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華
實現(xiàn)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是每一個在職教師夢寐以求的夢想,也是學生求知、求學的目的。而事實上,有效教學有利于學生活躍思維、高效地完成學習,從而享受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永遠保持學習的熱情。這正是我追求的課文課堂教學狀態(tài)。
一、付出真愛,構建務實的課堂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也就沒有務實的課堂。有效教學建立在“愛”的基石之上。只有在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的存在,以情感開啟學生的心智,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課堂學習的主人,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承擔主人的角色。學生的學習就像一個孩子在母親愛的呵護下,才能舒服地、放心地、好好地睡上一覺,身體的各個部位才能得到放松和休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也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心靈的火焰?!弊鳛橐幻嗣窠處?,要用自己最美麗的眼神看孩子!這就需要你在課堂上付出你的愛。當高高舉起的小手出現(xiàn)在你面前,你卻視而不見時,你的愛是否像流沙一樣,被風吹走了;為了幫助生病的同學從書包里拿出一包紙巾卻被你狠狠地批評為違反課堂紀律時,你的愛是否抹殺了一顆善良的種子呢?有效教學需要的是實實在在地體現(xiàn)人性化的教學,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分。我記得廣州市教研員姚老師曾經(jīng)說過,如果你的課堂沒有愛的體現(xiàn),你的課堂是失敗的。失敗的課堂何談有效呢?可見,愛在課堂中是何等重要。愛,往往能使教學得以升華,使教師真正意識到課堂上展現(xiàn)出的生機勃勃來源于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二、關注課堂的生成,構建鮮活的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不再視知識為確定的獨立于認知的一個目標,而是視其為一種探索的行動或創(chuàng)造的過程,它倡導的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中的獨特的和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需要預設,但預設不是教學的全部,教學的生命力與真正價值在于預設下的生成教學?!瓣P注生成”它所蘊含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第一要義,這也是課堂有效教學所追求的理念。在《三個兒子》這篇課文中,編者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老爺爺只看見一個兒子?”,編者的意圖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懂得回報愛。當處理最后一個問題時,曾某卻皺著眉頭說:“老師,老爺爺為什么只看見那個幫父母提水的兒子呢?其他的都看不見呢?”其他同學聽了,都哄堂大笑。此時此刻,教師是指責學生的不理解,還是好好地處理問題呢?我沒有猶豫,如果今天就這樣過了,以后我拿什么令學生信服呢?于是,我示意其他孩子不要笑。我立即提問:“是啊,明明三個兒子,為什么老爺爺卻只看見一個兒子呢?誰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呢?”同學們紛紛舉手幫助他,不再取笑他。班長站起來大聲地說:“其實老爺爺是想告訴我們只有真正替父母分憂的孩子才是父母眼中真正的兒子。我們以后也要做這樣的孩子?,F(xiàn)在明白了嗎?”曾某用力地點點頭。如果我任由同學一直笑下去,不僅傷害了他的自尊,也許他以后也不會熱愛語文課堂了,沒有了愛,他的學習還有效嗎?因此,當我們聽到不和諧的聲音時,我們切不可呵斥他們。
三、注重提問技巧,構建有效的課堂
貝隆和布蘭科聲明:“課堂上以語言交流為中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充當了教師解釋與學生回答之間的中介。”有效的提問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處理信息并思考。好的問題會促進學生的參與,提高思考水平,幫助學生組織思路,引導學生更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梢?,提高的技巧對形成有效的課堂起到一定的幫助。那么如何注重提問技巧呢?
(一)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的技巧
1.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這是課堂提問的首要任務。課文的重點內(nèi)容一般體現(xiàn)在課后思考練習中,而教學難點則要根據(jù)課文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理解能力來確定。如《活化石》一文,了解古生物知識,感悟銀杏樹的珍貴、獨特和壽命長的特點,能形象、生動地向別人介紹銀杏樹,是第一課時的重點。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圍繞“銀杏樹為什么會被科學家稱為活化石呢?”這一個問題進行提問,由于這些問題體現(xiàn)了課文的難點,因此,解決了這些問題,也就準確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
2.抓住重點字詞,提高思維能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能夠回答課文中的幾個問題,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抓住重點字詞的提問達到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因此,課堂提問需始終扣住這個基本點,掌握好問題的設計技巧。如《雷雨》中的“一只蜘蛛從網(wǎng)上垂下來”,把這個“垂”換成“落”,就無法充分體現(xiàn)出當時的雷雨前的壓迫感。
(二)重視提問的順序,有效地進行課堂提問
問題的設計要考慮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動機,使問題有真正吸引學生的力量。在執(zhí)教28課《淺水洼里的小魚》一課時,我是這樣進行提問的:
師:此時,旁邊的叔叔會怎么做?
生:叔叔會彎下腰,把淺水洼里的小魚撿起來。
師:那沙灘上的人會怎么做呢?
生:會來幫助這個小男孩,一起把這些小魚撿起來。
生:有的人也許會找來魚網(wǎng),一下子把這些小魚網(wǎng)起來。
生:有的會打電話,讓其他人也來幫忙。
多媒體播放小魚重新回到大海的情境。
師:你看,一條又一條小魚回到了大海,回到了爸爸媽媽的身邊,它們可能會說些什么?
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由于太在意讓學生獲得正確答案,往往只提一些封閉式的問題,阻礙了學生親歷思維的過程,剝奪了學生進一步動腦思考的機會,影響了他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而它們可能會說些什么?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給學生提供了樂于說的機會。案例中的提問顯示了對提問順序的重視。這些問題層層遞進,逐步推進主題。
總之,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需要課堂有真愛,關注生成,注重技巧,三者共存,缺一不可。雖然我們還在路上,但是我堅信離成功的道路越來越近。
參考文獻:
劉永臻.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07(34).
編輯 吳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