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范
(淮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池州學院 中文系,安徽 池州 247000)
依據(jù)語法功能標準,方式詞是只能修飾動詞充當狀語的一類詞,它與名詞、動詞、形容詞、區(qū)別詞、副詞等詞類有較大的不同,據(jù)此,我們篩選得到了一個703個方式詞詞表。①方式詞的數(shù)量具體見2015年李鐵范的博士學位論文《現(xiàn)代漢語方式詞的功能與認知研究》文末附錄一《方式詞詞表》。方式詞不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系統(tǒng),具有半開放性,我們歸納的703個方式詞只是個相對數(shù)量。方式詞數(shù)量較大,如何從整體上把握其基本特點,加強縱深研究,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基本問題。從方法論角度看,通過其內(nèi)部語義分類,開展分類研究是有效途徑。因此,本文重點探討方式詞內(nèi)部語義特征分類。
關于方式詞內(nèi)部語義分類,學界張誼生(1995,2000)[1]、張亞軍(2002)[2]、史金生(2003)[3]、賴先剛(2005)[4]、李鐵范(2005)[5]、楊一飛(2007)[6]、劉琉(2011)[7]等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各位研究者的分類差異較大。由于理論運用不同,采用標準不一致,語料范圍大小不同,在方式詞語義分類方面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這為我們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礎。
方式詞數(shù)量較大,涉及面廣,加上語義具有相對性,因此,對方式詞作出一個整齊劃一的分類相當困難。但從另一方面說,分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研究的方便,只要能從總體宏觀上講清事實、說明道理、認清特點,這樣的分類就是符合要求的。方式詞的語義是相對于動詞而言的,因此,可以把“方式詞+(地)+動詞”看作一個構式,也就是說,離開動詞,無所謂方式詞的語義,語義關系是相對于構式而言的,“方式詞+(地)+動詞”顯現(xiàn)出來的語義是高層語義。
“方式詞+(地)+動詞”構式最主要的語義類型是表方式。這是方式詞與動詞間一種主要的句法語義關系,它是我們?nèi)祟愒谌穗H活動和社會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人際交往方式、人際處理方式、具體動作行為方式。可以用“以/用……方式/方法/手段”這一表述框架表示。這一類別的方式詞又可細分為如下幾類:
1.憑借/時機類
此類方式詞顯現(xiàn)的語義是動作行為憑借的方式、方法,憑借的時機、依據(jù)、堅持的條件標準,具有[+憑借][+時機]語義特征。主要有如下一些詞:
如期 如數(shù) 如實 照例 照直 憑空
依法 乘便 趁機 趁便 趁勢 依約
仗勢 秉公 循例 引咎 被迫 應運
順理 依法 按時 按期 按理 按例
從速 從實 乘時 乘隙 乘便 乘虛
從快 從緩 從簡 從新 從頭(當場)
當眾(當頭)當機 當面 當庭 就地
當面 即席 就便 就近 就勢 就中
就地 實地 臨陣 臨場 劈臉 劈面
劈手 從重 從輕 從長 劈頭 劈胸
乘機 乘勢 趁手 趁早 借故 伺機
相機 尋機 借機 據(jù)實 定期 擇期
定時 從嚴 從寬
2.協(xié)同/躬親類
此類方式詞顯現(xiàn)的語義是施事在進行動作行為時的協(xié)同方式、交互方式、躬親方式,是人際、社會活動中處理方式的表現(xiàn)。主要有如下一些詞:
一齊(一起)一同 一并 一塊 一
道(一塊兒)互相 共同 交互 相
互 競相 互 相 共 (分別)分批
分期 分頭 各自 親自 親筆 親耳
親口 親身+①文中上標“+”表示這個詞是方式詞和區(qū)別詞兼類,下文相同。親眼 親 獨自 自行
自動 自發(fā) 私自 私下 擅自 徑
自 枉自 獨個 (自)(獨)
3.頻率/順序類
此類方式詞顯現(xiàn)的語義關系是動作行為的頻率和順序。具有[+時頻][+順序]語義特征。主要有如下一些詞:
