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園“微教育”,是指學校通過設立微型平臺,采取微妙方法,展開微觀引導,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積極參與中受到感染啟發(fā)。實踐中通過校園“微課堂”“微晨會”“微運動”“微電影”“微游戲”“微信息”等途徑開展校園“微教育”。
【關鍵詞】校園“微教育”;微型平臺;微妙方法;微觀引導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47-0046-03
【作者簡介】林虎,江蘇省響水縣第一小學(江蘇響水,224600)校長。
小學日常校園生活中,學生每天在校的時間是6個小時,每節(jié)課的時間大體是30~40分鐘,除此以外大多是5分鐘、10分鐘的碎片時間。如何充分利用這些碎片時間,開發(fā)其教育價值?我們響水縣第一小學提出開發(fā)校園“微教育”,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
我校所提出的校園“微教育”,是指學校通過設立微型平臺,采取微妙方法,展開微觀引導,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積極參與中受到感染啟發(fā)。相對于傳統(tǒng)教育而言,它有著“新、快、實、活”等特點。“新”就是內容新,實時反映熱點焦點問題,及時反饋學生成長動態(tài)?!翱臁本褪墙逃龝r間短,傳播速度快。改“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傳播模式為鏈接式、爆炸式傳播,瞬間直接傳播到更多學生。“實”就是情感樸實,語言樸素,用接地氣的語言表達情、義、理?!拔⒀灾杏写罅x”,能夠直逼心靈,引發(fā)共鳴?!盎睢本褪切问交睿捎醚葜v、活動、視頻等形式開展教育,時時就地取材,人人喜聞樂見。
一、校園“微課堂”——延展求知的廣度
“微課堂”是以信息媒介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教與學的全過程。其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huán)境”?!拔⒄n堂”的主要特點是:①教學時間較短,一般為5~8分鐘,最長不超過10分鐘。②教學內容較少,主要是為了突出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主題的教與學的活動。③教學互動及時,利用電腦、IPAD和網絡的連接,讓課堂可以在網絡環(huán)境下教學,學生通過指尖的觸摸進行操作,形成結論,各組的操作、研究結論及時保存在電腦中。教師能從講臺教師機及時把控各組的研究進展、活動后的交流,小組成員邊介紹邊點擊,便能展現各自的研究情況,直觀生動,及時互動。這些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校園“微晨會”——挖掘做人的深度
我們對全校的晨會課進行整體設計,每周提前發(fā)布“晨會菜單”,各班因時制宜,選擇相應的晨會活動內容。通過巧妙策劃、精心安排,讓晨會因為有了思維生發(fā)的智慧而變得活力無限,實現耳濡目染、“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1.“小小新聞發(fā)布會”——心懷天下大胸襟
世界風云、社會百態(tài)、家校變化等,都可以成為我們的班級晨會課“小小新聞發(fā)布會”上交流的內容。由主持人事先安排好的“新聞發(fā)言人”在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下進行各類媒體資訊的搜集和表達技巧上的準備,然后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講說評議,引發(fā)全班同學參與討論。胸襟開闊,才能容山水仁智。讓孩子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孩子放眼天下的意識,又能夠拓寬其視野,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
2.“超級書迷交流會”——廣攬精華好氣魄
與經典同行,與智慧對話,應該是每個人窮盡一生的追求。創(chuàng)設機會,搭建平臺,讓孩子們涉獵各種各樣的思想精華,便造就了孩子們的氣魄。經典名著的厚重、古典文字的意蘊、時代英雄的偉岸、身邊人物的親切等等,都能成為孩子精神養(yǎng)分的來源。
我們的“超級書迷交流會”上,“小書迷”結合自己近期的讀書情況進行匯報交流,說一本書,讀一篇文章,講一段話,談一個形象,暢所欲言。有的喜歡校園小說,就成立了楊紅櫻、秦文君的“粉絲團”;有的喜歡偵探破案類文學,常常探討柯南和福爾摩斯誰更厲害;還有的則喜歡分享冰心、朱自清、魯迅等大家的名言。天長日久,孩子們志趣相投,心手相牽,在書香世界里樂而忘返,厚實底蘊。
