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素
(蒼南縣第三人民醫(yī)院,浙江蒼南325804)
●護理研究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對促進母嬰健康的影響研究
黃愛素
(蒼南縣第三人民醫(yī)院,浙江蒼南325804)
目的:探討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對于促進母嬰健康的影響。方法:將180例產婦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和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對比兩組產婦圍產期各項指標。結果:觀察組產婦各項觀察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取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能夠顯著促進母嬰健康,滿足產婦家庭需求。
以家庭為中心;產科護理;母嬰健康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方式是一種較為新興的護理模式,該模式能夠兼顧產婦身心需求,提供較為高質量的產后護理。本次研究選取在我院住院分娩的產婦180例,分別予以常規(guī)護理模式及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護理效果差異顯著,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產婦180例,年齡21-37(26.4±2.9)歲,初產婦142例,經產婦38例。將入選產婦平均分為觀察組90例,對照組90例,兩組在年齡、妊娠次數(shù)、分娩方式等方面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圍產期護理。觀察組給予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產前:對孕產婦宣教圍產期知識,建立監(jiān)護檔案。能夠自然分娩者,可從懷孕28周起邀請夫妻雙方共同學習訓練如拉瑪澤分娩法等分娩準備法[1],行剖宮產者,則詳細介紹手術方式、麻醉過程及術后注意事項等。進入產程:(1)孕婦入住病房后,及時向孕婦、家屬介紹住院環(huán)境,并講解臨產征兆,介紹臨產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指導應對技巧及減緩疼痛的方法,隨時向孕婦及其家屬告知分娩信息,幫助孕婦消除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心理; (2)為產婦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產房環(huán)境,將產房辟為單人間,配備功能床、陪護床及嬰兒車,允許家屬全天陪伴,營造具有私密性的家庭氣氛;(3)分娩當天,產婦如為自然分娩,可允許準爸爸在房間陪伴。分娩后新生兒均在母親身邊進行處置,并確保母嬰一同返回病房。產后:及時認真觀察母嬰狀況,評估產婦的身心健康情況。自然分娩產后24小時、剖宮產手術48小時后開始指導產婦進行自我能力的恢復訓練,講解產后母嬰護理基礎知識。新生兒的常規(guī)護理在病床邊完成,邊操作邊講解,鼓勵參與嘗試,幫助產婦及其家屬了解掌握。
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產婦母嬰護理知識、衛(wèi)生及心理狀況、母乳喂養(yǎng)率、生殖器恢復情況、產婦及新生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產婦滿意度等方面。
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效果。觀察組母乳喂養(yǎng)率為97.8%(88例),母嬰護理知識掌握率為95.6%(86例),產婦滿意率為98.9% (89例),對照組上述三項分別為83.3%(75例)、68.9% (62例)、84.4%(76例)觀察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2= 51.793,P<0.05)。
2.衛(wèi)生、生理及心理狀況。從產婦衛(wèi)生狀況、是否存在抑郁傾向、會陰切口愈合情況、子宮復舊情況等幾個方面進行對比,觀察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附表兩組衛(wèi)生、生理及心理狀況對比[n(%)]
3.產婦及新生兒并發(fā)癥。觀察組產婦發(fā)生便秘2例(2.2%),尿潴留1例(1.1%),對照組發(fā)生切口感染1例(1.1%)、便秘6例(6.7%)、尿潴留4例(4.4%),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2=9.467,P<0.05);觀察組新生兒發(fā)生嗆奶2例(2.2%),對照組發(fā)生嗆奶5例(5.6%)、紅臀1例(1.1%),臍炎1例(1.1%),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2= 7.238,P<0.05)。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方式的作用主要包括下列幾個方面:(1)關注孕婦心理,完成角色轉換。孕婦若長時間處于恐懼焦慮狀態(tài),可能導致產程延長,并容易引發(fā)各種母嬰并發(fā)癥[2]。此護理模式通過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并允許家屬24小時陪伴,能夠為孕婦提供疏導負面心理的渠道,降低出現(xiàn)早產、胎動等發(fā)生率,增強分娩信心,推進產程。而產后則能夠幫助產婦及其家屬降低因缺乏新生兒護理技巧而出現(xiàn)的抑郁、焦慮等情緒,盡快幫助產婦完成母親的角色轉換[3];(2)盡快掌握新生兒護理技巧。醫(yī)護人員通過現(xiàn)場進行新生兒護理演示,例如母乳喂養(yǎng)技巧、新生兒撫觸、臍帶消毒、尿布更換、沐浴清潔、臀部護理等,使年輕父母及家屬能夠盡快掌握各項育兒知識及技巧;(3)提高護理質量及滿意度。通常家屬及產婦對新生兒護理的期望值較高,通過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能夠直觀地提供學習實踐機會,有利于新生兒的身體健康,提高產婦及家屬的滿意度[4]。同時,由于護理均在床邊進行,有利于消除誤會,減少猜疑,增強醫(yī)患信任感。
本次研究通過對比兩組產婦圍產期情況,證實采取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的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式的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采取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能夠順應孕產婦身心需求,消除其焦慮恐懼心理,并幫助孕產婦及家屬盡快掌握孕產相關知識,在促進母嬰健康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劉敏,周潔.家庭產科監(jiān)護模式下母嬰床旁護理探討[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0,30(23):87.
[2]黃澤云.母嬰床旁護理對產科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2):39.
[3]周憲群.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研究進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9):7077-7078.
[4]張宇,譚顏玲,鐘雪蓮.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5):3163-3164.
R471
B
1002-1701(2015)02-0146-02
2014-06
黃愛素,女,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婦產科護理。
蒼南縣科學技術局資助項目(2012S22)。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