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松柏 劉建榕
作者單位:350117福州,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
認知療法對社會性發(fā)展遲滯大學生的個案研究
向松柏劉建榕
作者單位:350117福州,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摘要】目的探討認知療法對社會性發(fā)展遲滯大學生的干預效果。方法對一例社會性發(fā)展遲滯的大學生L進行連續(xù)10周、每周一次的認知治療。使用貝克的識別自動化思維、識別錯誤認知與真實性檢驗技術(shù)和梅肯鮑姆的技能獲得及復述技術(shù)對來訪者L進行心理干預,最后通過認知復習使L把咨詢過程中所學的東西遷移到實際生活情境。在干預前、干預后與追蹤期采用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水平評定量表(SCSSD)、焦慮自評量表(SAS)和領(lǐng)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對L分別實施測評,收集她的主觀報告。結(jié)果認知治療后,SAS評分較干預前低(36分vs.58分)、PSSS和SCSSD評分較干預前高(56分vs.34分,217分vs.122分)。干預后三個月,SAS評分較干預前低(37分vs.58分,),PSSS和SCSSD評分較干預前高(58分vs.34分,213分vs.122分)。結(jié)論認知療法對有效提升社會性發(fā)展遲滯大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水平存在一定可能性。
【關(guān)鍵詞】認知療法;社會性發(fā)展遲滯;大學生;個案干預
社會性發(fā)展遲滯大學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社會性發(fā)展方面沒有達到大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發(fā)展要求的群體。一項對福州市大學生的調(diào)查表明,有超過14%的個體存在社會性發(fā)展遲滯,社會性發(fā)展總體狀況不容樂觀[1]。自1976年Beck提出認知療法(cognitive therapy)以來,因其療程短、見效快,理念清晰、易被接受等特點,已成為心理咨詢和治療中應用最廣泛的技術(shù)之一[2]。認知療法不僅重視適應性不良行為的矯正,而且更重視改變求助者的認知方式和認知-情感-行為三者的和諧[3]。研究表明,認知療法能對大學生社交焦慮[4]、適應不良[5]、攻擊傾向[6]、手機依賴[7]、自卑[8]等心理問題進行有效干預[9-12]。因此,本研究通過認知療法協(xié)助一例社會性發(fā)展遲滯大學生改變不良認知,逐漸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提高社會性發(fā)展水平。
1.1對象從臨床咨詢個案中篩選出社會性發(fā)展遲滯的大學生5名,采取自愿原則,其中一名求助者治療動機強烈,愿意參與本研究。1.1.1一般情況L,女性,漢族,20歲,大學二年級,獨生女。身高中等,體型微胖。衣著干凈整潔,言語不多。父母受教育程度均為大學,為某機關(guān)公務員。
1.1.2主要癥狀與問題進入大學,L對新環(huán)境感到無所適從,不適應學校宿舍和食堂飯菜,也不會洗衣服,還和室友發(fā)生矛盾。想和室友搞好關(guān)系,可一說話就冷場;與他人交往時,總是感覺很緊張。不愿參加集體活動,也沒有知心朋友,任何小事都要打電話找媽媽拿主意。半年前,室友說她是溫室里的花朵,嬌生慣養(yǎng)。此后L對自己越來越不滿意,覺得自己什么也不會,常常坐立不安,感覺很自卑、煩惱和焦慮。
1.2方法
1.2.1評估工具①社會性發(fā)展遲滯的評估工具:采用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水平評定量表(The Scale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 Development,SCSSD)[1]測量,要求來訪者根據(jù)條目與自己的符合程度從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進行5級評定,共58題,總分越高表明社會性發(fā)展水平越好。②心理評估工具包括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3]和領(lǐng)悟社會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13]: SAS共20題,采用4級計分,評分越高表示焦慮水平越高; PSSS由Zimet等編制,共12題,采用7級計分,分數(shù)越高,感受到的社會支持越高。于干預前、干預后和追蹤期(干預后3個月)由來訪者根據(jù)實際情況在咨詢室完成。
1.2.2干預過程干預過程分三個階段,共十次咨詢,每周兩次。
第一階段,即第一次咨詢。心理治療師與L初步建立咨訪關(guān)系,收集臨床資料。L在社會性認知方面,人際認識自我中心化、社會角色觀念不足;在社會性情感方面,不懂得關(guān)心他人、恰當?shù)毓睬椤⒈磉_感恩;在社會性行為方面,生活自理能力不足,人際交往困難;在社會功能方面,L感受到的社會支持和生活滿意度較低,覺得自己什么也不會,感到很自卑、煩惱和焦慮,不愿參加集體活動。據(jù)此可以形成L社會性發(fā)展遲滯的診斷。治療師和L共同商定的咨詢目標是改善其消極的認知特點,克服認知中對現(xiàn)實不合邏輯的思考方式,協(xié)助她客觀地認識自我、他人及社會,能有效面對和處理當前困難,提高校園生活適應能力。
第二階段,咨詢實施階段,包括三個子階段。
第一子階段,即第2~4次咨詢。治療師通過關(guān)注、共情及理解等技術(shù)與L建立良好關(guān)系,形成合作的氛圍,在此基礎上了解L的具體情況。經(jīng)過攝入性會談,發(fā)現(xiàn)L存在主觀推斷、選擇性概括、個性化、極端思維等歪曲認知,如“室友討厭我,沒人愿意與我做朋友;我真笨,什么也不會做,生活沒希望了”。為此治療師采用模仿、自我演示和提問等方式,先幫助L學會發(fā)掘和識別這些自動化的思維過程。通過嘗試性面質(zhì)和辯論,讓L了解思維過程中容易犯的典型的錯誤認知,如非此即彼,極端化思維、貼標簽等[14]。在L識別了自動思維后,讓她對表述的不同情景不同問題及不同感受進行歸納,同時對前后矛盾點加以提醒,使用蘇格拉底式談話法反復“詰難”,使之認識歪曲認知,放棄錯誤觀念[15]。
第二子階段,即第5~6次咨詢。通過前面幾次咨詢及實際驗證,L的一些表層錯誤觀念不攻自破,情緒有了好轉(zhuǎn)。但是這種效果持續(xù)的時間并不長,治療師發(fā)現(xiàn)L存在深層錯誤觀念,在識別了自動負性思維后,仍傾向于夸大問題的不利方面、低估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L沒有主動去解決問題、尋求改變現(xiàn)狀的途徑。在此階段,治療師聽取和記錄L訴說的自動性想法,以及不同情景和問題,要求L歸納出一般規(guī)律,找出共性,再進行真實性檢驗。將L的自動性思維和錯誤觀念看作一種假設,然后鼓勵L在嚴格設計的行為模式或情境中對這一假設進行驗證。如要求L主動與同學打招呼,L認為沒人會搭理她,結(jié)果卻是大部分人都熱情回應了她。通過這樣的引導發(fā)現(xiàn)過程,讓L認識到她原有的觀念是不符合實際的,要采用具體的問題解決和應對技能,自覺加以改變。
