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巖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為主的信息技術教育在小學教育中迅速開展起來。因此分析了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幾點策略,希望推進小學教育長遠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21世紀是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wǎng)絡為主的信息技術已經(jīng)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也給小學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新課標明確指出了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培養(yǎng)小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高小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是每一個小學教師關注的課題。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興趣能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自覺性、創(chuàng)造性。在信息技術教育中,教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從結合生活實際出發(fā),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實用性,從而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例如,在學習windows知識的時候,因為教學界面呆板、枯燥,學生自然很難提起興趣,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windows xp、word 2000、excel 2000及因特網(wǎng)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就感知到知識很有用,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專業(yè)的知識與平時生活知識結合起來,不僅僅讓學生看到了自己的成果,也能夠增強學習興趣。
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不能只讓學生上機不講解,也不能只講解不上機,只有二者相結合,才能讓學生信息技術運用水平全面提高。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關鍵在于讓學生掌握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善于設計好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例如,在學習word 2003的文字處理知識之后,教師可以設置讓學生分組自行設計一份彩報,通過學生自己上機操作,嘗試實踐的成果,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應用能力也得到強化了。
三、采用任務驅(qū)動法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qū)動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應用技能,通過完成典型任務,激勵學生在做中學,結合任務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并與其他同學合作,借鑒他人優(yōu)點,有效學習各種技術知識。例如,在學習word打字版時,為了強化學生的學習,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幅《鋤禾》的圖片,圖片上有文字、藝術字、圖片等等,這時讓學生按照這一圖片自行制作和修改做成一幅《鋤禾》圖,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了,錄入、修改、設計等內(nèi)容融入其中來,學生可以與學生進行交流,還可以在網(wǎng)絡中進行搜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羅秋明,董翠芳.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師的角色轉換[J].株洲工學院學報,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