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梅花 陳華 彭華娜 李天石
患者滿意度調查是評估患者對護理質量重要調查工具,患者滿意度是評估醫(yī)療質量的重要指標[1]。胸外科是眾所周知的高風險科室,患者病情重,復合傷及大手術多,病情復雜多變,術后護理工作量大,所以胸外科的護理工作的風險系數(shù)和難度大大增加,任何環(huán)節(jié)稍有失誤,都會對患者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生命的危險[2-4]。在當前護理隊伍流失嚴重、新入職、經(jīng)驗缺乏的護士比例增大、人才斷代的新形式下,原來新老護士搭班,護士分為兩層,治療班統(tǒng)一負責制度的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已經(jīng)明顯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式,合理配備護理人力資源、采取行之有效的護理管理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科基于業(yè)務流程重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理論,流程重組干預措施則參考Cochrane EPOC的干預分類方法(Effective Practice and Organisation of Care Review Group,2002),于2013年1月起,實施護理小組長負責制,實行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的垂直管理[5]。使護理質量責任人由護士長擴展到責任組長和護士,并強化了各崗位職責,全面提高了護理質量,減少了護理隱患。
1.1 一般資料 本科現(xiàn)有護士長1名,護士12名;年齡19~42歲,平均(25.0±0.5)歲;主管護師1名,護師5名,護士4名,新入職不足1年護士2名,輪轉培訓護士2名,新畢業(yè)無照護士1名。擁有固定床位30張,常年加床3~5張。
1.2 方法
1.2.1 護理人員崗位層級重組 本科根據(jù)職稱、能力、學歷以及臨床經(jīng)驗將原來新老護士搭班,護士分為兩層,治療班統(tǒng)一負責制度重組為現(xiàn)在的三層。N1層為護理組長,由??谱o士或資歷深、工作能力和責任心強的護士擔任;N2層由為低年資護師或高年資護士,主要負責完成小組常規(guī)護理技術的操作及基礎護理;N3層為低年資護士或新護士,主要負責基本護理技術的操作和基礎護理工作,協(xié)助護理員將基礎護理落實到位。
1.2.2 重組APN排班人員 A班設組長1名,責任護士2名,病床分成2組,每名責任護士負責10~17例患者,P班設組長1名,責任護士1名,責任護士負責15~20例患者,組長負責10~15名患者;N班不設組長。A班及P班的人員搭配相對固定,A班和P班輪換1次/周。
1.2.3 明確護理組長崗位職責 護理組長工作職責:負責危重、術后兩天內(nèi)、新收及出院、預手術的患者的護理及宣教工作,每班至少兩次巡視全科病房,督促、監(jiān)督、檢查其他組員的護理工作的完成情況,包括完成的質量、時間及有無差錯發(fā)生,解決新護士的護理操作的疑難問題;檢查因新護士經(jīng)驗及觀察能力有限而存在而觀察護理不到位及護理隱患;負責新護士業(yè)務培訓、學習、考核工作。
1.3 調查工具
1.3.1 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 采用北京大學深圳醫(yī)院患者滿意度問卷表,問卷在參考相關文獻[6-8],并咨詢深圳市衛(wèi)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后完成。共分為服務態(tài)度、基礎護理工作、護理知識告知、關愛患者、工作能力5個項目,12項細則,采用計分制,5分為最滿意;4分為滿意;3分為一般;2分為不滿意,1分為極不滿意。統(tǒng)計各項分值總和,最高60分。問卷Cronbach’S ɑ系數(shù)為0.891。應用滿意度調查表收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滿意度調查表格式及平均滿意度計算公式由深圳市衛(wèi)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統(tǒng)一制定,評估住院患者滿意度效果。
1.3.2 護理工作完成情況 根據(jù)護理部每月進行的護理質控檢查得分,對比小組長制實施前后各一年,護理部對胸外科的評分對比。
1.3.3 護士工作壓力指標 采用目前國內(nèi)常用的護士工作壓力源表,本量表有35個條目5個維度,采用4級評法,分數(shù)越高表明護士承受的壓力越大,此表在國內(nèi)應用信度較高[9-10]。
1.4 調查方法
1.4.1 患者滿意度調查采取便利抽樣法 自2009年以來,利用護理查房、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等機會,由調查者向被調查人員發(fā)放問卷,采用統(tǒng)一的解釋語對問卷進行說明,要求被調查者不記名獨立填寫,完成后當場回收。本研究對責任組長模式實施前2012年1-12月(共655份)及實施后2013年1-12月(共773份)的調查結果進行篩查,漏答項目超過總項目數(shù)20%的問卷記為不合格,數(shù)據(jù)不納入統(tǒng)計分析。最終共計獲得有效問卷1420份,實施前652份,有效率99.55%;實施后768份,有效率99.35%,實施前后問卷有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4.2 護理工作完成情況 由院護理部每月進行評估及請院外專家進行護理質量考核。
