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中垚 郝樹偉 周麗麗 徐紅紅 洪 煒
職業(yè)倦怠在司法警察壓力狀況與心理健康狀態(tài)間的中介效應*
謝中垚郝樹偉周麗麗徐紅紅洪煒
【摘要】目的探討職業(yè)倦怠在司法警察的壓力狀況和心理健康狀態(tài)之間的關系。方法共收集185名司法警察進行調查,應用公務員壓力量表(CSSS)、Maslach職業(yè)倦怠調查普適量表(MBI)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測查。結果司法警察SCL-90的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和精神病性分量表評分高于國內常模(P<0.01)。司法警察的CSSS得分、MBI得分與SCL-90因子均分之間呈正相關(P<0.05),而壓力狀況和職業(yè)倦怠對司法干警的心理癥狀有顯著的預測作用(P<0.05)?;貧w分析發(fā)現(xiàn),職業(yè)倦怠在司法警察壓力與心理健康狀態(tài)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c’=0.301,P<0.05)。結論壓力狀況以職業(yè)倦怠為中介變量,對司法警察的心理健康具有預測作用。
【關鍵詞】心理健康壓力職業(yè)倦怠中介作用司法警察
作為國家公務員的重要組成部分,警察的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即他們在工作目標、工作內容和工作對象上都與其他公務員有很大差別,同時也承擔著更大的壓力。有調查顯示,超過半數(shù)的警員表示自己愿意了解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并希望能夠接受專業(yè)的心理服務[1]。而在警察群體中,管教系統(tǒng)中警員的心理健康更值得關注,司法警察承受著較大的工作壓力,他們的工作環(huán)境相對封閉,規(guī)章制度非常嚴格,并且工作內容相對單一、工作時間較長,需要經(jīng)常值夜班,同時社會交往常會受到工作時間的擠占壓縮,導致社會支持系統(tǒng)被削弱,同時,已有的許多研究[1~4]都表明司法警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在癥狀自評量表(SCL-90)總均分的得分上,司法警察的得分要顯著高于普通人群。為了保障罪犯改造的有效有序進行、維護社會穩(wěn)定秩序,司法警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應受到重視和維護。職業(yè)倦怠(Job Burnout)是指個體不能有效應對工作中長期存在的壓力,而逐漸形成的包含情緒耗竭、去人性化和職業(yè)效能感低下三部分表現(xiàn)的綜合征[5]。最近有調查發(fā)現(xiàn),基層公務員中近80%存在著職業(yè)倦怠,三種職業(yè)倦怠的表現(xiàn)在基層公務員群體中比較普遍[6]。同時也有多項研究顯示,警察是職業(yè)倦怠的高發(fā)群體,并且職業(yè)倦怠與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著顯著的負相關[7~9]。有關壓力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和職業(yè)倦怠對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已有很多,但考察壓力、職業(yè)倦怠和心理健康三者之間關系,以及壓力對心理健康作用機制的研究還相對較少。本研究著眼于司法警察這一特殊群體的職業(yè)倦怠,考察其在壓力與心理健康之間的中介作用,希望能夠從理論和機制層面對壓力如何影響司法警察群體的心理健康做出有益探索,為維護司法警察心理健康提供理論依據(jù)。
1.1對象選取北京市監(jiān)獄局正式在編司法警察進行問卷調查,采用方便抽樣,共發(fā)放問卷218份,回收218份,其中有效問卷18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4.86%。其中,男性129人,女性56人;大專13人,本科160人,碩士12人;副處級/副縣級3人,正科級/正鄉(xiāng)級35人,副科級/副鄉(xiāng)級68人,科員79人。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1.2.1.1Maslach職業(yè)倦怠調查普適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GS)[10]問卷共15個題目,包括情緒耗竭、去人性化和職業(yè)效能感低下3個維度。量表采用7點自評方式,計分方式為0~6分,從不為0分,1年中有幾次或更少為1分,1個月1次或更少為2分,1個月中有幾次為3分,1個星期1次為4分,1個星期中有幾次為5分,每天為6分,分值越高則倦怠越強。七點計分之平均值中間數(shù)為3分,3分以下者表示職業(yè)倦怠較低,3~5分者表示職業(yè)倦怠比較嚴重,5分以上者表示職業(yè)倦怠非常嚴重。
1.2.1.2公務員壓力量表(Civil Servants Stress Scale,CSSS)[11]選用公務員壓力量表測量司法警察壓力水平。量表共3個維度38個條目。其中,工作內容壓力22個條目,人際關系壓力9個條目,生活和健康壓力7個條目。量表條目采用0~10級評分標準,0表示“完全沒有壓力”,10表示“有極大壓力”。要求被試根據(jù)自己最近6個月的實際情況作答。本研究中,工作內容壓力因子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788,人際關系因子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04,生活和健康因子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744,量表總體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34。
1.2.1.3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 List,SCL-90)[12]共有90個評定項目,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等均有涉及,能準確測量被試的自覺癥狀,能較好地反映被試的問題及其嚴重程度和變化,是當前研究神經(jīng)癥及綜合性醫(yī)院住院患者或心理咨詢門診中應用最多的一種自評量表。SCL-90中,陽性癥狀均分表示受檢者在“有癥狀”項目中的平均得分,反映受檢者所報告的各種癥狀整體上的嚴重程度。本研究選用SCL-90的陽性癥狀總均分來反映受檢者的心理健康整體水平,陽性癥狀總均分越高,心理健康狀態(tài)越差。
