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付娥 左君
《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九條明確規(guī)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fā)展。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其他侮辱人格的行為?!弊鳛橐幻逃ぷ髡?,正確地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正確對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對優(yōu)生也是一個很大的促進。為達到這個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我采取了多種具體措施。
一、尊重學生人格,明確因材施教
在了解學困生后,他們的情況各有不同。在和他們接觸后,我發(fā)現(xiàn)他們其實也非??释苋俗鹬?,被人關愛,渴望能融入集體之中。如果教師首先滿足了他們的這種需求,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和溫暖,他們就會產(chǎn)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就會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育和其他學生的幫助。因此,對這類學生,我首先尊重他們的人格,從不歧視,排斥他們。
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因為他們的基礎和能力都比不上別的學生,我就注重課堂不放松,課后多輔導的辦法,課堂提問優(yōu)先他們,并對他們的問題講究層次性,讓他們可以跟著教師的提問而積極思維,充分給予他們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教學技巧,提高轉化效果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件極其繁瑣,辛苦的工作,教師的“恨鐵不成鋼”和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只能使這項工作半途而廢。因此,教師教學技巧的運用對轉化效果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自改法
對每課或每單元的檢測,學生做完以后,我讓學生自己批改自己的試卷,對學困生我會重點指導,讓他們在批改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錯誤,并思考錯誤的原因。這時我會看到學生高興的表情,那是做對了題;有后悔的表情,那是馬虎了;還有緊鎖眉頭的表情,那是不理解,仍做不出來。這樣的方法,讓學生第一時間,第一地點知道做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把被動檢測變成了主動參與檢測,學生對自己的所學知識的查漏補缺效果較好。
2.幫扶法
一個班級的學生的能力參差不齊,但教育是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提高全體學生的整體素質。在我的班級你會發(fā)現(xiàn),不是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分兩片,而是優(yōu)生主動幫助學困生,彼此并成為好朋友。有時學生的思維和表達方法和教師截然不同,學困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樣使優(yōu)生更優(yōu),學困生也得到提高。
重視對學困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他們掌握學習規(guī)律,把握學習主動權,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只是一方面的轉化,還要重視對他們思想品德的轉化,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才是最重要的。對于這項工作,教師不能憑一時的心血來潮,憑一時的熱情和沖動,需要教師滿腔熱忱,堅持不懈地努力,認真向有經(jīng)驗的教師學習,不斷探索總結和實踐,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