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高炎 沈靖才
(1.湖北省公安縣中醫(yī)醫(yī)院藥劑科 湖北 公安 434300;2.湖北省公安縣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 湖北 公安 434300)
中藥飲片用量系指成人一日常用劑量,必要時可根據(jù)需要酌情增減。[1]中醫(yī)處方是根據(jù)病情在辯證立法基礎上選定的藥物及劑量?!坝盟幦缬帽保搬t(yī)之不傳在量上”。筆者輯錄古代及現(xiàn)代醫(yī)家對某些病癥的臨床應用同種中藥用量不同,作用不同的獨道經驗資料,整理成簡表,具有簡明、便于快速查閱等特點,供臨床醫(yī)師參考。藥物具體用量必須根據(jù)臨床實際情況和藥物之間的比例,結合患者的體質、年齡等準確把握應用。同時要高度重視超劑量應用中藥潛在的用藥安全問題。
中藥飲片用量與作用不同簡表[2-5]
飲片名稱 不同用量的作用區(qū)別 飲片名稱 不同用量的作用區(qū)別希簽草 6~9g對慢性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有較好療效。9~15g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兼有四肢麻木、腰膝無力、頭痛、頭暈者)。玄參 9~12g滋陰降火、清熱潤肺,治療虛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腫痛、牙痛,以及肺熱咳嗽等。18~30g祛虛熱,除煩躁、用于熱病傷陰、陰虛火盛出現(xiàn)的煩躁不安者。30~90g軟堅散結,用于治療瘰癘、脈管炎等。洋金花 1.5g止咳平喘或止痛,20g用作麻醉藥。郁金 3~10g疏肝解郁止痛,用于慢性肝炎和肝硬變所致的肝區(qū)痛、泌尿系疾患引起的腎區(qū)痛、婦科血瘀痛經等。10~15g行氣利膽,治療傳染性肝炎,升高血清蛋白,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30~70g安石解痙止痛治療各種結石。80~100g有溶石排石利膽的功用;澤瀉 6~10g治療黃疸型肝炎、急性腸炎、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所致的多汗;15~20g,可治療乳汁不通、急慢性濕疹;25~30g,治療美尼爾氏綜合征、高血壓、低血糖所致的眩暈等。龍骨、牡蠣6~10g攝汗、止血(鼻衄、月經過多)、治療高血壓有潛陽;12~15g定喘(支氣管哮喘有);20g,安神。黃連、龍膽草1~2g能健胃,增進食欲,3~6g可燥濕瀉火解毒,大量則會刺激胃壁引起惡心、嘔吐。二藥合用主治積濕,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異:劑量10g:10g能發(fā)大汗;蒼術倍于麻黃則小發(fā)汗;蒼術三倍于麻黃(18g:6g)利尿;蒼術四倍于麻黃(12g:3g)無明顯之汗利,而濕邪能自化。麻黃、生石膏蒼術、麻黃麻黃治療水腫時用量可由9g漸加至15g、20g、25g、30g,生石膏相應增加到25g、45g、60g、75g、90g(生石膏與麻黃之比約為3∶1),減少麻黃發(fā)汗作用,達到宣肺利尿作用。桔梗枳殼,治療咳喘6g:4g或5g,則重在上浮宣肺,調節(jié)氣機升降;6g:6g則重在調和痰液易出。
[1] 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2] 陳高炎,沈靖才.中藥飲片用量探討.健康世界,2014年第19期
[3] 徐德生主編.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4] 付文錄編著.火神派方藥臨證指要.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5] 范學文,徐長卿編.范中林六經辯證醫(yī)案選.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