1.2.2調查流程遵循自愿的原則,向每位被調查者告知本次研究的相關情況后,征得每位被調查者的知情同意并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然后對被調查者進行相應的問卷調查。
1.2.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做描述統(tǒng)計、t檢驗、方差分析、非參數(shù)檢驗、相關分因素分析和回歸分析等,以α=0.05為檢驗水準。
2.1司法警察壓力狀況分析由CSSS量表所得的司法警察3項壓力分數(shù)從高至低排列,分別為工作內容壓力(4.94±1.90)分、生活和健康壓力(3.58± 2.24)分和人際關系壓力(2.63±1.71)分,CSSS量表總均分(3.94±1.49)分。
2.2司法警察職業(yè)倦怠情況分析對MBI-GS的原始得分進行累加,發(fā)現(xiàn)量表各分量表的得分中,情緒耗竭處于中等水平,評分為(13.64±7.99)分;去人性化和職業(yè)效能低下比較嚴重,評分分別為(12.08± 5.88)分、(13.67±7.99)分。此外,根據(jù)MBI-GS量表的評分標準,司法警察中嚴重情緒耗竭的檢出人數(shù)為28人,檢出率為15%;嚴重去人性化的檢出人數(shù)為101人,檢出率為55%;嚴重職業(yè)效能感低下的檢出人數(shù)為67人,檢出率為36%。
2.3司法警察心理健康狀態(tài)分析司法警察SCL-90的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和精神病性分量表評分高于國內常模[13](P<0.01),敵對、恐怖和偏執(zhí)分量表評分與國內常模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司法警察SCL-90評分與全國常模比較(±s)
SCL-90 監(jiān)獄警察(n=185)國內常模(n=1 890) t值 P值軀體化1.57±0.69 1.42±0.44 3.05 0.003強迫 1.86±0.76 1.66±0.52 3.60 0.000人際敏感 1.67±0.63 1.51±0.49 3.40 0.001抑郁 1.68±0.72 1.50±0.47 3.36 0.001焦慮 1.55±0.68 1.34±0.39 4.17 0.000敵對 1.57±0.66 1.49±0.51 1.69 0.093恐怖 1.34±0.51 1.27±0.39 1.84 0.067偏執(zhí) 1.53±0.62 1.44±0.47 1.85 0.066精神病性1.46±0.58 1.32±0.39 3.22 0.002
2.4壓力、職業(yè)倦怠和心理健康之間的相關分析見表2。
2.5職業(yè)倦怠在壓力與心理健康狀態(tài)之間的中介作用由表2知,MBI-GS總分與CSSS總分、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SCL-90陽性癥狀均分均呈正相關,職業(yè)倦怠可能在壓力與心理健康之間起中介作用。根據(jù)溫忠麟等[14]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方法,分別對各變量間的路徑進行回歸分析。第一步,以反映心理健康的癥狀總均分為因變量,以壓力總分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第二步,以職業(yè)倦怠為因變量,以壓力總分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第三步,以心理健康為因變量,以職業(yè)倦怠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第四步,以職業(yè)倦怠和壓力總分為自變量,以心理健康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3。采用Bootstrap法對中介效應進行檢驗,置信區(qū)間上下限之間不包含0,說明中介效應存在[15]。
由表3可知,壓力單獨對心理健康狀態(tài)進行回歸分析時的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為0.477,且回歸系數(shù)顯著。而將壓力和職業(yè)倦怠同時帶入方程,對心理健康進行回歸分析時,壓力對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降為0.301,且壓力和職業(yè)倦怠對心理健康的回歸系數(shù)都非常顯著,壓力通過職業(yè)倦怠到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中介效應為a×b=0.176,壓力對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直接效應為0.301且顯著,由此可知,職業(yè)倦怠在壓力和心理健康狀態(tài)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見圖1。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司法干警在SCL-90量表中的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和精神病性分量表上得分高于全國常模,表明司法警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不容樂觀,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而司法警察中嚴重情緒耗竭的檢出率為15%,嚴重去人性化的檢出率為55%,嚴重職業(yè)效能感低下的檢出率為36%??梢园l(fā)現(xiàn)司法干警當中,去人性化的表現(xiàn)最為嚴重。這可能與司法警察與其工作對象的關系特殊有關。與其他公務員不同,司法警察與其工作對象多為對立的關系,管理與被管理、發(fā)布命令和服從命令的關系,而不是普通的公務員服務大眾,即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關系。長期的壓力和封閉的工作環(huán)境可能讓司法警察對待被管理者的態(tài)度更為消極,帶有更多的負面情緒,表現(xiàn)為職業(yè)倦怠中的去人性化,國外也有研究得到了類似的結果[16]。
