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波
公安縣血吸蟲病??漆t(yī)院消化內科(湖北公安434300)
血吸蟲性肝纖維化進展為肝癌的相關因素分析
江 波
公安縣血吸蟲病??漆t(yī)院消化內科(湖北公安434300)
目的分析血吸蟲性肝纖維化進展肝癌的相關因素,提供血吸蟲性進展肝癌更好的防治策略。方法血吸蟲性肝纖維化患者306例根據病理學檢測確診為進展肝癌34例,通過翻閱病歷、臨床觀察、既往病史調查等推測患者感染次數,并采集患者生活方式、職業(yè)等,分析血吸蟲性肝纖維化進展為肝癌的相關影響因素。結果調查結果顯示長期接觸疫水及感染次數多于5次的患者其癌變率明顯高于非長期接觸疫水、感染次數低于5次者,并且肝炎病毒感染、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可顯著提升纖維化患者的癌變率(P<0.05);隨著患者纖維化程度、肝細胞損傷加劇,癌變率逐漸升高(P<0.05)。結論血吸蟲性肝纖維化進展肝癌與患者的生活習慣及纖維化病變程度具有相關性,在治療過程中應針對患者的實際病情,以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強化病情監(jiān)測及對癥治療為主。
血吸蟲;肝纖維化;肝癌;相關因素
血吸蟲病在我國是較為常見的寄生蟲疾病,其中以日本血吸蟲最為常見,當患者接觸含尾蚴的疫水發(fā)生感染時,血吸蟲可寄生于患者的門靜脈系統(tǒng)從而引發(fā)一系列寄生蟲?。?]。血吸蟲寄生的各個時期均可對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其中以成蟲階段對患者肝脾損傷最為嚴重,當成蟲開始繁殖發(fā)育時導致蟲卵沉積在肝臟引發(fā)肝纖維化,由于血吸蟲病嚴重影響患者血循、免疫等系統(tǒng)功能,因此當纖維化治療效果不理想時極易進展為肝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并縮短生存期[2]。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肝纖維化患者及進展肝癌患者的病歷資料,總結血吸蟲性肝硬化進展為肝癌的相關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篩選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確診為血吸蟲性肝纖維化患者306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病理學檢測確診為進展肝癌34例,所有患者均經流行病學、臨床變現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肝纖維化及肝癌,其中男性203例,女性103例,年齡42~68歲,平均年齡(52.6±7.3)歲,肝癌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齡55~68歲,平均年齡(60.3±2.3)歲。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對本組實驗完全知情同意;病歷資料、個人生活習慣及疫水接觸情況等明確;原發(fā)性血吸蟲性肝纖維化,明確為血吸蟲性肝纖維化進展肝癌;排除標準:精神疾病患者,語言溝通障礙者;調查隨訪中失訪患者;原發(fā)性肝炎病毒感染或攜帶者。
1.2 方法病歷資料對所有患者的一般情況、既往病史、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整理,并通過現病史及既往病史推測患者血吸蟲病感染次數及感染時間等。實驗室檢測患者是否伴有肝炎病毒感染,主要通過乙肝五項常規(guī)檢測,其中 HBsAg、HBeAg、抗HBe、抗HBc陽性即可判斷HBV感染。采用生化檢測TGF-β1及TIMP-1指標評價患者肝纖維化程度,檢測谷草轉氨酶及谷丙轉氨酶評價肝臟細胞損傷程度,并檢測血清補體C3評估患者免疫狀態(tài),所有生化檢測均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及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檢測?;颊呶鼰?、飲酒評價標準:每周≥4次且持續(xù)≥1年者為吸煙患者,無吸煙史或肝纖維化后戒煙≥5年者為非吸煙者,每日飲酒量(酒精含量≥35%)≥30mL且持續(xù)≥1年者為飲酒者,無飲酒史、肝纖維化后戒酒≥5年者為非飲酒者。
1.3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IBM SPSS 19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生活方式對肝癌發(fā)病的影響吸煙、飲酒調查結果顯示,吸煙患者178例,進展為肝癌患者29例,發(fā)生率為16.29%,非吸煙者128例,進展肝癌發(fā)生率3.91%,兩者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飲酒者196例,非飲酒者110例,其中飲酒者中進展為肝癌者30例,發(fā)生率15.31%,非飲酒者發(fā)生率為3.64%,兩者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乙肝五項檢查結果顯示肝炎病毒感染者122例,未感染者184例,其中感染者進展為肝癌21例,發(fā)生率為17.21%,未感染者發(fā)生率為7.07%,肝炎病毒感染者進展為肝癌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未感染肝炎病毒的血吸蟲性纖維化患者(P<0.05)。
長期接觸疫水及感染次數多于5次的患者其癌變率明顯高于非長期接觸疫水、感染次數低于5次者(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疫水接觸情況及感染次數比較
2.2 生化檢驗評估患者纖維化程度及肝細胞損傷情況隨著患者纖維化程度、肝細胞損傷加劇,癌變率逐漸升高(P<0.05)。見表2。
表2 肝纖維化程度及肝損傷情況對癌變發(fā)生率的影響
近年來雖然我國加強了對血吸蟲病的疾控工作,但目前血吸蟲病感染發(fā)生率仍不容樂觀,并且由于血吸蟲病常寄生于門靜脈系統(tǒng),直接導致血吸蟲性肝病的發(fā)生,其中以肝纖維化最為常見,導致肝細胞營養(yǎng)不良、萎縮,嚴重影響肝功能及肝細胞完整性,并且有臨床報道表明血吸蟲性肝纖維化可進展為肝癌[3],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本組結果表明,吸煙、飲酒患者癌變率高于非吸煙、非飲酒患者,并且長期接觸疫水、感染次數較多的患者癌變率較高,隨著肝纖維化及肝損傷的加劇,癌變率隨之升高。
通過回顧分析及資料整理可知,血吸蟲感染是造成血吸蟲性肝纖維化的根本原因,因此血吸蟲感染與癌變的發(fā)生率存在密切關系[4],而對于長期與疫水接觸或感染次數多的患者肝纖維化進展肝癌的幾率增大,并且由于肝纖維化程度加劇,肝細胞損傷加重導致肝臟循環(huán)功能障礙,肝功能異常,促進肝細胞再生增殖,基因突變等發(fā)生率升高,因此癌變發(fā)生率也隨之提高,因此臨床對于血吸蟲性肝纖維化患者應加強肝纖維化及肝損傷指標監(jiān)測[5],避免接觸疫水等,以控制癌變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血吸蟲性肝纖維化進展肝癌與患者的生活習慣及纖維化病變程度具有相關性,在治療過程中應針對患者的實際病情,以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強化病情監(jiān)測及對癥治療為主。
[1] 景英霞,邵筱.血吸蟲病肝纖維化的發(fā)病機理與治療進展[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0,5(4):304-305.
[2] 謝芝芝,黃艷,余新炳.寄生蟲感染致肝纖維化機制的研究進展[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3,13(9):1161-1162.
[3] 胡震宇.血吸蟲性肝纖維化與肝炎后肝硬化門靜脈寬度與出血的關系[J].浙江實用醫(yī)學,2010,15(1):1161-1162.
[4] 陳棟良,朱劍君,劉保安,等.晚期血吸蟲病肝纖維化指標與肝組織病理學的相關性研究[J].山東醫(yī)藥,2009,49(15):11-13.
[5] 姚宏宇.血吸蟲性肝纖維化轉變?yōu)楦伟┑南嚓P因素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3):424-425.
R532.21;R575.2
A
1008-8164(2015)04-0081-02
2015-08-12責任編輯:牟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