1.4.3 護士壓力調查 由護士長統(tǒng)一發(fā)放問卷調查表,共25份,專人負責回收,回收率為100%。采用不記名問卷調查進行自評,并附加有關調查情況及量表的詳細介紹。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實施前后患者滿意度比較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652份傳統(tǒng)排班模式平均滿意度為(94.370±1.352)分,768份小組長負責制調查患者滿意度為(98.043±1.145)分,小組長負責制排班模式患者滿意度平均滿意度有增加,兩組滿意度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2 兩種模式的護理質量得分情況比較 實施責任組長負責制后,各項目護理質量得分較傳統(tǒng)排班模式均顯著提高,兩種模式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 1。
表1 兩種模式的護理質量得分情況比較(x-±s) 分
2.3 兩種模式下護士職業(yè)壓力得分情況比較 傳統(tǒng)排班模式護士調查表為12份,平均得分(92.415±0.686)分;小組長負責制排班護士調查表為13份,平均得分(85.121±0.423)分,小組長負責制排班護士的職業(yè)壓力小于傳統(tǒng)排班模式護士,兩種模式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不斷提高,對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護理工作越來越細化,護理工作量也逐漸地增加。因此,如何更加合理排班、利用好現(xiàn)有的護理人力資源、提高護理工作效率,減小護理隱患、減輕護士的工作壓力,減少護士隊伍的流逝,是護理管理者一項重要的內(nèi)容[11]。本科實行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的垂直管理,責任組長排班模式收到良好效果。
3.1 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患者滿意度是患者由于健康、疾病、生命質量等方面的要求而對醫(yī)療保健服務產(chǎn)生某種預期期望,然后對所經(jīng)歷的醫(yī)療保健服務進行比較后形成的情感狀態(tài)的反映?;颊邼M意度是評估護理質量的最直接指標,反映一個科室乃至一個醫(yī)院系統(tǒng)的護理水平[12-13]。實施責任組長負責制度后,責任組長由患者入院至患者出院以及出院后隨訪,對患者就醫(yī)整個過程有了充分的掌握,對患者提出的疑問及就醫(yī)過程中的意見得到充分的解答,摒棄了以往的需要一層層上報的臃腫負責的程序,由而提升了辦事效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同時實施責任組長制度后,責任組長對護理質量直接把關,對護理不到位甚至錯誤的護理理念得到及時糾正,使患者得到正確的、高效的護理體驗,保障了住院期間的醫(yī)療水平,促進了患者康復,提高患者滿意度。以胸外科肺切除術前及術后肺功能康復訓練指導常規(guī)護理為例,術前指導患者積極訓練有效的咳嗽,掌握肺功能康復訓練的方法,術后積極的拍背、吸痰,指導患者深部咳嗽,積極行肺功能康復訓練,是有利于患者早期拔管、患者完全康復的。有序、優(yōu)質、高效的護理水平,增強了患者的安全感及信任度,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
3.2 護士的職責更加明確 筆者通過責任組長負責制,由責任組長統(tǒng)一分工管理,并問責到個人,使得每個護理人員的分工更明確,在大護理前提下,以患者受益為標準,做到專職專責。對比既往的護士長領導下,把護理任務分管下來的簡單機制,由而產(chǎn)生執(zhí)行不到位、分管責任不明確、患者有疑問無法找到合適人員解答等問題,責任組長負責制合理搭配護理人員,組員之間各取所長,互相監(jiān)督、補漏,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改正,從而有效促進全面、全員、全過程護理質量監(jiān)控,降低了醫(yī)療差錯、事故的發(fā)生率,使患者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而且責任護理小組組長有更多時間深入病房進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滿足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會對醫(yī)療體系的認識,促進了醫(yī)患關系的和諧發(fā)展。
3.3 加強護理質控、優(yōu)化老帶新模式 護理組長在工作中承擔的是護理工作的重點、難點、及更繁瑣的工作,緩解了新護士的工作壓力,給新護士更多的時間來積累經(jīng)驗和提高自己。在工作中起到監(jiān)督檢查和督促的作用,彌補了新護士由于工作經(jīng)驗和觀察能力的不足,而存在的護理隱患和差錯事故的發(fā)生。承擔了新護士的培訓工作,為新護士的成長盡快勝任護理工作起到關鍵作用。組長的經(jīng)驗作風,提升了護士隊伍的整體形象,組長的工作方法給新護士給新護士以榜樣,穩(wěn)定了護士隊伍。
