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根,黃韶蘭,方麗霖,徐英
江西護理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西南昌 330052
護理操作技能是基礎護理學重要內(nèi)容,是提高病人護理質(zhì)量和治療效果的關鍵,是護生必須嫻熟掌握的護理技術。
近年的研究表明:追加反饋對技能學習的效用受到追加反饋的時機、頻率、內(nèi)容等影響[1]。末端追加反饋指在操作結束后提供給練習者的反饋,并且證實降低頻率延遲給予的末端追加反饋即小結性追加反饋,并伴有主觀績效評價策略有利于技能的真正學習[2]。但是末端追加反饋對提高護理技能的學習是否隨著頻率降低而不斷提高呢?怎樣的末端追加反饋頻率才更有利于技能的真正學習呢?該課題針對以上問題,以該院2012級三年制高職護生為對象,給予對象幾種不同的末端追加反饋頻率,研究得出不同頻率對護生在基護技能獲得、保持階段的影響,從而為實現(xiàn)有效提升護生技能學習效果進行的教學改革提供依據(jù)。
通過隨機整群抽樣,從該院2012級三年制高職護理專業(yè)所有班級中選取5個班級共300名學生作為研究樣本,研究對象均經(jīng)全國高考統(tǒng)一錄取報到后隨機分成5個平行班,均為女生。
1.2.1 教學 5個班基護教學和實訓指導均為相同教師,教學實訓先后次序、教學課時、內(nèi)容等均按學院教務部門審定的計劃進行。實訓操作時,按照先示范、講解,再將護生分成4人一小組進行練習[3]。1班:按規(guī)定程序練習,但練習過程中不給予練習者任何追加反饋,而在每一次練習完成后由該小組同學根據(jù)評分標準立即給予該次練習情況的追加反饋,反饋頻率:100%。2~5班:按規(guī)定程序練習,但練習過程中或一次練習完成后不給予練習者任何追加反饋,而是要求每位同學在一次練習完成后先對自己該次練習進行自我錯誤的估計并記錄。直到2~5班每位同學分別完成2、3、4、5次練習后再由該小組同學根據(jù)評分標準對該小組練習者在該次練習中的練習情況進行小結性的追加反饋,反饋頻率分別為:50%、33%、25%、20%[4]。
1.2.2 評價 基護技能考核標準參照國家統(tǒng)一考核評分標準。該課題選擇基護操作中的“靜脈輸液法”作為試驗項目進行考核,聘請課題組基護資深教師和該省三甲醫(yī)院資深護理專家作為考核教師,按評分標準在雙盲法下分別在操作練習完成后的第二天、第九天和第三十天進行3次考核,計算其平均分[5]。
1.2.3 統(tǒng)計 該研究運用SPSS12.0統(tǒng)計軟件,采用重復測量數(shù)據(jù)的兩因素多水平方差分析的方法進行處理。
1組第二、九、三十天的操作考核成績分別是85.80、80.88、78.28,2組第二、九、三十天的操作考核成績分別是82.03、83.95、84.57,3組第二、九、三十天的操作考核成績分別是80.98、82.10、85.92,4組第二、九、三十天的操作考核成績分別是81.43、82.58、84.03,5組第二、九、三十天的操作考核成績分別是83.48、82.20、81.85。(表1)
表1 各組不同時間考核成績一覽表
表2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末端追加反饋方法,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學生的操作考核成績在不同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成績的差異與分組之間存在交互作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不同組之間成績的變化不同。(表2)
表2 重復測量數(shù)據(jù)的方差分析表
每組成績經(jīng)過兩兩比較分析后,發(fā)現(xiàn)1組與2、3、4組的成績變化存在顯著差異,2組與5組的成績變化存在顯著差異;結合表2數(shù)據(jù),表明1組成績低于2、3、4組的成績,且隨著時間推移成績有所下降;2組成績高于5組成績,且隨著時間推移成績有所提升。
該課題研究中,2、3、4、5組分別是練習者在完成規(guī)定的2~5次練習后,由各自練習小組的同學為其提供一張反饋清單,反饋的相對頻率為20%~50%。這張反饋清單就是信息源,讓練習者對自己的操作有個主觀判斷,能幫助練習者肯定自己正確的技能操作,或否定自己錯誤的技能操作。而且這種末端反饋頻率的逐漸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是增加了練習者對自身操作練習主觀判斷的機會,同樣也應該增加了其覺錯能力的形成,所以對技能操作的學習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該研究中,2~5組的練習者在操作練習過程中,在朝著技能學習目標方向,不斷回憶自己操作,觀察同學的操作,積極進行主動的信息加工,強化自己的正確操作、明確自己的錯誤操作,能很好地避免立即末端追加反饋所導致的依賴心理,促進自我覺錯能力的形成發(fā)展[3]。該研究發(fā)現(xiàn)1組與2、3、4組的成績變化存在顯著差異,且1組成績低于2、3、4、5組的成績,且隨著時間推移成績有所下降,在保持測試中呈現(xiàn)出較為滿意的學習效果。研究結果表明,降低追加反饋頻率的2~5組,基護技能操作的學習效果更好。
該研究中,2組與3、4組的成績變化沒有顯著差異,但2組與5組的成績變化存在顯著差異,2組成績高于5組成績,且隨著時間推移成績有所提升。2組與5組均采取了末端追加反饋頻率的降低,但降低的頻率不同,且均在沒有獲得末端追加反饋信息之前護生進行主觀績效評價。研究結果表明,5組學生可能因反饋頻率過低導致護生技能學習的動機水平下降,所以在保持測試中成績有所下降;2組學生反饋頻率(50%),可能既避免學生對追加反饋產(chǎn)生依賴而忽略內(nèi)部反饋的重要信息,又能較好地強化了自己的覺錯糾錯能力,且讓學生感到自身操作受到關注而發(fā)揮了反饋的激勵作用,充分發(fā)揮了追加反饋對護理操作技能學習的促進作用。因此在保持測試中成績2組優(yōu)于5組,且隨著時間推移成績有所提升。
[1]胡玲,蔣婷,王靜.不同時機追加反饋對初級職稱護理人員護理實踐技能操作培訓的影響[J].中國臨床護理,2014(5):442-443.
[2]徐立彬.追加反饋時機對運動技能學習效果影響研究綜述[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33-35.
[3]皮慧敏,魏莉,鄭元梅.延遲小結追加反饋對基礎護理操作技能學習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9,24(9):5-7.
[4]相振偉,鄧文才.追加反饋在高校體育運動技能教學中的應用[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2(8):96-98.
[5]丁彩俠,榮燕,丁娟.追加反饋對護生溝通能力的影響[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11(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