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有智慧的教育育有底氣的新人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區(qū)東新小學簡介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區(qū)東新小學創(chuàng)辦于1973年,前身為“三明重型機器廠職工子弟學校”,是福建省第一所廠礦剝離學校。學校占地面積7809平方米,校舍面積4597平方米。校園布局合理,環(huán)境怡人,文化氣息濃郁。教育教學設施、教學儀器設備達到或超過省頒玉類標準,信息技術裝備居市區(qū)學校先進水平。學校現(xiàn)有26個教學班,學生1511人,其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1185人,占全部學生的78%以上。教職工79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3人,省骨干教師培養(yǎng)對象4人,市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7人,區(q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14人,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水平精湛,是培育人才的理想搖籃。
學校堅持“立德立人,追求卓越”的辦學宗旨,恪守“集文明、示范、特色為一體的名?!钡霓k學目標,以“學校管理上等級、辦學條件上水平、師資隊伍上層次、教學質(zhì)量上臺階、德育工作有實效、辦學特色出成果”為工作目標,高揚“用愛心和智慧托起明天的太陽”的教育主旋律,形成了以“三色工程”為特色的育人管理模式。
“紅色工程”。“明德”是紅色工程的踐行目標,建立“三紅”教育指引師生行為。“紅色心靈”,主要以“十心”教育系列活動為載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細化落實在對學生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上。“紅色經(jīng)典”,以隊活動為載體,通過閱讀經(jīng)典書籍、傳承經(jīng)典文化,讓學生感受祖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紅色情懷”,主要以“心手相牽,共育新苗”為載體,關注“五大群體”(流動學生、留守學生、學習困難學生、家庭困難學生、心理困惑學生),采用手拉手、“走千家,訪千家”的方式,建立師生情、生生情等,將品德教育和公民教育滲透于教育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養(yǎng)成。
“金色工程”。金色修身,這是一項文化工程。“金色工程”的“三金”修煉,實踐著東新小學“智慧教學,師生成長”的教學理念?!敖鹕摹保瑢W校通過實施“同課異構(gòu)、模塊教學、片段教學、片區(qū)教研”等有效教學策略,促進“高效課堂”的生成。確立“骨干引領、全員推進”的教研思路,以“確立研究課型”“加強理論學習”“樣板課堂實踐”“總結(jié)提煉延伸”四步工作法推進研究工作?!敖鹕n堂”,注重學生“責任、敬業(yè)、學習、表達和解決”五大能力的培養(yǎng),開展“建金色課堂,尋最美班級”活動,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學堂”?!敖鹕_印”,多種形式打造學生“進步、成長、發(fā)展、超越”的平臺。如“過關斬將”,從基礎入手提升教學質(zhì)量,“修煉語言文字內(nèi)功”是另一特色,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
“藍色工程”。藍色夢想,“藍色工程”中的“三藍”體驗,重在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是學生個性培養(yǎng)的肥沃土地?!八{色夢想”,在“六小六大”活動,讓孩子們的夢想從東新起航?!八{色浪漫”,打開藝體大門,讓師生們在體育、藝術、科技、實踐中個性徜徉,恣意成長?!八{色魅力”,“魅力班級”評選,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盡情裝扮班級;“走班選課”設置,讓每個學生都擁有一技之長;“跆拳道”是我校的一門校本課程,是區(qū)教育品牌,學校被定為“三明市田徑傳統(tǒng)項目學?!薄叭魇絮倘烙柧毣亍薄?/p>
多年來,東新小學在辦學規(guī)模、辦學條件、辦學質(zhì)量、辦學效益中均取得長足進步,先后獲得全國“雙有”活動先進單位、福建省示范小學、福建省文明學校、福建省德育工作先進校、福建省素質(zhì)教育先進學校、福建省小學體育特色與傳統(tǒng)體育學校、福建省檔案管理一級單位、福建省先進教工之家、福建省小學示范圖書館、福建省巾幗文明崗、福建省“三八”紅旗集體、三明市先進集體、三明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三明市巾幗文明崗等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