(1)表示[+時頻]語義
這類“方式詞+(地)+動詞”結構中方式詞凸顯[+時頻]的語義,主要說明動作行為狀態(tài)重復出現(xiàn)的頻率、次數(shù),以及動作行為狀態(tài)所持續(xù)的時間長短。它包含著[時點][時段]和[頻率]的語義。主要有以下方式詞:
逐年逐日逐月屢次屢屢屢一再
巡回 反復(來回)一貫 連日 連夜
長期+短期+定期+定時 連續(xù) 接連
陸續(xù) 不斷 臨時+永久+當時+當年+
連年+歷年+歷次+直重 重新 連連
反復 終日 終年 徹夜
(2)表示[+順序]語義
這類“方式詞+(地)+動詞”結構中方式詞凸顯[+順序]的語義特征,說明動作行為的順序、次序等。主要有:
挨家 挨個 輪番 依次 循序 仍然
仍舊 依然 依舊 逐一 逐年 逐日
逐月 照常(照樣)照舊 逐個 逐步
逐級 相繼 輪流 交叉 交替 次第
挨次 順次 花插著<口>花搭著<口>
逐條 逐漸 逐件 逐次
4.刻意/隨意類
此類方式詞顯現(xiàn)的語義關系是動作行為的方式。具有[+刻意][+隨意]語義特征。主要有如下一些詞:
隨手 隨身+信口 信手 刻意(特)
(特別)特意 特地 特為(順手)
(順嘴)順便 順勢(順口)順帶 隨口
信步 即興(捎帶)順腳 捎帶腳兒<方>
(順道)(順路)(隨筆)隨機 隨腳 就
近 就勢 就手
5.時空量度類
這類“方式詞+(地)+動詞”結構中方式詞凸顯[+量度]語義特征。通過方式詞說明動作行為方式在時間、空間上的量度。
(1)語義關系表示[+數(shù)量]
此類方式詞+(地)+動詞”結構凸顯[數(shù)量]語義特征。它們從長度、規(guī)模、幅度等數(shù)量范疇對動作行為進行說明,其表達的語義可以看作是一種結果。這一類方式詞有:
大幅 少量+大量+大批+成批+成倍+
加倍+長期+短期+定期+遠程 高空
低空 全票 全線(直線)高價+低價+
等價+特價+廉價+短程 長途 短途
遠道 批量 超額 一貫+足額 多方
單方 漫天 超負荷 滿負荷 大批量
大面積 大規(guī)模 單方面+多渠道
多層次 單方面+多方面+多角度
多方位 多側面 多方面+多視角
滿負荷 小范圍 小幅度 小批量
遠距離 超遠程 超高速 長時間
大范圍 大幅度
(2)語義關系表示[+速度]
這類“方式詞+(地)+動詞”結構中方式詞凸顯[+速度]語義特征。這一類方式詞有:
快速+飛速 低速 高速+慢速 加速
減速 超速+超高速 急速 全速+
火速
(3)語義關系表示[+范圍]
這類“方式詞+(地)+動詞”結構中方式詞凸顯[+范圍]語義特征,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范圍。這類方式詞有:
全部+局部+悉數(shù) 全部+全數(shù) 全盤
通盤 成片+全局+整體
6.動作方式類
此類結構凸顯動作行為基本方式,這一語義特征的方式詞有:
明文 明令 明碼 漫天(公開)直接+
間接+無償 相對+絕對+硬性+正式+
放任 搶先 著重 橫向 縱向 百般
零星 配套 破格 在職 酌情 憑空
免費 微服 輕裝 公費 自費 口頭+
書面+異地 額外+畸形+超期+超前
定時 率先 迎風 強行 人為+嚴正
揚長(暗中)星夜 辯證+共同+非法+
真正+徑直 竭誠 夾道 凌空 領銜
聚眾 應邀 應聲 簡要 扼要 席地
提早 搶先(提前)超前 拂袖 徑直
全身心 全方位 非正常 非正規(guī)
超常規(guī) 創(chuàng)造性+非正式+(白)干
亂混窮暴狂妄連猛
(二)“方式詞+(地)+動詞”高層語義關系表狀態(tài)
“方式詞+(地)+動詞”構式所凸顯出的另一語義類型是表狀態(tài)。狀態(tài),是“方式詞+(地)+動詞”構式所顯現(xiàn)出的高層語義。此類結構具有[+狀態(tài)]語義特征,主要是用來說明被修飾動詞所代表的動作的狀態(tài)、狀況,表示與相關行為有關的時、地、數(shù)、序以及呈現(xiàn)的狀態(tài)。可以用在“在……狀態(tài)/情況下”格式中。
1.動作聲貌類
此類結構的方式詞大多表示發(fā)出動作行為時身體器官的狀態(tài)。這些詞中的前一個語素是大小、高低、長短等具有量度變化特征的形容詞性語素,這些詞的狀態(tài)性特征主要就是通過這些形容詞性語素體現(xiàn)出來的。具有此特征的方式詞有:
昂首 拔腳 拔腿 并排 并力 側身
側耳 抽空 垂手 促膝 定睛 扼腕
放膽 放步 高聲 低聲 凝神 洗耳