3.“班級時事評論會”——明辨是非真性情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班級的日常事務恰恰是孩子們一顯身手的絕佳契機。“說說班級的大小事務,評評集體的優(yōu)良高低,論論各人的表現得失”,這是每周“班級時事評論會”的內容。開始時教師會給學生推薦一些話題,比如,“最近我們班吹的是什么流行風,好壞如何”,“為了得到流動紅旗,我們應該制定什么樣的班級公約”等。時間久了,形式越發(fā)自由,內容越發(fā)豐富,學生能自己找尋到跟班級密切相關的興趣話題,比如,“家庭作業(yè)多少才合適”,“我最喜歡哪位任課老師”,“圖書角又有新變化”,等等。只要耐心,用不了多少時日,學生就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分辨事理,責任擔當意識也會與日俱增。同時,在自由漫談的氛圍之中,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構建了互相監(jiān)督、共同成長的班級文化。
三、校園“微運動”——加大健身的力度
我們積極開展校園“微運動”,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早操、課間操、大課間時間,使其變得更加豐富飽滿,更加富有彈性,讓孩子體驗運動的快樂,更加主動地參與強身健體的行動,更加投入地落實奧運精神,每天開開心心行走在“更快、更高、更強”的道路上。
1.開展自選小競賽,追求“更快”的前行
利用早操時間,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運動競賽。這個過程中,教師進行協(xié)調指導,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運動競賽項目參與其中,無形之中培養(yǎng)了良性的競爭意識。
每周二、三、五的課間操之后,學生按照體育課分的小組自動聚集,開始前一天商量好的小競賽。有時是跑,有時是跳,有時是踢毽跳繩,一段時間之后,形成“青蛙小組”“兔子小組”等固定的競賽組合。學生加入到“你追我趕”的行列里,感受著“齊頭并進”的氛圍。
2.評出早操小明星,超越“更高”的目標
每日重復的課間操很容易使孩子感到厭煩,變得消極。我們嘗試改進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課間操由厭煩轉向興致勃勃。我們自編校園集體舞《最炫民族風》,各個班級在每天早操時段評出一個態(tài)度認真、動作有力、精神面貌有朝氣的小明星,在第二天的早操時,由這位小明星領操。這樣的安排激發(fā)了學生做操的積極性。
3.規(guī)定必做小運動,造就“更強”的自我
運動的意義在于堅持不懈和不斷超越,這樣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也幫助他們建立起自我超越的意識和自強不息的信心。通過廣泛征求意見,我們選擇了一些適合短時進行的小運動,在每天的大課間時段進行鍛煉,例如繞操場跑一圈、跳繩一分鐘、蛙跳100米等等。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讓每一個學生在同一個項目上不斷抬高目標,在運動過程之中感悟一天更比一天強的自信和快樂。
四、校園“微電影”——增強審美的效度
“微電影”是新興的影視文化,它和其他形式的主流電影一樣具有價值觀引導的作用?!拔㈦娪啊倍绦【返奶攸c使它成為校園美德教育的新載體。它可以在幾分鐘內展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強烈沖擊人的內心世界。通過在屏幕上塑造出鮮明的藝術形象去感染和教育學生,使學生學會分辨美與丑,甄別真與假,區(qū)分善與惡,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針對學生中獨生子女多的客觀現狀,我校策劃編排制作“微電影”作品《爺爺一定有辦法》,通過語言、音樂和影像的完美結合,表現長輩對子孫的默默奉獻、子孫對長輩的孝敬。作品上傳學校微信平臺后,點擊率高,點贊者多,不少學生從影片中懂得了感恩,明白了“百善孝為先”的含義。
小而精的“微電影”還可以作為課堂上的教學資源。平時課堂中,教師可以適當利用優(yōu)秀的“微電影”來進行教學導入,創(chuàng)設特殊的課堂情境,用視覺元素激發(fā)學生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欲望。
五、校園“微游戲”——增加合作的厚度
當今的孩子很少體會到游戲的真正樂趣。事實上,游戲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更多是在游戲中學會與人合作、與人相處的?;谶@樣的認識,我們將課間10分鐘作為一種“合作學習的教育場”進行開發(fā)。
1.從經典游戲中萃取精華