當前,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過大的壓力對職業(yè)人群的健康會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同時,臨床心理學界也開始將研究興趣轉向“壓力是如何對人們的健康產(chǎn)生影響”這一問題。醫(yī)學方面的研究向我們展示了,病因與癥狀之間的關系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一些其他因素來傳導、中介,即病因與癥狀之間存在著間接影響的關系,這種通過中介變量產(chǎn)生的效應成為中介效應[17,18]。本研究假設在壓力和心理健康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且職業(yè)倦怠作為中介變量,傳遞部分壓力的影響。本研究發(fā)現(xiàn),可以通過壓力預測司法警察的職業(yè)倦怠水平,同時可通過壓力和職業(yè)倦怠水平預測司法警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經(jīng)過分析壓力和職業(yè)倦怠如何影響司法警察心理健康的問題,得到與研究假設相一致的結果,即壓力與司法警察心理健康狀況惡化有關,而職業(yè)倦怠作為部分中介變量,表明壓力可以影響到司法警察的職業(yè)倦怠水平,再通過職業(yè)倦怠來影響其心理健康;同時壓力還可能直接或間接通過其他變量對司法警察的心理健康產(chǎn)生影響。司法警察感受到的來自工作、人際和生活、健康的壓力越大,其職業(yè)倦怠水平就有可能越高,進而產(chǎn)生了較高的倦怠,感到情感耗竭并對工作對象態(tài)度惡劣,進而使其心理健康處于惡劣的狀態(tài),被不良的情緒所包圍、產(chǎn)生敵對的生活態(tài)度,甚至發(fā)展出身心疾病的癥狀。在國外以教師為研究樣本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即壓力會通過增加職業(yè)倦怠水平而影響個體的身心健康狀態(tài)[19]。從神經(jīng)生理學角度考察,長期的應激狀態(tài)導致職業(yè)倦怠,而職業(yè)倦怠是個體的資源無法應對工作要求所造成的結果[20]。持久的工作壓力使個體的交感神經(jīng)受到刺激而長期興奮,中樞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分泌過量;個體應激的壓力軸被激活,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活動的異常導致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異?;钴S;當這種異?;钴S持續(xù)發(fā)生時,機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相關基因產(chǎn)生等位基因突變,使得機體的某些生物學指標發(fā)生變化,長此以往,最終導致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進而產(chǎn)生焦慮、抑郁、抑郁和高血壓、糖尿病和神經(jīng)性皮炎等身心癥狀[21~24]。本研究的結果提示,為維護司法警察心理健康,應積極關注他們來自工作、人際和生活方面的壓力,適時有效地疏泄,并密切監(jiān)控他們的職業(yè)倦怠水平,對保持這支隊伍的有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職業(yè)倦怠中的職業(yè)效能感低下這一因子的得分與本研究中的其他變量均無相關性,這可能與之前有調查所反映的公務員群體因晉升和提拔機制存在問題,職業(yè)效能感普遍較低,出現(xiàn)了地板效應有關[25]。有關這一點,還有待在未來的研究中進一步的檢驗和探索。
參考文獻
[1]鐘偉芳.司法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10) : 1102-1105
[2]辛勇,馮春,陳幼平.監(jiān)獄警察睡眠質量與心理健康[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 (2) : 224-227
[3]郭曉偉,余耀先,胡朋利,等.監(jiān)獄干警心理健康狀況及應對方式的中介效應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2) : 1794-1797
[4]張淼,張倩.新疆監(jiān)獄警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12) : 1455-1458
[5]Schaufeli WB,Leiter MP.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3rd ed.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test manual,1996: 19-26
[6]鄭建君.基層公務員,你幸福嗎[J].決策,2013 (6) : 44-46
[7]蔣獎,張姝玥,許燕,等.警察職業(yè)倦怠的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1) : 4-6
[8]周志濤.某公安分局全體警察的職業(yè)倦怠狀況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9) : 1118-1121
[9]郭雯.監(jiān)獄民警職業(yè)倦怠與壓力源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2) : 176-178
[10]Maslach C,Leiter MP.Early predictors of job burnout and engagement[J].J Appl Psychol,2008,93(3) : 498
[11]郝樹偉,徐紅紅,周麗麗,等.公務員壓力量表編制及信效度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4,30(10) : 1289 -1292
[12]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13(增刊) : 31-34
[13]童輝杰.SCL-90量表及其常模20年變遷之研究[J].心理科學,2010,33(4) : 928-930
[14]溫忠麟,張雷,侯杰泰,等.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心理學報,2004,36(5) : 614-620
[15]方杰,張敏強,邱皓政.中介效應的檢驗方法和效果量測量,回顧與展望[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2,28 (1) : 105-111
[16]Curtis RL,Reese WA,Cone MP.Cynicism among juvenile probation officers: A study of subverted ideals[J].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1990,18(6) : 501-517
