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藍
據媒體報道,如今, 美容、美發(fā)、洗車、健身、家政……各種預付卡正在席卷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但是,事前誘惑美妙,事后維權無門,讓預付卡成了眾多消費者的“糟心卡”。消費者購買預付卡后,商家耍賴、跑路已非一時一地之個例,而成了一種“常規(guī)手法”。
點評:預付卡消費本來是一個好東西,可以達到消費者與商家的“雙贏”。對消費者而言,預付卡消費比現金消費更加安全方便,可以享受較大的價格折扣,還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對商家的好處更是多:可以鎖定消費,穩(wěn)定客戶人群;可以聚攏資金用于業(yè)務投入,迅速擴大業(yè)務規(guī)模;還可以獲得“殘值收益”——總有一部分預付卡不能全部用完卡內資金,據估算,商家因此獲得的“殘值收益”為1%~4%……正因如此,近年來全球預付卡市場呈現爆發(fā)式增長,已經成為一種主流的消費方式。
遺憾的是,在我國,種種亂象阻礙了預付卡市場的發(fā)展壯大。一方面,消費者的權益經常遭受損害,人們不敢大膽使用預付卡,有些人甚至拒絕這種消費方式;另一方面,消費者的消極態(tài)度,自然會影響商家獲取利潤和擴大經營,一些商家坑害消費者,最終坑害了所有商家。也就是說,本該“雙贏”的預付卡消費變成了商家和消費者的“雙輸”,并且陷入惡性循環(huán)。由此看來,最大的輸家無疑是我們的消費市場乃至國民經濟,這不能不讓人感到痛心。
所以,不管是基于維護消費者權益,還是基于提振消費市場,都應該對預付卡市場進行大力規(guī)范。除了消費者要睜大眼睛,識破各種消費陷阱,更重要的是法律法規(guī)要為預付卡消費保駕護航。目前,只有《單用途商業(yè)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和《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的部分條款涉及預付卡消費,分別由商務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布,屬于部門規(guī)章,層級較低,力度較弱,空白較多,對于規(guī)范預付卡市場顯得力不從心。
實際上,完善立法也好,加強執(zhí)法也罷,要遏制預付卡市場的種種亂象,關鍵是要在立法上賦予消費者充分“用腳投票”的權利,在執(zhí)法上保證消費者辦卡自愿、退卡自由——只要消費者可以無條件全額退卡,就必能“倒逼”商家誠信經營,也必能實現“良幣驅逐劣幣”,讓預付卡市場得以健康發(fā)展。至于有些商家卷錢跑路,如前所述,應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決不可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