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宇飛,張慶五
(上海市控江醫(yī)院檢驗科,上海200093)
EDTA-K2抗凝劑對外周血淋巴細胞形態(tài)的影響
顏宇飛,張慶五
(上海市控江醫(yī)院檢驗科,上海200093)
目的研究不同時間段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抗凝劑對外周血淋巴細胞形態(tài)的影響。方法根據(jù)年齡將患者分為2組:兒童組55例和成人組70例。將所有受試者外周血在沒有抗凝的情況下推血片2張,然后置于含EDTA-K2的血常規(guī)管中,分別于5、15、30、60、120 min各推片2張,以瑞姬染色,用光學顯微鏡對淋巴細胞形態(tài)進行觀察。結果兒童組在1 h和2 h后異型淋巴細胞比例明顯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成人組在2 h后異型淋巴細胞比例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jīng)EDTA-K2抗凝的血液標本應盡快完成淋巴細胞的檢測。
EDTA-K2抗凝劑;異型淋巴細胞;瑞姬染色;光學顯微鏡
乙二胺四乙酸(EDTA)鹽均可與鈣離子形成螯合物,從而阻止血液凝固。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ICSH)建議血細胞計數(shù)用EDTA-K2作為抗凝劑。在日常住院患者血常規(guī)檢測中,會遇見自動血液分析儀對淋巴細胞報警(Atypical Lymph?或Abn Lymph/L-Blasts?),提示有異型淋巴細胞或原始淋巴細胞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在兒科患者中尤為明顯。為此我們做了相關分析,以進一步探討EDTAK2抗凝劑對外周血淋巴細胞形態(tài)的影響。
一、對象
隨機選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上??亟t(yī)院門診血常規(guī)患者125例,其中55例兒童(0~6歲),70例成人(18~65歲)。
二、儀器和試劑
1.儀器日本OLYMPUS-CX21型雙目光學顯微鏡。
2.試劑和耗材威海鴻宇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EDTA-K2抗凝管,批號13090191。珠海貝索生物技術公司的瑞姬染液,批號409081。珠海貝索生物技術公司的高級鏡油,批號HX950972。JIANG FAN公司的載玻片和推玻片。
三、方法
將所有患者的外周血在沒有抗凝的情況下推片2張,然后置于含EDTA-K2的血常規(guī)管中,分別以5 min、15 min、30 min、1 h、2 h為檢測時間點,并將血標本置于室溫中,待進行下一時間點的檢測,檢測時再推片2張,進行干燥、固定和染色。血片由2位從事血液細胞形態(tài)學檢驗的主管技師根據(jù)《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1]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參考方法》[2]中規(guī)定方法操作,先用低倍鏡觀察,再用油鏡作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分類200個白細胞,特別注意淋巴細胞形態(tài)變化。將分類中異型淋巴細胞結果取均值。
四、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數(shù)據(jù)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結果呈正態(tài)分布,因此數(shù)據(jù)以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兒童組經(jīng)EDTA-K2抗凝1 h、2 h后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比例與未抗凝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成人組經(jīng)EDTA-K2抗凝2 h后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比例與未抗凝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常見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兒童與成人都以Ⅱ型異型淋巴細胞為主,Ⅰ型與Ⅲ型較少見。見圖1。
表1 放置不同時間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結果(±s,%)
組別無抗凝劑抗凝5 min抗凝15 min抗凝30 min抗凝1 h抗凝2 h兒童5.68±2.955.62±2.925.70±2.815.69±2.936.13±2.466.78±2.79成人4.34±2.464.35±2.484.33±2.504.37±2.394.35±2.705.83±2.68
淋巴細胞在病毒、藥物等外源刺激下引起應激反應,發(fā)生一些變化,如原始細胞和幼稚化,細胞體積變大、核體積增大、胞質(zhì)變多且顏色加深、出現(xiàn)空泡、核不規(guī)則、染色質(zhì)疏松、偶見核仁或絲狀分裂等,此類細胞為異型淋巴細胞。正常人外周血中異型淋巴細胞為0~2%,>5%有臨床意義,>10%時有診斷意義。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異型淋巴細胞與多種病毒感染等有關,如EB病毒、巨細胞病毒、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弓形體病、藥物過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但是較少有報道異型淋巴細胞與EDTA-K2抗凝劑有關。
以往外周血白細胞分類都用未抗凝外周血直接推片染色分類,不存在抗凝劑對淋巴細胞影響。隨著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的普及,不同種類抗凝劑的應用,使傳統(tǒng)的工作模式發(fā)生了改變。由于從病房護士采血送至檢驗科需要一段時間,送到檢驗科后由于標本量大,從第一個血常規(guī)標本檢測到最后一個血常規(guī)標本檢測可能要長達1~3 h不等。李艷等[3]指出,EDTA-K2抗凝血異型淋巴細胞增高的原因可能有:(1)血液與玻璃管接觸活化;(2)抗凝劑刺激、活化和退化;(3)標本放置時間過長,細胞退化、活化;(4)體內(nèi)、外溫差、活化等因素使細胞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本次研究證明,兒童組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在EDTA-K2抗凝1 h后明顯增高,個別患者在2 h后異型淋巴細胞比例接近10%。如將此數(shù)據(jù)給臨床,可誤診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4],給治療產(chǎn)生明顯影響。在成人組中,異型淋巴細胞在EDTA-K2抗凝2 h后才有明顯增高,有接近10%的患者未發(fā)現(xiàn),這可能是由于成人淋巴細胞相比兒童不易活化。眾所周知,異型淋巴細胞Downey分型可分為Ⅰ型(泡沫型/漿細胞樣)、Ⅱ型(不規(guī)則型/單核細胞樣)和Ⅲ型(未成熟型/幼稚型)[5]。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與成人都以Ⅱ型異型淋巴細胞增高為主,Ⅰ型與Ⅲ型較少見,與楊秋連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EDTA-K2抗凝劑在1 h以后就會將部分正常淋巴細胞轉變?yōu)楫愋土馨图毎瑑和颊吒鼮槊黠@,這會對臨床檢測結果產(chǎn)生明顯影響。解決方法有:(1)送來的血常規(guī)標本應盡快檢測,兒科的標本盡量先行檢測;(2)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如有異型淋巴細胞報警,須推片后手工鏡檢;(3)在鏡檢時,如遇到異型淋巴細胞>10%的情況,須采未經(jīng)抗凝的外周血推片后再復檢,以減少EDTA-K2抗凝劑對淋巴細胞形態(tài)的影響,保證分類結果的準確性。
[1]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123-135.
[2]WS/T 246-2005.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參考方法[S].
[3]李艷,叢玉隆,袁桂清.加強形態(tài)學臨床檢驗專家座談會紀要[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5,28 (2):147-148.
[4]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3版.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54.
[5]吳曉芝,閻佩珩,尚紅.血液病診斷與鑒別診斷圖譜[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38-39.
[6]楊秋連,劉軍.EDTA-K2對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計數(shù)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與檢驗雜志,2011,8 (12):1463~1466.
1673-8640(2015)03-0287-02
R446.11
A
10.3969/j.issn.1673-8640.2015.03.021
2014-03-21)
(本文編輯:范基農(nóng))
顏宇飛,男,1980年生,主管技師,主要從事臨床檢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