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賽芳(連江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福建 連江 350500)
捕捉語言節(jié)奏 洞悉表達秘妙
——小學語文中高年級文本解讀策略
楊賽芳
(連江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福建 連江 350500)
遵循語言表達的節(jié)奏,捕捉文本行文中特殊的標點、句式、結構等,緊扣住那些潛藏著節(jié)奏秘密的語言文字,從中感受文章情感的變化,習得語言表達的秘密,提高學生語言的感悟力和表達力。
語言節(jié)奏;文本解讀;語文教學
近年來,隨著語文教學的深入研究,不論是專家還是一線語文教師都充分認識到文本解讀對于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并開始嘗試深度解讀文本,重組教學內(nèi)容,力求讓文本價值實現(xiàn)最大化。但因思想認識、教學理念、語文學識等多方面的原因,解讀方法不當,解讀不到位,甚至出現(xiàn)誤讀、錯讀。語文教學若能抓住那些潛藏著節(jié)奏秘密的語言文字,無疑有助于學生習得語言表達秘妙,敏化語言感悟力和表達力。
標點符號的基本作用就是用來表示停頓的,不同的標點符號表示的停頓時間是不一樣的。寫作者為了表達某種特定的情緒,除了運用恰當?shù)男揶o或語言外,還會利用不同標點長短變化的特性,通過標點符號的巧妙運用,有意改變原有的語言表達節(jié)奏和形態(tài),實現(xiàn)自己的表達意圖,產(chǎn)生獨特的表達效果。聚焦這些標點,無疑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策略。
比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課文在描寫巴迪童年的第一首詩得到媽媽“精彩極了”的贊嘆后,滿心期待也能得到作為電影編劇的父親更專業(yè)的贊嘆時這樣寫道:“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父親還沒有回來?!边@里一共有四句話,前三句每句話分別是一個表示時間的詞,根據(jù)標點符號的使用規(guī)則,句子內(nèi)部并列的詞語之間理當使用頓號,因此,“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這三個詞之間應用頓號而非句號,構成詞語的并列,可是作者卻非常態(tài)地使用了句號,這是為什么?根據(jù)標點的表音功能,句號的停頓時長比逗號、頓號都要長,用上句號,語言間的停頓時間就長,語言節(jié)奏也隨之被拉長了,使得原本不長的一刻鐘,讀起來卻有了“漫長”“難熬”的表達效果,也讓讀者感同身受地體會了巴迪的感覺——時間流逝是如此的艱澀、緩慢,等待是多么的迫切、無奈,極為準確而生動地表達了巴迪焦急難耐的內(nèi)心。教學這段話,就要以頓號與句號的比較入手,通過兩個標點停頓時間的不同,感受其所帶來的語言節(jié)奏的長短不同,再抓住句號所留下的空白,引導展開想象,填補上此時巴迪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內(nèi)容,進一步體會人物情感變化的線路,品味標點語言背后的情感意蘊。
語言節(jié)奏不僅有長短之別,還有快慢之分??旃?jié)奏與慢節(jié)奏所傳遞出來的言語信息和情感顯然是不一樣的。一個成熟的寫作者會根據(jù)表達的需要,自如而靈活地借助句式的不同變化,營造出或快或慢的語言節(jié)奏,以表現(xiàn)作品的語言風格或作者的內(nèi)心情緒。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唯一的聽眾》是鄭振鐸先生的一篇散文,主要通過幾處語言以及神態(tài)的描寫,刻畫了一位慈愛、寬容、富有教育藝術和愛心的老人形象。在描寫老人語言的句子中,作者獨具匠心運用了特殊的句式,改變了正常的語言節(jié)奏,起到了不一樣的表達效果,也流露了作者對老人的由衷贊美。如,“是我打擾了你嗎,小伙子?”這是老人對即將因“無地自容”而想“溜走”的年輕人說的第一句話。這是一個主語后置的倒裝句,為什么不是“小伙子,是我打擾了你嗎?”,而要先自我責備,再呼叫對方?這顯然是有深意的。