稍加梳理,不少傳統(tǒng)游戲有意思更有意義。我們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游戲項目,稍稍加以整合,融入一些時代元素,讓孩子們玩一玩前輩們曾經樂此不疲的游戲,吸收傳統(tǒng)游戲的精華,與時俱進地加以傳承。
2.在一起玩耍中自創(chuàng)游戲
玩耍對于孩子來說,魅力之大,可想而知。我們在尊重個性化體驗和發(fā)揮的基礎上,集聚集體的智慧,共同創(chuàng)造屬于大家的精彩小游戲。
有一段時間,由于擔心玩具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學校禁止學生帶任何玩具來校。孩子們一下子不知道課間該干什么。后來有幾個孩子玩起了“腦筋急轉彎”,我們“將計就計”,在全校倡導開展班級“腦筋急轉彎大賽”。此后,我們推而廣之,開始廣泛發(fā)掘孩子平時玩耍中可用的因素,推出一些簡單有趣的小游戲,孩子們很快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快樂方式,常玩常新,越玩越精。
下課時,教師放下“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瞬間變成學生的游戲伙伴。師生盡情游戲,零距離互動,使歡樂成為課間10分鐘的主旋律。
六、校園“微信息”——保持溝通的溫度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一大批快捷便利的信息平臺橫空出世,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流。QQ、微信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平板等設備快速發(fā)送語音、視頻、圖片和文字,還可以將精彩內容分享給朋友。這些給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溝通體驗。
1.及時互動成為可能
教師在校時間有限,無法抽出更多的連續(xù)時間進行面對面交流。QQ、微信等網絡信息平臺所提供的即時聊天環(huán)境和消息推送功能,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它們可以讓年級與年級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隨時隨地建立聯(lián)系,相互問候,發(fā)布通知,即時備課,快速反饋。此外,很多教師不好意思當領導面提意見,卻愿意私下通過微信或QQ進行意見反饋,這樣可以使教職工擁有更多參與感和話語權,讓學校管理更加人性化。
根據需要按層級建立“QQ群”或“微信群”,很多工作就不用通過會議安排,直接在群中發(fā)送落實即可,可以提高效率,讓管理走向深層。微信群、QQ群具有很多非正式組織的特點,如自發(fā)性、內隱性、不穩(wěn)定性等,能夠使被管理者潛移默化地接受一些教育和管理理念,讓管理走向多元。
2.為傳統(tǒng)教學查漏補缺
班級內部和班級之間可以建立微信群,教師將精彩的學習內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或者發(fā)至微信群,使學生在課下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自主學習。擁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同學,還可以通過搜索功能在微信上建立虛擬班級和虛擬課堂。這樣就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知識結構死板的局限,讓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加寬泛。
3.使家?;颖乇ur
網絡信息平臺可以實現家校交流的雙向互動。學??梢酝ㄟ^微信公眾賬號向家長們推送文章,家長也可以將自己喜歡的文章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這樣,信息平臺本身不再僅是學習資源的載體,而是可以快速整合網絡學習資源、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直接激發(fā)學生積極性的互動平臺。家長和教師在朋友圈中能夠構建具有共同關注點的網絡社區(qū),利用點滴時間,通過微言微語,消除隔閡,增進了解,達成共識,形成合力。
校園“微教育”,對于學校管理者而言,既小且大,見微知著,看似小小的“微教育”,卻是管理大文章;說深又淺,教育無小事,事事育人,智慧教育的精致理念可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得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