成心 齊心 厲聲 朗聲 同聲 大聲
尖聲 輕聲 好言 直言 巧言 婉言
嚴詞 大膽 疾步 徐步 攜手(白手)
拱手 束手 闊步 大步 平步 扶病
俯首 拂袖 拱手 緩步 即席 加速
緘口 闊步 聯(lián)袂 聯(lián)名 聯(lián)手 輪流
落荒 輪班 裹足 扼腕 俯首 臨陣
凌空 冒名 埋頭 躡足 扭臂 凝目
怒目 凝神 憑欄 憑險 破格 破門
屈膝 屈指 屈駕 曲臂 傾心 潛心
攘臂 撒腿 束手 健步 快步 徒步
穩(wěn)步 肆力 舍命 舍身 挺身 同步
偷空 托病 托故 微服 席地 攜手
信步 蓄意 巡回 循序 循循 循例
向隅 引頸 仰天 輾轉 振臂 轉臂
酌情 齊聲 悄聲 柔聲 曼聲 縱目
縱身 齊頭 交口 緘口 空口 攔腰
并肩 迎面 迎頭 當頭 赤膊 并排
聯(lián)手 劈臉 劈頭 拔腳 翹首 促膝
屈膝 屏息 正眼 冷眼 另眼 偷眼
側目 閉目 凝目 屏息 寸步 正步
同步 縱步 屈指 挺身 貼身
2.比況比喻類
此類結構的方式詞是用比喻或者夸張的方式來比況并突出相關行為的形象,表現(xiàn)動作行為的狀態(tài)。這類方式詞可以用“像+N狀(一樣地/似的)+V”的形式來表述,用以作為比喻的對象。這類方式詞有:
蜂擁 龜縮 魚貫 魚躍 粉墨 一口
氣 (一陣風) 一窩蜂 一溜煙 一
溜風 一股勁兒 一連氣兒 (粗線
條)大踏步
3.變化結果類
此類結構的方式詞凸顯的是動作行為的變化以及變化的結果。這類方式詞有:
一一 白白 歷歷 高價 仍然 仍舊
依然 依舊 照常(照樣)照舊
(三)“方式詞+(地)+動詞”高層語義關系表情態(tài)
關于“情態(tài)”,語言學界有不同的定義。比如,Lyons(1977:452,787-849)從三個角度下定義:第一,情態(tài)是說話人對句子所表達的命題或命題所描寫的情景的觀點或態(tài)度。第二,情態(tài)是句中的命題以外的成分或修飾成分。第三,情態(tài)是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和觀點的語法或句中的那些主觀性特征。Quirk等(1985:219)把情態(tài)定義為一個句子語義的限制成分,它反映了說話人對命題可能性的判斷。Palmer(1986:16)認為情態(tài)是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與觀點在語法上的表現(xiàn)。[8]從學界認識看,情態(tài)是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和觀點的語法表現(xiàn)。它在語法中具有重要地位。
“方式詞+(地)+動詞”構式所凸顯出的另一語義類型是表情態(tài)。主要描述人物或事物的情態(tài)。情態(tài),也是“方式詞+(地)+動詞”構式所顯現(xiàn)出的高層語義。此類結構具有[+情態(tài)]語義特征,主要是用來突出人或事物的情貌。屬于這一類別的方式詞有以下幾類:
1.情貌樣態(tài)類
這類“方式詞+(地)+動詞”構式凸顯[+情態(tài)]語義特征,通過方式詞對動作行為主體在動作行為時的情態(tài)、樣貌進行描摹。具有此特征的的方式詞有:
貿(mào)然 默然 油然 揣揣 沾沾 歷歷
慨然 毅然 安然 傲然 蔚然 昭然
豁然 煥然 徐徐 諄諄 翩翩 黯然
淡然 斷然 悄然 驀然 猛然 草草
團團 苦苦 愴然 依依 緩緩 徐徐
泛泛 潸然 喟然 巋然 啞然 悵然
蕩然 迥然 戛然 幡然 暗暗 早早
悄悄 偷偷 斤斤 碌碌 岌岌 默默
微微 蠢蠢 紛紛 細細 白白 好好
慢慢 漸漸 巴巴兒地<方>(活生生)
凄然 悠然 嫣然 昂然 姍姍 源源
冉冉 亭亭 頹然 轟然 飄然 巍然
迥然 憤然 悍然 欣然 循循 侃侃
津津 喋喋
2.意欲情態(tài)類
這類“方式詞+(地)+動詞”構式凸顯[+意志]語義特征,通過方式詞對動作行為發(fā)出者的意愿、態(tài)度進行描寫。體現(xiàn)了動作發(fā)出者強烈的主觀意志。具有此特征的方式詞有:
奮力 通力 鼎力 銳意 蓄意 由衷
存心 決意 有意 無意 執(zhí)意 人為
無故 無端 縱情 任情 酌量 怒目
(拼命)恣意 肆意 任意 盡量 竭力
(全力)大力 極力 熱切 奮勇 盡力
酌情 盡情 忘情 草草 泛泛(專)胡
趕緊 趕快 趕忙 急忙 急劇 故意
成心 一心 滿心 不屑 誓死 竭誠