聯(lián)系上文不難知道,小伙子拉的小提琴像鋸柴一樣,連家人都不愿意聽,他躲在樹林里拉的目的就是避免在眾人面前出丑,哪想到,竟然被一個素不相識的老人給聽到了。這一發(fā)現(xiàn)讓他羞愧難當,第一反應就是“臉頓時燒了起來”“準備溜走”。此時此刻,如果第一時間聽到的是語速和節(jié)奏稍快的“小伙子”三字,他一定更覺得不安,以為是老人會責難他,嘲笑他,自然就溜得更快。而老人的“是我打擾了你嗎”,語氣委婉,節(jié)奏舒緩,平和中含有自責,把小伙子拉不好琴的原因歸罪在自己身上,一下子穩(wěn)定了小伙子忐忑不安的心;接著,再用一個快節(jié)奏稱呼“小伙子”,使想馬上離開的年輕人瞬間打消了馬上離開的理由,他要向老人說明并不是她打擾了自己,老人挽留小伙子的目的也就達到了,這才有了之后的小伙子的進步??磥?,特殊的倒裝的句式,節(jié)奏上先緩后急,語氣上委婉自然,讓聽者樂于接受,凸顯了老人善良的心地和良苦的用心。
再比如,老人留住了年輕人后,又對他提出的第一個要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每天早晨。”一樣也是倒裝句,它與“每天早晨,我能做你的聽眾嗎?”一句相比,語言的節(jié)奏上有了變化。前者先用一個問句,語言親切,語氣溫和,節(jié)奏舒緩,再用兩個簡短的詞委婉地提出要求,先慢而快,很好地表現(xiàn)出老人對小伙子的關心。如此表達,讓人不好意思推辭,并從心理上樂意接受;后者的語言節(jié)奏先快后慢,突出了“每天”的要求,讓人聽起來有一種迎面撲來的負荷感、壓迫感,老人溫婉的商量之意有所削減。所以,從語言節(jié)奏入手,感受作者句式選擇的匠心,體會如此表達的用意和效果,是培養(yǎng)學生敏銳語感和精準表達不可缺少的手段。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文章思有路,遵路識斯真?!辈煌男形乃悸菲鋵嵃岛煌恼Z言節(jié)奏和情感脈動。僅有習以為常的有詳有略的思路來說,或詳或略地編排著自己的素材,凸顯著作者要表達的主旨。或詳或略的行文布局,使得文章的整體節(jié)奏發(fā)生了或輕或重的變化。詳寫之處可以感覺作者用筆的濃重,節(jié)奏上就顯得重了;而簡寫的地方,節(jié)奏上就顯得輕了。所以,教學時要有“火眼金睛”,敏銳捕捉作者精當?shù)膶懽魉悸罚钊胩骄啃形牟季值囊鈭D,從用筆的輕重中,感受作者謀篇布局對表現(xiàn)文章主旨的獨特作用。
《紀昌學射》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入選的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通過紀昌學射的過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事都要先打好基本功的道理。但是,有不少教師在解讀該寓言故事的時候,所感受到的道理是多方面的,比如:要打好基本功基礎,要勤學苦練,要有好老師的好指導,要善于觀察,要有毅力等。而學生在自主閱讀本故事的時候,收獲的道理也是多元的。乍看起來,這樣的解讀和孩子的收獲是呈現(xiàn)新課標精神下的“尊重讀者的多元解讀”和“珍視獨特的閱讀體驗”,但這些閱讀體驗都是讀者從閱讀內(nèi)容的角度展開的思考,如果換一個角度,從文章結構安排、材料處理這個角度去審視全文,必然會發(fā)現(xiàn)本故事其實潛藏著一個最為重要的主旨——學任何本事都要打好基本功。
本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二、三兩段具體講述了紀昌如何練習眼力,且此兩段話結構相同,都是按“練習要求——如何練習——練習結果”的順序來寫;而對成為射箭能手同樣重要的開弓、射箭等技能的學習僅用了一句話——“于是,飛衛(wèi)開始教他怎樣開弓,怎樣放箭。”如此重寫練眼力,輕寫練臂力,是語言的內(nèi)在節(jié)奏在篇章構思上的外現(xiàn)。詳寫給人緩慢、穩(wěn)重的節(jié)奏感,說明了作者著筆的濃墨重彩,足見練習眼力的至關重要,不可忽視;而一句話的略寫顯得短促而快捷。這一長一短,一詳一略,更顯得文章張弛有度,重輕分明。如此安排不是出于節(jié)省筆墨的考量,而是意在告訴人們,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從最基礎的地方做起,成功才有可能。
總之,語言是有節(jié)奏的,從語言節(jié)奏入手去品味語言寫法的特點,洞悉語言表達的妙處,不失為一種可行有效的教學思路。
[1]劉仁增.我的語用教學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2]劉仁增.課文細讀:指向文本秘妙[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G623
A
1673-9884(2015)09-0012-02
2015-08-03
福建省中小學教師發(fā)展基金課題(FZJJ20130100526);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課題(FJJK15—295)作者簡介:楊賽芳(1974-),女,福建連江人,連江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