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媛媛
建設(shè)鼓舞人心的語文課堂
文/石媛媛
語文教育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先秦時期的私學到兩漢時期的官學,再到有隋一代設(shè)立科舉制度,一直到清末廢除科舉制度之前,語文教育都在我國的歷史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當下的語文教育迎來了一系列新的改革,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問題,我們不需要傳統(tǒng)私塾式的語文課堂,而是鼓舞人心的語文課堂。
語文;改革;課堂
語文教育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1949年8月,葉圣陶主持草擬《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及《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時,第一次使用“語文”作為學科名稱。1950年,由國家出版總署編審局編寫出版全國統(tǒng)一使用的中小學課本,統(tǒng)一名為“語文”。自語文成為一個獨立的現(xiàn)代學科之后,圍繞著它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有的人認為語文就是一門工具性學科,主要是要教會學生聽說讀寫,會用就行了;而有的人則認為,語文應該著重發(fā)揮人文性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其實,工具性和人文性兩者都很重要,不能偏廢。當下的語文教育所面臨的問題正是重視工具性而輕視人文性,而且將語文簡化成了一種應試工具,而并非是一種認知文化、溝通交流的工具。語文課也上得枯燥無味,讓人瞌睡。這是語文教育的問題所在,也是語文改革的關(guān)鍵所在。我們不需要傳統(tǒng)私塾式的語文課堂,我們需要的是鼓舞人心的語文課堂。
一堂語文課,短短的四十五分鐘,怎樣才能實現(xiàn)語文的人文性教學?怎樣才算是鼓舞人心?筆者認為最起碼要達到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
(一)讓學生有參與的興趣。教師在講臺上拿著課本口若懸河地講,學生在座位上埋著頭奮筆疾書,這是當下語文課上最常見的情景。許多學生認為語文不過就是背書而已。這樣的語文教育無疑是失敗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有一些東西需要學生去記憶,但更多的需要學生自己去體驗?,F(xiàn)在我們所使用的語文教材都是選文型的教材,所選取都是中外名著,除了聽說讀寫的工具性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體驗并真正理解這些名著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從而樹立起自己的情感價值觀。機械的學習方式并不能帶來真正的理解,只有通過“在做中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去,才能達到領(lǐng)悟甚至頓悟的可能。
(二)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要實現(xiàn)鼓舞人心的語文課堂就必須把語文拉回現(xiàn)實生活中來。有的學生認為“我以后又不當作家,干嘛要把語文學得那么好?”、 “我以后要出國的,學語文有什么用?”在學生心目中語文就是用來考試的,并不知道語文有什么用,也不知道該怎么用。語文變成了一種“空中樓閣”式的學科。其實,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見解,能開闊人的視野;寫作并不是用來應付考試,它能給學生一種情感表達方式,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語文有什么用,同時應該告訴學生語文可以怎么用,學通這兩點后,學生才會真正學以致用。
(三)給學生帶來成就感。這一點是建立在前兩點的基礎(chǔ)之上,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讓大部分學生覺得很頭疼,非常反感死記硬背,將語文成績不能提高歸咎于自己記憶力不好。同時語文又是一個重視積累的學科,短時間內(nèi)的學習很難讓成績有所提高,更加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挫敗感。而鼓舞人心的語文課堂就是要讓每位學生都能在語文課上有所得。如果能夠做到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語文學習中,能夠?qū)W有所得,而且可以學以致用,這樣即使短期內(nèi)學生成績沒有提高,也能給學生帶來成就感,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信心與積極性。
(一)完善教學評價方式。首先我們必須改變現(xiàn)有的以考試作為單一的教學評價的方式。語文這個學科本來就不像數(shù)學等理工科學科一樣擁有唯一的標準答案,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多思考,課后多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擴大學生的視野。要實現(xiàn)語文課堂的改革,必須變革現(xiàn)有的評價方式。我們可以將考試作為學生對基礎(chǔ)知識掌握程度的一個測試,但是不能“一考定終生”。對于教學評價必須采取綜合評價的方式??荚囍荒苁亲鳛槠渲幸豁梾⒖紭藴?,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綜合考慮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及其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
其次,我們也要改變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方式。當下我們多是以教師所教的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標準,這是遠遠不夠的,很容易造成教師將學生的成績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將語文課堂變成應試課堂。我們應該從多個方面評價語文教師的教學,例如要考量教師日常行為對學生的影響、師生關(guān)系等等。
(二)轉(zhuǎn)變語文教學理念。首先語文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將語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與獨立思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創(chuàng)新。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講授法教學,而采取多種教學法相結(jié)合。例如講授詩歌時可以以誦讀法為主,為學生舉辦一場詩歌朗誦會;講授小說時,可以給學生放場由小說改編的電影,或者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改寫小說;講授戲劇時,要鼓勵學生自己去演,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平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語文課堂變得有趣起來,學生也才能充分參與其中。
第二,要貫徹“一課一得”。有些語文教師總是擔心不能完成教學任務(wù),無法應付各種考試,便不顧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將知識點塞滿整個課堂,恨不得每一秒鐘都講授一個重要知識點。而實際上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好。我們要追求“事半功倍”,而不能“事倍功半”。一節(jié)課將幾個重要的知識點真正地講明白、講透就可以了,并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幫助學生反復復習,這樣才能讓學生輕松而有效地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語文教育作為我國最傳統(tǒng)最基礎(chǔ)的學科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承載著豐富的情感體驗。我們不能回避當下語文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但是也不能因此而裹足不前。“真正的勇士”應該直接面對當下的問題,拿出改革的勇氣。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我們不是要給學生上一堂鼓舞人心的語文課,而是要將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上得引人入勝,真正將語文課堂變成鼓舞人心的語文課堂。
[1]吳洪成.中國教育史研究 [M]. 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8.
[2]朱紹禹. 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Z], 201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Z], 2003
G
A
2095-9214(2015)02-0289-01
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