成分的抗腫瘤功效也有報道,農(nóng)彩麗等[39]研究證明金花茶葉總黃酮對四種腫瘤細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強弱順序為:人肝癌細胞(SMMC-7721)>人高分化鼻咽癌細胞(CNE-1)>人胃癌細胞(SGC-7901)>人大細胞肺癌細胞(H460)。
1.1.3 金花茶種子 韓立春等[40]采用噻唑藍比色法(MTT)分別測定金花茶種子乙醇提取物及其萃取后的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對人宮頸癌細胞(HeLa S3)和人前列腺癌細胞(PC3)增殖的影響,結果證明三種提取物都顯示了較強的腫瘤細胞增殖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別為85.88、67.62、55.71μg/mL和63.06、56.20、68.53μg/mL。史麗穎等[41]研究發(fā)現(xiàn)金花茶種子乙醇提取物對人單核細胞白血病細胞株(U937)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濃度—量效關系,其IC50值為89.74μg/mL。時貞頌等[42]研究證明金花茶種子95%乙醇提取物部分及其萃取后的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對人肺癌細胞(A549)和人乳腺癌細胞(MCF-7)的增殖均有劑量依賴性抑制作用。單從IC50值上來看,金花茶種子對腫瘤細胞的抑制能力要強于其他部位及其有效成分,但因所治療的腫瘤細胞系是不同的,不能排除其具有一定的組織特異性,所以金花茶各個部位的抗腫瘤功效還需進一步全面的探究。
1.2 金花茶對腫瘤細胞凋亡的誘導作用
Xiao Peng等[33]從金花茶花醇提物中分離得到的酰化黃酮苷,通過AV-FITC/PI染色以及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性的測定發(fā)現(xiàn)其可以誘導人淋巴癌細胞(U937)的凋亡。于大永等[43]采用流式細胞術(FCM)、Western印記法等檢測金花茶種子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CCEB)對人前列腺癌(PC3)細胞凋亡及Bax、Bcl-2等基因表達的影響,結果顯示CCEB能夠以caspase依賴性線粒體途徑的方式誘導PC3細胞的凋亡。時貞頌等[44]用金花茶種子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處理人子宮頸癌細胞(HelaS3)后,通過檢測凋亡相關蛋白表達以及線粒體膜電位變化等影響證明其能夠通過線粒體途徑引起HelaS3細胞發(fā)生凋亡。金花茶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作用的研究不多,但隨著金花茶抗腫瘤功效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金花茶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作用以及凋亡分子機制的深入探討將會受到更多關注。
迄今為止,金花茶的產(chǎn)品研發(fā)主要集中于食品[45]、日用品[46]和藥效營養(yǎng)品[47]。市場上已開發(fā)出的金花茶產(chǎn)品主要有金花茶磚茶、金花茶袋泡茶以及金花茶涼茶、金花茶飲料、金花茶濃縮液、金花茶口服液和金花茶含片等一系列飲品及藥效營養(yǎng)品[48],其中產(chǎn)品生產(chǎn)過程中已有許多成熟的加工工藝,例如保健飲料[49]、口服液[50]、濃縮飲液[51]以及速溶茶[52]等。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第9號公告指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資源食品管理辦法》規(guī)定,批準金花茶、顯脈旋覆花(小黑藥)、諾麗果漿、酵母13-葡聚糖、雪蓮培養(yǎng)物五種物品為新資源食品,改善了金花茶產(chǎn)品研發(fā)的局限性,然而金花茶產(chǎn)品的研發(fā)尚處在起步階段,抗腫瘤、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且無毒副作用的潛在價值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使金花茶新資源食品的研發(fā)成為熱點。
通過查閱近十年國內外報道的有關金花茶的研究性論文,并分析金花茶抗腫瘤功效的研究進展,結果發(fā)現(xiàn)國內對于金花茶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金花茶種群的形態(tài)分類、繁殖培育、基因克隆表達以及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純化和分析方面,而對金花茶藥理功效的研究卻相對較少。與金花茶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及抑菌的功效相比,其抗腫瘤的藥理作用更讓人關注,這與癌癥所受到的高度關注是分不開的。研究者們對金花茶花、葉、種子和有效單體成分給予了同樣的關注度,因為所治療的腫瘤細胞系是不同的,所以不同部位和成分藥理作用的強弱并不具有可比性,但是毫無疑問,金花茶具有一定的抗腫瘤功效且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目前對于金花茶抗腫瘤功效的研究還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有效單體成分尚不明確,提取工藝簡單,加工手段落后,抗腫瘤實驗方面缺乏對照實驗和腫瘤移植動物模型實驗等,研究者們還需要對金花茶抗腫瘤功效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從而為金花茶抗腫瘤藥效營養(yǎng)品的研發(fā)以及我國金花茶資源的有效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
[1] 韋霄,蔣運生,韋記青,等. 珍稀瀕危植物金花茶地理分布與生境調查研究[J]. 生態(tài)環(huán)境,2007,16(3):895-899.