3.4 人性化的管理,護理-患者有機結合 傳統(tǒng)的排班模式,使用的是護長分管工作,下面護士逐一執(zhí)行,每個護理人員之間的交集少,護士與患者之間的關系是簡單的服務及被服務的契約關系,護士只是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規(guī)定的工作量,護士與患者很少產(chǎn)生共鳴,護理人員與患者無統(tǒng)一的長期的聯(lián)系,由此要想患者在心底里認同一個科室的護理質量,那是難上加難。而責任組長負責制更能實現(xiàn)一個護理人員的醫(yī)學價值,能使得每一個護理人員充分發(fā)揮自己所長,把自己所學到的護理知識及臨床經(jīng)驗充分結合起來,并從同事、師者吸取優(yōu)秀的經(jīng)驗,提升自己的業(yè)務水平。任何事物都是有聯(lián)系的,護理團隊的整體護理水平提高了,作用于患者,患者由住院到出院及出院后自我護理,對自身的疾病有著充分的認識,并且能清楚地知道哪方面有利于自己疾病的康復。優(yōu)秀的護理服務團隊與患者充分地緊密聯(lián)系,使患者更好地康復,回歸社會。
護理人員的排班模式多種多樣,沒有哪一種是絕對的正確,但以“患者為中心”,根據(jù)一個護理單元的實際情況,合理分配護理人員、靈活調動、取長補短,才能充分利用護理人力資源的利用率[14]。實行責任組長負責制最終目的是使患者受益,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患者對一個醫(yī)院一個護理團隊的評價,是客觀、公正的,滿意度是評估護理質量的直接標尺之一[15]。
綜上所述,本文從護理工作的三個方位,即患者滿意率也是護理工作的最根本考察、護士本身、和護理領導即護理部三方面,對此模式的實施效果進行了對比研究,在當前艱苦形式下,本科出院患者對護士滿意度不但沒有下降而且還有了較大的提升,護士壓力的減小,護理質量的提升,說明護理小組長制為適應當前護理模式,可以說挽救了當前生死攸關的護理界的危機,是一種當前值得推廣的護理模式。責任組長負責制,是一種人性化的服務理念,充分實現(xiàn)了一名護理人員的價值,并為患者提供主動、連續(xù)、全程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滿意度,樹立護士良好的職業(yè)形象。
[1]王世英,李敏,陳春花,等.出院患者延續(xù)健康教育的做法和體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18):1422-1424.
[2]李京珍.開胸術后病人肺功能改變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研究,2008,22(5):1256-1257.
[3]原紅,趙秋月,金志紅,等.胸部腫瘤患者開胸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性護理[J].護理研究,2012,26(4):347-349.
[4]曹欣琦.老年患者開胸術圍術期護理體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2,16(30):3965-3966.
[5] Micheal H,James C.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M].New York:Harper Collins,1993:45-46.
[6]丁小容,羅捷,卞蘇環(huán).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質量控制體系的建立及實施[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7):1-3.
[7]羅艷華,何伸,關麗嬋,等.醫(yī)生、護士和患者對優(yōu)質護理服務觀點的比較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4):343-346.
[8]吳練,史瑞芬.護患雙方對優(yōu)質護理服務評價的比較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1,26(13):16-18.
[9]李小妹,劉彥君.護士工作壓力源及工作疲潰感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1):645-649.
[10]戴琴,馮正直,謝岡敏.重癥監(jiān)護室護士工作壓力源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7):488-490.
[11]韓君,湯豐榕,徐麗娟,等.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的效果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8):63-66.
[12]趙廣慧,馬麗敏.腫瘤科床邊護理層級責任制工作模式[J].當代護士:學術版(中旬刊),2013,6(4):175-177.
[13]鄒利平.護理總值班服務模式在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與效果[J].當代護士:學術版(中旬刊),2014,5(2):173-175.
[14]范淑玉,楊向紅.我國護士排班狀況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08,8(12):27-29.
[15]張雁靈.在紀念國際護士節(jié)暨全軍優(yōu)質護理服務研討會上的講話[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10):72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