第三子階段,即7~9次咨詢。治療師主要通過認知行為干預技術(shù)進一步改變L原有的認知觀念,力求在行為和認知之間建立起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過程。L一直為人際交往方面遇到的困難而苦惱,實際上并非她沒有交往能力,而是她對自己這種能力有不正確的看法,導致她以回避的態(tài)度對待人際交往,沒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為此實施梅肯鮑姆的技能獲得和復述技術(shù)進行對L進行心理干預。如將“沒有人喜歡與我交往”表述成“我想知道做什么能改善這一情景,我想接受別人的關(guān)心?!蓖ㄟ^改變自我陳述的方式,使L產(chǎn)生改變傾向,產(chǎn)生一種新的行為鏈,增加與他人交往的主動性。接著治療師采用“梯級任務作業(yè)”技術(shù),根據(jù)L的情況制定了幾個人際交往等級,L每完成一個等級就給予及時強化,提高她對自己交往能力的評價,增強與人交往的自信心與成就感,促使她逐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第三階段,結(jié)束階段,即第10次咨詢??偨Y(jié)L的整個咨詢過程,并進一步通過認知復習來鞏固L已經(jīng)掌握了的新的正確的認知觀念。認知復習就是把咨詢過程中所學的東西延伸到實際生活情境,這一工作不一定只在咨詢末期才進行,在前面的咨詢過程中認知復習就已經(jīng)開始了,咨詢師給L布置家庭作業(yè),要求她學習使用新的思維方式和正常的情緒行為反應,在實際生活情境下演示;學習使用語義分析技術(shù),讓她在咨詢后繼續(xù)對自己的深層錯誤觀念進行句子分析,評估與反省自己的反應和活動;完成梯級任務等作業(yè),這些都是認知復習的工作[16]。
認知治療后,SAS評分較干預前低(36分vs.58 分)、PSSS和SCSSD評分較干預前高(56分vs.34分,217分vs.122分)。干預后三個月,SAS評分較干預前低(37分vs.58分,),PSSS和SCSSD評分較干預前低(58分vs.34分,213分vs.122分)。見表1。
表1 L在干預前、干預后、追蹤期各量表評分比較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認知治療可能有助于提高社會性發(fā)展遲滯大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水平、降低焦慮情緒,提升其領(lǐng)悟社會支持,認為認知治療能夠提升L的社會性發(fā)展水平可能存在以下四點原因:首先,增加L的自我效能感。干預前L認為自己什么也不會,自我效能感很低,缺乏解決問題的主動性。通過認知干預,提升了她解決問題的效能感,激發(fā)了自身的積極力量,相信自己能夠解決問題,這使她行為的改變成為可能。第二,認知治療幫助L從個人經(jīng)歷的負性事件歸因入手,增強其覺察消極情緒來源、對負性事件歪曲的認知傾向及不合理的內(nèi)部歸因。通過認知治療糾正L負性的認知偏差,幫助她學會客觀地認知負性事件,改善歸因風格,增強認知靈活性,提高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與問題應對能力。第三,認知治療中,L與治療師建立的專業(yè)咨詢關(guān)系,增加了L獲得客觀社會支持的途徑與經(jīng)驗,增強她對社會支持的主觀感受力,有助于她學會準確地認識人際關(guān)系及其性質(zhì),這些將成為她建立人際關(guān)系與獲得社會支持的基礎[17]。第四,認知治療的目的和原則就是要充分調(diào)動求助者內(nèi)在的潛能來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18]。當L用新的思維方式來代替舊的思維觀念,用新的行為代替舊的不適應的行為方式,并不意味著咨詢的結(jié)束,認知療法還特別重視求助者潛能的調(diào)動與發(fā)揮,強調(diào)認知復習,把咨詢過程中所學的東西遷移到到實際生活中,并將之維持下去。這是認知療法對L的干預效果保持穩(wěn)定與持續(xù)的重要原因。
認知療法具有目的性、時效性、啟發(fā)性與合作性[19],其基本觀點是認知過程及其導致的錯誤觀念是行為和情感的中介,適應不良行為和情感與適應不良認知有關(guān),一旦對這種觀念和認知過程加以糾正,就可以改變不適應的情緒與行為。使用認知療法對社會性發(fā)展遲滯的大學生進行干預,治療師與L共同找出不良的社會認知,并提供“學習”或訓練方法矯正這些認知,再由這一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觀念來糾正L適應不良的社會性情緒和社會行為。因此,在咨詢師的有效支持下,L對自我、他人和人際認知等從消極悲觀轉(zhuǎn)向積極樂觀傾向明顯,情緒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和人際交往的主動性增強,社會性發(fā)展水平有所提高。然而,本研究只是對一個特定個案的研究,故認知治療對社會性發(fā)展遲滯大學生的干預效果有待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連榕,劉建榕.福州市大學生社會性發(fā)展遲滯的現(xiàn)狀及行為實驗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4,21(9) :90-96.
[2]許嬋貞.論認知療法的發(fā)展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30(7) :315.
[3]季建林,徐俊.認知療法的現(xiàn)狀及趨勢[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89,3(3) :129-132.
[4]劉佩佩.醫(yī)學生社交焦慮內(nèi)觀認知療法干預研究[D].天津:天津醫(yī)科大學,2012.
[5]程婧.認知行為療法解決大學新生適應不良問題的案例報告[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8,26(12) :147-150.
[6]陳晶.大學生攻擊傾向的內(nèi)觀認知療法干預研究[D].天津:天津醫(yī)科大學,2012.
[7]張曉旭.朱海雪正念認知療法對手機依賴大學生的干預效果[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4,12(3) :391-394.
[8]柳雷.貧困大學生自卑感內(nèi)觀認知療法干預研究[D].天津: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