[2] 梁盛業(yè),陸敏珠,黃連冬,等. 中國金花茶栽培與開發(fā)利用[M]. 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5:3.
[3] 粱盛業(yè),蔣承首,乇舞嶂. 金花茶[M]. 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杜,1993.
[4] 黃連冬,梁盛業(yè),葉創(chuàng)興. 四季花金花茶——金花茶一新種[J]. 廣東園林,2014,36(1):69-70.
[5] 梁盛業(yè),黃連冬. 金花茶新種——崇左金花茶[J]. 廣西林業(yè),2010(6):33.
[6] 黃燮才. 廣西民族藥簡編[M].南寧: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衛(wèi)生局藥品檢驗所,1980:82.
[7] 柴勝豐,韋霄,蔣運生,等. 瀕危植物金花茶果實,種子形態(tài)分化[J]. 生態(tài)學雜志,2008,27(11): 1847-1852.
[8] 李坤季,楊貌仙. 金花茶植株形態(tài)學的研究[J]. 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9,11(3):263-268.
[9] WEI X, CAO H L, JIANG Y S, et al.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Camellia nitidissima (Theaceae) and conservation implications[J]. Botanical Studies, 2008, 49(2): 147-153.
[10] TANG S, BIN X, WANG L,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yellow camellia (Camellia nitidissima) in China as revealed by RAPD and AFLP markers[J]. Biochemical genetics, 2006, 44(9-10): 444-456.
[11] 陳月琴,屈良鵲,張宏達,等. 種金花茶植物的RAPD分析及其系統(tǒng)學意義[J]. 植物分類學報,1998,36(4):317-322.
[12] 唐前,羅燕英,黃連冬,等. 金花茶組植物化學成分的定量分析[J]. 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20(4):769-771.
[13] 黃永林,陳月圓,文永新,等. 金花茶揮發(fā)性成分的GC-MS分析[J]. 食品科技,2009,34(8):257-260.
[14] 韋璐,秦小明,黃日秋. 超聲波提取金花茶多糖的工藝研究[J]. 食品科技,2007,32(11):100-102.
[15] 劉炎玲,傅鏡遠. 廣西金花茶生物學功能作用的研究[J]. 健康必讀,2011(11):347-348.
[16] 陳即惠,吳樹榮,賴德祿. 防城金花茶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C]. 南寧:廣西科技出版社,1994:251-255.
[17] 韋霄,黃興賢,蔣運生,等. 3種金花茶組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比較[J]. 中國中藥雜志,2011,36(5):639-641.
[18] WAN C P, YU Y Y, ZHOU S R, et al. Antioxidant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CamellianitidissimaChi[J].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1, 23(7): 2893-2897.
[19] 寧恩創(chuàng),熊燕,韋璐,等. 金花茶黃酮的分離及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廣西輕工業(yè),2011,27(3):1-2.
[20] 李琳,沈筱蕓,戴璐. 金花茶水提取物對人胃癌MGC-803細胞增殖的影響[J].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0(3):344-346.
[21] 韋璐,秦小明,林華娟,等. 金花茶多糖的降血脂功能研究[J]. 食品科技,2008,33(7):247-249.
[22] 黃永林,陳月圓,文永新,等. 不同溶劑提取及初步純化的金花茶葉提取物降血脂功能實驗研究[J]. 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20(4):776-777.
[23] 夏星,黃嘉駿,王志萍,等. 金花茶葉的降血糖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J]. 時珍國醫(yī)國藥,2013,24(5):F0003-F0004.
[24] 李翠云. 不同濃度的金花茶及茶花對二乙基亞硝胺誘發(fā)大鼠肝癌前病變作用的研究[D].南寧:廣西醫(yī)科大學,2007.
[25] 李翠云,段小嫻,蘇建家,等. 金花茶對二乙基亞硝胺致大鼠肝癌前病變及肝癌細胞株作用的影響[J].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24(5):660-663.
[26] 于大永,時貞頌,史麗穎,等. 金花茶花、種子和葉提取物對U937和HCT116細胞增殖抑制的實驗觀察[J]. 中成藥,2013,35(9):2005-2007.
[27] 李琳,沈筱蕓,戴璐,等. 金花茶水提取物對人胃癌MGC-803細胞增殖的影響[J].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0(3):344-346.
[28] 戴璐,利基林,沈筱蕓,等. 金花茶抑制人食管鱗癌細胞的生長及其誘導凋亡[J]. 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13,5(1): 32-35.
[29] 黃永林,文永新,劉金磊,等. 5種金花茶中總黃酮含量的測定[J]. 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09,16(1):38-39.
[30] 田曉春,秦小明,林華娟,等. 金花茶多糖理化性質的研究[J]. 中國食品學報,2011,11(8):47-52.
[31] 顏棟美,李仁菊.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金花茶中5種酚類物質的研究[J]. 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1(1):59-62.
[32] 曾秋文. 金花茶皂甙的分離純化及化學結構研究[D].湛江:廣東海洋大學,2010.