[17]張妹玥,許燕,蔣獎.Maslach倦怠量表-服務行業(yè)版
在警察中的修訂及應用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6,20(2) : 85-88
[18]Ahola K,Honkonen T,Kivim ki M,et al.Contribution of burnout to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job strain and depression: the health 2000 study[J].J Occup Environ Med,2006,48(10) : 1023-1030
[19]Ahola K,Hakanen J.Job strain,burnout,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 prospective study among dentists[J].J Affect Disord,2007,104(1) : 103-110
[20]Hakanen JJ,Bakker AB,Schaufeli WB.Burnout and work engagement among teachers[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2006,43(6) : 495-513
[21]Mommersteeg PM,Heijnen CJ,Kavelaars A,et al.Immune and endocrine function in burnout syndrome[J].Psychosom Med,2006,68(6) : 879-886
[22]Danhof-Pont MB,van Veen T,Zitman FG.Biomarkers in burnout: a systematic review[J].Psychosomatic Research,2011,70(6) : 505-524
[23]薛立娟,奚耕思,劉倩,等.職業(yè)倦怠與抑郁癥的相關性及其生物學基礎研究[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12(26) : 5163-5166
[24]劉姣姣,奚耕思,劉倩,等.職業(yè)倦怠與焦慮的相關性及其生物學基礎研究[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12(21) : 4131-4135
[25]朱立言,胡曉東.我國政府公務員之職業(yè)倦怠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08,(10) : 13-16
The study of mediating effect for job burnout between Stress status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in judicial police.
XIE Zhongyao,HAO Shuwei,ZHOU Lili,et al.
Medical Psycholog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10019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diating effect for job burnout between stress status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in judicial police.MethodA total of 185 judicial police were selected and assessed with Civil Servants Stress Scale(CSSS),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 and Symptom Check List (SCL-90).Results Factor scores of somatization,force,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depression,anxiety and psychoticism subscales of SCL-90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domestic norm in the judicial police(P<0.01).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ores of CSSS,MBI and the average factor scores of SCL-90 (P<0.01).Stress status and job burnout were th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in the judicial police(P<0.05).There was partial mediating effects for job burnout between stress status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in the judicial police (c’=0.301,P<0.01).ConclusionThere is a predictor for stress status to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in the judicial police,in which the job burnout can be considered as a mediator.
【Key words】Mental health Stress Job burnout Mediating effect Judicial police
(收稿日期:2015-03-22)
通訊作者:洪煒,E-mail: hongwei35@163.com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編號:11JJD190001)
doi:10.3969/j.issn.2095-9346.2015.03.001
【中圖分類號】B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346(2015)-03-0161-04
作者單位:100191北京市,北京大學醫(yī)學部醫(yī)學人文學院醫(yī)學心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