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摘 要】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對于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亦不例外,因此我們的實驗教學目標的設計必須落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且包含“智·能·情”三個維度,為了保證三維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我們必須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設計出具體的任務。
【關鍵詞】學生;教學目標;任務;主體
在任何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是課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驗教學中如何落實和體現(xiàn),是目前初中化學教師需要探究的實踐內(nèi)容。教師在制定實驗教學目標時一定要明確教學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學生,在“生本”的基礎上通過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衡量課堂的好壞。筆者根據(jù)自身的教學實踐經(jīng)歷,嘗試在一堂課的教學設計中,首先最重要的要明確教學目標,基于以“任務”為驅(qū)動設計實驗教學。本文選擇“實驗教學的目標設計”為切入口談幾點筆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學實踐。
教師在設計課程教學過程時,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在分析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這一主體的分析,這是課堂是否成功的關鍵也是基礎。教學目標不是教師憑空制定的,也不是故意施加給學生做表面文章,而是讓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感悟體會到的知識。在這個任務意識上制定教學設計,才能不走彎路。
一、教學目標的設計
在新課程標準中,“學生學習”被定位為教學目的的對象,這與過去把“教師教學”作為對象定位截然不同,更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在教學中,教師的一切行為更關注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也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在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關注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
1.提高學習興趣
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筆者一開始就注意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在學習初三化學“過濾”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采取任務驅(qū)動的模式讓學生通過任務學習。首先上課時教師進行課堂演示實驗,向?qū)W生介紹實驗過程的注意點,這個直觀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讓學生完成“模仿實驗”,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完成模仿和探究,并要求完成具體的實驗操作,記錄具體的實驗現(xiàn)象。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科學知識,還有了一定的加工處理課堂信息的能力,學習積極性提高,也產(chǎn)生了獲得知識的快感。
2.培養(yǎng)探究能力
初中化學相對比較簡單,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也處于起步階段。此時教師不能要求過高,要有耐心,在教學過程中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師完成最初的實驗探究設計和操作,學生通過觀察理解和總結。那么教師一開始設計的化學實驗任務就不能太難,比如在“探究人體吸入氣體的成份和呼出氣體的成分”中,學生對這個實驗任務很熟悉,操作又十分簡單,那么得出結論也就比較容易。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也形成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之后教師可以安排稍難一點的實驗任務。
二、教學目標的分析
化學實驗教學是以實驗為教學的主要手段,在教學目標制定過程中需要明確指出希望學生達到何種學習效果,在學習過程中有怎樣的操行表現(xiàn)。所以目標的制定需要緊密連接新課程理論這樣的理論基礎,滲透新課程倡導的理念,同時結果具體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學情制定。筆者建議制定實驗教學目標從以下兩方面考慮:
1.理論要求
新課程標準中對化學課程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要求作了新的規(guī)定,不再是單純的讓學生掌握化學知識,而是通過學習化學知識,掌握初步的化學技能;通過逐步深入的化學探究過程,感受科學探索的精神和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基本化學素養(yǎng),以實驗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瘜W式培養(yǎng)學生形成科學探究能力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的基礎學科,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精神的源泉。新課程改革強調(diào)“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學科特征,并且構建了以此為基礎的教學總目標——“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以及“實驗知識與技能"、“實驗探究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分目標。這三個維度也是教師制定實驗教學目標的基本依據(jù)。
2.實踐要求
教師在制定化學實驗教學目標時,首先要認真研究實驗教學內(nèi)容,考慮教材中的要求究竟是否適合當前學生,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對實驗內(nèi)容作出適當?shù)恼{(diào)整,結合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設計出學生能達到的目標。
三、教學任務的設計
在設計教學任務時,教師可以參考化學課程標準中的具體要求組織和選擇課堂實驗內(nèi)容。同時,教師自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和對學生實際學習需要的理解幫助對任務設計的重組和調(diào)整。將文字的實驗要求轉(zhuǎn)變?yōu)閷W生需要完成的課堂任務,是教師在設計時需要注意的,此時需要選擇合適的任務場景和任務途徑。
1.選擇任務場景
教師在明確任務內(nèi)容之后,還需要選擇適合學生的任務場景。場景的引發(fā)可以利用的素材很多,但是好的情景應該是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真實且生動。教師可以從生活中選擇具有這些特點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化學來源于生活,化學與自己并不陌生,很多化學知識隱藏在自己身邊,從而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長期下來,能夠?qū)⒁婚_始的這種學習興趣轉(zhuǎn)變?yōu)橐环N愿意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驅(qū)動力。
2.落實任務途徑
化學的很多基礎知識可以依靠動態(tài)的實驗教學來完成,而具體完成任務需要依靠任務途徑。途徑的選擇就是教學活動的選擇,按照活動的方式可以把任務活動分為實驗類、調(diào)查類、交流類等等。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可以選擇不通的活動方式,當然學校的教學資源、教師本身的設計里面以及學生的基本學情也限制了其選擇。不管制約因素如何影響,課堂的活動方式都應該多樣化,且適合課堂教學。學生通過活動的體驗發(fā)揮創(chuàng)新精神,形成良好的科學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黎良枝,吳俊明.探索“任務驅(qū)動”下的化學教學設計與實施[J].化學教育,2004,(01)
[2]張義建,郝瑞鋒,趙銘燕,徐土根.任務驅(qū)動教學模式與化學教學[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05)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濱江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