[33] PENG X, YU D Y, FENG B M, et al. A new acylated flavonoid glycoside from the flowers of Camellia nitidissima and its effect on the 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human lymphoma U937 cells[J].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2012, 14(8): 799-804.
[34] 段小嫻,唐小嵐,蘇建家,等. 金花茶對二乙基亞硝胺致大鼠肝癌抑制作用研究[J]. 醫(yī)學研究雜志,2006,35(6):14-16.
[35] ZHAOA X, SRIPANIDKULCHAI B, SUTTHANUT K, et al. Antioxidative and Cytotoxic Effect of the Extract from Camellia nitidissima Chi[J]. Is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3, 7(1): 11-17.
[36] 朱華,鄒登峰,沈潔,等. 金花茶醇提物對人低分化鼻咽癌CNE-2細胞增殖和周期的影響[J]. 山東醫(yī)藥,2011,51(27):19-21.
[37] 沈潔. 金花茶體外抑制人低分化鼻咽癌細胞生長及VEGF-CVEGFR-3的表達[D].桂林:桂林醫(yī)學院,2011.
[38] LIN J N, LIN H Y, YANG N S, et al.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Anticancer Activity of Yellow Camellias against MDA-MB-231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3, 61(40): 9638-9644.
[39] 農(nóng)彩麗,陳永欣,何顯科,等. 金花茶總黃酮體外抗腫瘤活性的實驗研究[J]. 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12, 4(4):324-327.
[40] 韓立春,史麗穎,于大永,等. 金花茶種子對激素相關性腫瘤體外抑制作用的實驗研究[J]. 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20(12):3146-3148.
[41] 史麗穎,于大永,唐前,等. 金花茶種子對人單核細胞白血病細胞株U937細胞增殖的影響[J]. 實用癌癥雜志,2009,24(4):331-332.
[42] 時貞頌,于大永,彭倩,等. 金花茶種子對體外培養(yǎng)不同腫瘤細胞增殖作用的影響[J].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13,24(1):17-19.
[43] 于大永,時貞頌,彭倩,等. 金花茶種子誘導人前列腺癌PC3細胞凋亡及其機制的研究[J]. 時珍國醫(yī)國藥,2012,23(10):2393-2395.
[44] 時貞頌,于大永,彭倩,等. 金花茶種子誘導人子宮頸癌HelaS3細胞凋亡及其作用機理的研究[J]. 廣西植物,2013(1):112-117.
[45] 蔣科罡.金花茶保健奶糖及制法[P].中國:CN102007995A,2011-4-13.
[46] 黃扶民. 一種含有金花茶的肥皂[P].中國:CN1274798B,2006-9-13.
[47] 曹漢群. 一種保健抗疲勞奶茶及其制備方法[P].中國:CN102885156A,2013-1-23.
[48] 蘇孔武. 廣西金花茶開發(fā)探討[J]. 廣西農(nóng)學報,2010,25(4):98-100.
[49] 寧恩創(chuàng),秦小明,寧健,等. 金花茶保健飲料加工工藝研究[J]. 廣西輕工業(yè),2007,23(1):7-8.
[50] 寧恩創(chuàng),秦小明,楊宏. 金花茶口服液加工工藝研究[J]. 食品工業(yè)科技,2006,27(1):121-122.
[51] 楊宏,秦小明,寧恩創(chuàng). 金花茶濃縮飲液加工工藝研究[J]. 廣西熱帶農(nóng)業(yè),2005,98(3):38-39.
[52] 韋璐,寧恩創(chuàng),劉志新,等. 金花茶速溶茶的研制[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9(1):238-240.
(責任編輯:魏 曉)
Research Progresses on Anti-tumor Efficacy ofCamellianitidissimaChi
He Dongye1, Wang Lili1,2, Cao Zhenhui1,Zhang Ping1,Luo Xinxing1,Xu Yongping1,2*
(1.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2. MO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enter for Food Safety of Animal Origin, Dalian 116620, China)
CamellianitidissimaChi, a rare and famous ornamental species with its only golden-yellow flowers in the genus Camellia (Theaceae), belongs to a national class I protected species and international class II protected species.CamellianitidissimaChi, called as the Fortune’s Yellow Camellia, has very high medicinal and nutritional values. The flowers and leaves ofCamellianitidissimaChi are traditional herbs in Chinese medicine. They are common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dysentery, hypertension, diarrhea, and irregular menstruation. Recent studies found that the flowers, leaves and seeds ofCamellianitidissimaChi had good effects in anti-cancer. This paper aims at elaborate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CamellianitidissimaChi and products developed from it.
CamellianitidissimaChi; Anti-tumor Efficacy; Nutraceuticals
2014-08-25
賀棟業(yè)(1988-),男,大連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天然產(chǎn)物藥理學。
徐永平(1959-),男,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動物生物技術與營養(yǎng)。
R285
A
1673-2197(2015)03-0068-05
10.11954/ytctyy.201503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