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瑞
(武漢市武昌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63)
?
川芎清腦顆粒治療腦梗死后遺癥臨床研究
肖 瑞
(武漢市武昌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63)
目的:觀察川芎清腦顆粒治療腦梗死后遺癥頭痛、頭暈伴失眠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60例腦梗死后頭痛、頭暈伴失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服用川芎清腦顆粒治療,2個療程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癥狀改善時間、血液流變學等指標。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頭痛、頭暈、失眠等癥狀改善時間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紅細胞壓積等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川芎清腦顆粒治療腦梗死后頭痛、頭暈伴失眠患者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腦部血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腦梗死后遺癥;川芎清腦顆粒;療效觀察
腦梗死為臨床常見疾病,治療后常遺留頭痛、頭暈伴失眠等癥狀,發(fā)病率高達17%~34%[1],嚴重損害患者的生存質量。若不采取及時有效治療,會影響患者腦梗死預后,導致恢復速度減慢。因此,有效改善腦梗死后頭痛、頭暈伴失眠癥狀已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課題。本研究采用川芎清腦顆粒治療腦梗死后頭痛、頭暈伴失眠,觀察分析其臨床療效及對腦部血流的影響,現(xiàn)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神經(jīng)內科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間收治的60例腦梗死后頭痛、頭暈伴失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49~78歲,平均年齡(60.5±3.5)歲,腦梗死病程7~20天;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7~79歲,平均年齡(62.5±4.5)歲,腦梗死病程5~17天。
所有患者均符合腦梗死診斷標準,均伴有頭痛、頭暈、失眠等癥狀;頭痛部位多位于一側額顳部,枕部發(fā)病較少,性質多為搏動性痛、鈍痛、刺痛;合并癥中,高血壓29例,冠心病12例,高血脂8例,糖尿病11例;所有患者均無頭痛、失眠等病史。兩組患者的頭痛部位、伴隨癥狀、嚴重程度等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均行常規(guī)治療,包括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營養(yǎng)保護腦神經(jīng)血管及對癥支持治療。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服用川芎清腦顆粒(江蘇濟川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Z20060177)10g/次,3次/天。2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2個療程后評價療效。
1.3 療效標準
治愈:治療后頭痛、頭暈、失眠等癥狀完全消失,無伴隨癥狀;顯效:治療后頭痛、頭暈、失眠等癥狀明顯改善,發(fā)作次數(shù)明顯減少,僅有輕度癥狀;有效:治療后頭痛、頭暈、失眠等癥狀較治療前有所減輕,發(fā)作次數(shù)較治療前減少,存在中度癥狀,無重度癥狀;無效:治療后頭痛、頭暈、失眠等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經(jīng)常發(fā)作[2]。
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觀察指標
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的頭痛、頭暈、失眠癥狀改善所需時間等指標;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包括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紅細胞壓積等。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頭痛、頭暈、失眠等癥狀改善時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s,天)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紅細胞壓積等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腦梗死后頭痛、頭暈伴失眠病因病機復雜,一般認為多與腦梗死后顱內壓增高、腦神經(jīng)血管缺血缺氧等因素有關。該病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有研究認為顱內痛覺敏感器如頸內動脈或硬腦膜受到刺激及缺血半暗帶引起大腦皮質超興奮,去甲腎上腺素大量釋放,導致大腦血管發(fā)生痙攣、狹窄,血流流經(jīng)病變血管時局部層流消失并變成湍流,從而引起頭痛頭暈[3]。失眠可能是由于梗死局部組織缺血缺氧,腦細胞及神經(jīng)發(fā)生損傷,繼而造成不可逆壞死,使毒害性物質如興奮性氨基酸大量釋放,導致與睡眠有關的網(wǎng)狀結構、丘腦等組織受損[4]。西醫(yī)主要采用對癥治療,改善腦部血供、營養(yǎng)神經(jīng)細胞等,具有一定臨床療效,但難以根治,遠期療效較差。
表3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中醫(yī)認為,該病屬于“中風”“頭痛”“不寐”等范疇,發(fā)病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病理因素多為風、火、痰、瘀等,為本虛標實之證。素體陰虛,水不涵木,復因情志所傷,肝陽上炕,引起心火,氣血上逆發(fā)為頭痛;瘀血阻滯腦絡,損傷腦髓神經(jīng),氣血瘀滯,血脈不通,新血不能上濟腦竅,腦髓神明失養(yǎng)則產(chǎn)生失眠;或外感風邪,直中腦絡,使血脈運行不暢,腦絡失養(yǎng),不通則痛,伴隨不寐[5]。該病臨床治療重點為解除腦部血瘀,治則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為主。
川芎清腦顆粒為純中藥制劑,由川芎、當歸、白芷、細辛、羌活、防風、菊花、蔓荊子、蒼術、黃芩、麥冬等十多味中藥組成。方中川芎行氣活血,祛風止痛為君藥,可上行頭目,下行血海;當歸活血養(yǎng)血,白芷為治頭痛要藥,防風祛風解痙,三藥配合川芎行活血止痛,解痙通絡之功為臣藥;細辛開竅祛風,羌活祛風解表、通絡祛濕,蒼術燥濕健脾,黃芩、菊花、蔓荊子清熱祛濕,諸藥共為佐藥,具有反佐之功效;麥冬養(yǎng)陰生津為使藥,防全方溫燥太多而傷陰。縱觀全方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痙通絡,使腦絡暢通,血行順暢,諸癥自愈。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該方可有效解除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擴張血管,解除血管痙攣,恢復腦部血液循環(huán),并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同時,該方還具有良好的鎮(zhèn)靜作用,有利于患者睡眠的恢復[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癥狀改善時間及血液流變學等方面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川芎清腦顆粒治療腦梗死后頭痛、頭暈伴失眠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腦部血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張鴻.川芎清腦顆粒治療頭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3,19(2):124-125.
[2] 劉桂榮.養(yǎng)血清腦顆粒治療腦梗死后頭痛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1,14(4):46.
[3] 劉東玲.川芎清腦顆粒對中老年偏頭痛患者臨床癥狀及腦動脈血流速度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4128-4130.
[4] 張鴻.川芎清腦顆粒治療高血壓頭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神經(jīng)免疫學和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14,21(5):377-378.
[5] 趙志鴻,胡玨,曾凱敏,等.川芎清腦顆粒對外傷后所致頭痛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30(9):831-832.
[6] 高建春.川芎清腦顆粒聯(lián)合鹽酸氟桂利嗪治療偏頭痛的療效及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9):668-669.
(責任編輯:李嵐春)
2014-12-01
肖瑞(1983-),男,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醫(yī)院住院醫(yī)師,研究方向為腦血管病防治。
R285
A
1673-2197(2015)08-0097-02
10.11954/ytctyy.20150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