[9]Hollon SD,DeRubeis RJ,Shelton RC,et al.Prevention of relapse following cognitive therapy versus medications on moderate to severe depression[J].Arch Gen Psychiatry,2005,46(62) :417-422.
[10]Beck JS.Cognitive therapy for challenging problems[M].New York: Guilford Press,2005:91-112.
[11]Beck AT.The current state of cognitive therapy: A 40-year retrospective[J].Arch Gen Psychiatry,2005,46(63) :953-959.
[12]Iverson KM,Gradus JL,Resick PA,et al.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for PTSD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reduces risk for future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mong interpersonal trauma survivors [J].J Consult Clin Psychol,2011,79(2) :193-202.
[13]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235-238,131-133.
[14]Beck JS.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M].翟書濤,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115-178.
[15]張康莉,張曉明,楊紅梅.認知療法對自殺意念和行為的干預效果[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9,26(10) :74-76.
[16]郭念鋒.職業(yè)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二級)[M].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79-96.
[17]王平.認知療法提升惡劣心境障礙大學生心理韌性個案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21(2) :334-338.
[18]陳秀珍.人際交往問題的案例分析[J].北京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09,25(10) :97.
[19]Beck AT.Thinking and depression: Theory and therapy[J].Arch Gen Psychiatry,1964,5(10) :561-571.
Effects of cognitive therapy for a college student with social delay
XIANG Song-bai,LIU Jian-rong
Faculty of Education,F(xiàn)ujian Normal University,F(xiàn)uzhou 350117,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therapy for one college student with social delay.Methods A social delay college student L received the 10 weeks and 10 times cognitive therapy.The client L mainly receiv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y various techniques including Beck's identification of automatic thought,identification of false cognition,the technology of authenticity testing and Meichenbaum's obtaining skills,repeating technology.Finally,L uses cognitive review to apply what have learned in the consultation process to the real life situation.The Scale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 Development(SCSSD),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 were completed pre and post treatment and the follow-up period to collect her subjective report.Results After cognitive therapy,the SAS score was lower (36 vs.58),PSSS and SCSSD scores was higher than before (56 vs.34,217 vs.122).Three months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AS score was lower (37 vs.58),and the scores of PSSS and SCSSD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58 vs.34,213 vs.122).Conclusion Cognitive therapy may be helpful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social develop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with social delay.
【Key words】Cognitive therapy; Social delay; College student;Case study
(收稿日期:2015-05-14)
項目基金: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項目(DBA130213) ;福建省教育廳A類項目(JA12112S)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886/j.issn.1007-3256.2015.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