我們可以把“方式詞+(地)+動詞”看作一個構式,“方式詞+(地)+動詞”顯現(xiàn)出來的語義是高層語義。在方式詞作狀語修飾動詞的結構中,方式詞的高層語義關系具有相對性,它是相對于修飾的動詞而言的,離開了動詞結構,無所謂高層意義特征?;诖耍覀儗Α胺绞皆~+(地)+動詞”的語義關系進行了分析,可以看出,“方式詞+(地)+動詞”最基本的語義關系有[+方式][+狀態(tài)][+情態(tài)]三種類型,在它們的各自類別內(nèi)又有不同的小類,[+方式]語義類別包括:憑借/時機類、協(xié)同/躬親類、頻率/順序類、刻意/隨意類、時空量度類、動作方式類;[+狀態(tài)]語義類別包括:動作聲貌類、比況比喻類、變化結果類;[+情態(tài)]語義類別包括:情貌樣態(tài)類、意欲情態(tài)類。由此初步勾勒出方式詞的語義特征分類體系,這對于我們進一步地認識方式詞的基本特征奠定了基礎。方式詞的語義特征分類體系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語義標準相對模糊,因此根據(jù)“語義”歸納出的語義特征類型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有些方式詞會出現(xiàn)跨類的問題。例如:
(1)當這五位日本小姐錦繡妝扮、粉·墨·登臺時,那穩(wěn)重的臺風,端莊的氣度,使你真以為是技湛藝精的中國昆旦,而非飄洋過海的櫻花粉黛。([方式]/[狀態(tài)]?)
(2)這兩件事,有相似的開始,歹徒十分猖獗,他們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搶劫,肆無忌憚。([情態(tài)]/[方式]?)
(3)我草·草·看了一遍,就打算把它背下來,但是不行,心里好象總不太踏實,于是我又看了一遍。([情態(tài)]/[方式]/[狀態(tài)])
(4)醫(yī)生見狀,厲·聲·責問丈夫:“為什么這么晚才送來?”李東生垂著頭,一句話也答不出來。([方式]/[狀態(tài)]/[情態(tài)])
(5)高級工程師在臺上講,員工則在
下面凝·神·聽、認真記。([狀態(tài)]/[方式])
例句(1“)粉墨”是動作“登臺”時所選擇的方式呢,還是動作行為“登臺”所運用的狀態(tài)呢?例句(2)的“公然”是進行“搶劫”時的情態(tài)呢,還是動作方式?例句(3)中的“草草”在動作行為“看”進行時,是伴隨動作的情態(tài)、行為進行的方式,還是動作產(chǎn)生的狀態(tài)?例句(4“)厲聲”是動作行為“責問”的時候表現(xiàn)出的狀態(tài),還是動作行為的方式,疑或是動作行為發(fā)出者實施動作時的情態(tài)?例句(5)“凝神”是動作“聽”時所選擇的行為方式,還是進行“聽”時動作者所產(chǎn)生的狀態(tài)?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從另外一個角度可以看出,方式詞的語義情況是復雜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
[1]張誼生.狀詞與副詞的區(qū)別[J].漢語學習,1995(1):11-12;張誼生.現(xiàn)代漢語副詞的性質范圍與分類[J].語言研究,2000(1):51-63.
[2]張亞軍.副詞與限定描狀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史金生.情狀副詞的類別和共現(xiàn)順序[J].語言研究,2003(4):1-9.
[4]賴先剛.語言研究論稿[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58-76.
[5]李鐵范.現(xiàn)代漢語方式詞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28-35.
[6]楊一飛.現(xiàn)代漢語實義副詞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23-30.
[7]劉琉.現(xiàn)代漢語情狀副詞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127-154.
[8]轉引自彭利貞.現(xiàn)代漢語情態(tài)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