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慶
(邵陽市中醫(yī)醫(yī)院 湖南 邵陽 422001)
1.1 一般資料60例維持性透析心衰患者均來自我院2009年6月~2011年3月的住院患者,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其中治療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在49~76 歲之間,平均年齡(59.2 ±3.5)歲,病程在3年至10年,平均病程(10.2 ±4.1)年,心功能分級,其中Ⅱ級18例,Ⅲ級11例,Ⅳ級1例。對照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在47~77 歲之間,平均年齡(58.8 ±3.3)歲,病程在3年至9年,平均病程(10.0±3.9)年,心功能分級,其中Ⅱ級17例,Ⅲ級12例,Ⅳ級1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 >0.05),具有齊同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符合2007年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及治療指南》(簡稱《指南》)[1]。所有病例均為維持性透析患者出現(xiàn)的心衰并發(fā)癥。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2]擬定: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悸,胸悶心慌,氣短,乏力,神疲,舌暗紅少苔或舌淡胖苔滑膩,脈細澀或結(jié)代。
2.1 治療方法
2.1.1 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治予氫氯噻嗪片(華北制藥秦皇島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33412 )25 mg /次,1 次/d、依那普利(河南靈廣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41021895)5 mg /次,2 次/ d、酒石酸倍他樂克片(石家莊以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65355)6.25 mg /次,2 次/ d、地高辛(武漢述元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83075500)0.125 mg/次,1 次/d。必要時加用其他治療。如:(1)氧療與通氣治療;(2)予適當?shù)难軘U張劑,如:硝普鈉、硝酸甘油。
2.1.2 治療組 在對照組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配合口服強辛湯1 劑/日,文武火煎,早晚分服。強辛湯治法:溫陽益氣,活血利水。藥物組成:茯苓30g、益母草30g、黃芪50g、紅棗30g、白術(shù)10g、杭芍10g、黑附片(先煎)15g、葶藶子10g、紅參20g、田七粉(包煎)10g、澤瀉15g、炙麻黃10g、肉桂5g、磁石(先煎)15g、炙甘草10g。
兩組均以三周為一個療程。治療一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2.2 觀察指標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監(jiān)測心衰癥狀體征變化、運動耐量以及每日同一時間檢測運動平板試驗。
3.1.1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2]有關(guān)心衰療效判斷標準擬定:(1)顯效:心功能糾正到Ⅰ級或心衰癥狀體征明顯改善,心功能減輕2 級;(2)有效:心衰癥狀體征有所改善,心功能減輕1 級;(3)無效:心衰癥狀體征未有改善,心衰分級不變或惡化。
3.1.2 血清BNP 變化:依據(jù)實驗室治療前后檢測結(jié)果。
3.1.3 運動平板試驗判定標準:(1)顯效:運動試驗由陽性轉(zhuǎn)為陰性或運動耐量上升2 級以上;(2)有效:運動耐量上升1 級,下移的ST 段回升<0.1mv;(3)無效:未達上述標準者。
3.2.1 兩組緩解心衰的療效比較 治療一個療程后,兩組均能改善心衰癥狀與體征,治療組總有率95.6%,對照組總有率77.8%,兩組間經(jīng)Χ2檢驗,治療組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間治療心衰療效比較[例(%)]
3.2.2 兩組血清BNP 治療前后變化比較及兩組自身前后比較分析[3],治療組兩組數(shù)值治療后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ANP、BNP 數(shù)值比較(x±s)
3.2.3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平板試驗各項指標比較及兩組自身前后比較分析,治療組能明顯提升運動耐量,延長運動誘發(fā)ST 段下壓0.1mv 所需要的時間以及達目標心率時間;能明顯縮短ST 下移持續(xù)時間以及心率恢復(fù)時間,差異顯著(P <0.05),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平板試驗各項指標比較(x±s)
心血管并發(fā)癥是維持性透析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而心衰又是死亡原因中的主要原因,在維持性透析患者中約占45%。因而積極預(yù)防心衰是提高慢性腎衰竭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充分透析,嚴格控制高血壓,糾正貧血是預(yù)防心衰的關(guān)鍵。
心衰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屬中醫(yī)學(xué)驚悸怔仲、喘證、痰飲、水腫、虛勞等范疇[4]。腎病日久,腎病及心,表現(xiàn)為氣血陰陽俱不足,而以心腎陽虛為突出。心腎陽虛,三焦氣化不行,水飲泛濫而為水腫;飲邪內(nèi)停,凌心射肺則見氣急喘促不得臥;心氣不足,鼓動無力則血脈瘀阻,癥見口唇青紫或脅下痞塊等。病性本虛標實,正氣愈虛則瘀阻愈甚,水氣愈盛。本病之治,當扶正祛邪,以溫陽益氣、補虛固本為主,兼佐活血化瘀、行水逐飲以治其標。然對此諸虛不足之證,辛燥易傷陰,陰柔易礙陽,乃遵"寒者溫之"、"虛者補之"之理,該病主以甘溫,益氣溫陽,重點為心、腎、肺,兼顧肝脾。本科室積多年臨床經(jīng)驗,擬定"強辛湯"一方,驗之臨床,療效極好。
本研究表明,強辛湯對維持性透析心力衰竭有較好臨床療效,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yīng)用。
[1] 中華醫(yī)學(xué)會心血管病學(xué)分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及治療指南(簡稱《指南》,2007年版)[J].2007,35(12):1076-1095.
[2] 中華人名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S].北京:衛(wèi)生部制訂發(fā)布,2006-4-1.
[3] 謝鋼.強辛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心陽氣虛水瘀停滯證)臨床觀察及對血清ANP、BNP 的影響[J].湘中醫(yī)藥報,2008:37 號.
[4] 趙東奇 .強心湯治療心力衰竭[EB/OL].http://zhaodongqi.haodf.com/發(fā)表時間,201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