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志 超
(東華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上海201620;華東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上海200241)
論《金色永恒律書》的禪宗思想
謝 志 超
(東華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上海201620;華東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上海200241)
美國“垮掉一代”文學(xué)的代表人物杰克·克魯亞克接受了中國的禪宗思想,將禪宗思想融于作品創(chuàng)作中。他的詩歌《金色永恒律書》以其獨特的結(jié)構(gòu)、語言風(fēng)格和主題思想被稱為“美國版的《金剛經(jīng)》”??唆攣喛诉€將詩歌與繪畫融為一體,《金色永恒律書》以詩入畫,以畫悟禪,開創(chuàng)了美國禪詩的新時代。
《金色永恒律書》;杰克·克魯亞克;以禪入詩;以畫悟禪
作為20世紀(jì)50年代美國“垮掉一代”文學(xué)的主要代表人物,杰克·克魯亞克(Jack Kerouac)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路上小說”,接受了包括藏傳佛教和禪宗思想在內(nèi)的佛教文化,完成了《達摩如是說》(Some of the Dharma,2000)、《達摩流浪者》(Dharma Bums,1958)、《金色永恒律書》(The Scripture of the Golden Eternity, 1960)、《墨西哥城布魯斯》(Mexico City Blues, 1957)、《荒 涼 天 使》(Desolation Angels,1965)等探討禪理的文學(xué)作品。1956年,克魯亞克創(chuàng)作了《金色永恒律書》(以下簡稱《律書》),幾經(jīng)修改于1960年正式出版。該作品由66首詩歌組成,所有詩均無標(biāo)題,統(tǒng)一編序,長短不一,最短為一行,最長的不過二十余行,各首詩之間無必然聯(lián)系,一直被認(rèn)為是一部詩歌集。也有評論家認(rèn)為《律書》是一首長詩,其主題只有一個,即“金色永恒”。不管是詩歌還是詩集,《律書》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更像一部經(jīng)書,被認(rèn)為是“克魯亞克自己的 《金剛經(jīng)》”[1]15,“美國版的 《金剛經(jīng)》”[2]144,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一次嘗試,用美國詩歌般的語言探討了空、無以及無我等觀念的禪宗文學(xué)作品”[3]144。這部作品中的禪理與詩自然地融為一體,語言樸實,加之意象、隱喻、公案等創(chuàng)作手法的運用,奠定了《律書》作為美國禪詩的文學(xué)地位。
在《西方文明的東方起源》中,霍布森曾批評魯?shù)蟻喌隆ぜ妨?,因為后者認(rèn)為“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二者永遠(yuǎn)結(jié)合不到一起”[4]9,“東方一直是被動的旁觀者,是犧牲品,或是西方權(quán)力的承受者,因而東方從世界發(fā)展史中被邊緣化也是合理的”[4]4?;舨忌粲跞藗冋J(rèn)知學(xué)習(xí)東方宗教,了解佛教所蘊含的那種寬厚、神秘和能讓人平靜下來的力量。佛學(xué)家戈達也說:“西方文明與文化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遭受到不祥的物質(zhì)主義和個人乃至整個國家的不斷增大的自私自利。佛教所堅持的教義代表了最高的希望……它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的拯救者?!保?]4以克魯亞克為代表的“垮掉一代”們幾乎顛覆了美國傳統(tǒng)的宗教和價值觀念。他們被認(rèn)為是二戰(zhàn)后美國宗教意識轉(zhuǎn)型的先鋒派,主要通過“反對學(xué)院派宗教,質(zhì)疑基督價值,堅信新的宗教意識可以通過神秘的體驗、吞食引發(fā)幻覺的藥品以及學(xué)習(xí)亞洲宗教等方式得以實現(xiàn)其思想轉(zhuǎn)型”[6]??唆攣喛酥饕欧畈貍鞣鸾毯投U宗,后者對他的影響更為深遠(yuǎn)。他閱讀英文版和法文版佛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西藏生死書》、《楞伽經(jīng)》、《楞嚴(yán)經(jīng)》、《金剛經(jīng)》等,與評論家馬爾科姆·考利分享自己對佛教的喜愛:“從我與你相識,我就開始喜歡佛教,對我而言,佛教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語言和方式?!保?]403-404
《律書》作為一部詩歌或者說克魯亞克自創(chuàng)的經(jīng)書,是作者“運用禪宗思想將他們早年對摩洛哥世界的幻滅逐漸轉(zhuǎn)移至內(nèi)心的旅行,是對一種可選擇的價值體系的追求”[8]76。他用互不侵犯的多神論替代了唯一的無所不能的上帝,主張宗教信仰多元性、自發(fā)性,或者說更希望將上帝歸入到佛教體系中來。因為相比之下,佛陀似乎更真實,更貼近生活,“就像天使,一個有智慧的天使”[9]224。 他給卡羅琳·卡薩迪寫信:“我確定耶穌從來沒有去過東方,只是希望他曾經(jīng)去過。佛陀輕輕地拍拍他,就一定能讓他的思想清晰……佛陀也從來沒有宣稱自己就是上帝……他只說他是一個人,一個和過去的所有佛陀有所往來的人,這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10]188。克魯亞克的“佛教熱情是持續(xù)性的,也是他對過去信仰的一種否定,包括他的天主教思想”[11]239?!堵蓵返耐瓿蓪⑺斓赝频椒鸾痰男叛鲋腥?。在這部詩歌里,上帝與佛陀不分彼此,各種宗教教義教規(guī)、有形與無形、今生與來世、永恒與短暫等一切都被統(tǒng)一到了佛的世界,圓融無礙。在這個信仰大統(tǒng)一的背后,克魯亞克自己也完成了信仰的轉(zhuǎn)化。作為一名禪宗體驗者,克魯亞克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說:“人們說我是一個流浪者。事實上我不是。我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打斗。我是一個孤獨的佛教——天主教徒。除了站在高處靜靜地觀望,我并未真正地做過什么。你知道,那是冥想。”[12]106他承認(rèn)佛教對他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影響:“真正影響我的作品的是大乘佛教,佛教的鼻祖喬達摩釋迦摩尼,佛陀本身……禪宗,是佛教的一部分,或者說是菩提所留下的。……但是我認(rèn)為最需要嚴(yán)肅對待的佛教,是古印度佛教,也影響了我的寫作,你可以稱之為宗教的、狂熱的、虔誠的,就像天主教所具有的一樣。原始的佛教教義包括持久有意識的同情心、博愛以及慈善的最高境界?!保?3]XVI
《律書》繼續(xù)了克魯亞克以往的“自發(fā)式寫作風(fēng)格”,還依照禪宗“有形即空,空即有形”的理念,通過運用俳句、暗喻、公案等手法將一部美國版的經(jīng)書呈現(xiàn)給世人,克魯亞克也成為美式俳句運動的先行者、美式經(jīng)書的創(chuàng)造者。在《律書》的寫作過程中,評論家泰特爾認(rèn)為克魯亞克依然實踐著他一貫堅持的那種與“不可控制的、不由自主的思想的自由流動相媲美的修辭方式,這樣他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14]146??唆攣喛苏怯眠@種方式來釋放自己的情感,書寫他最初的思想。他依靠直覺和靈感寫作,很少擔(dān)心寫作的過程,也不考慮最終的作品形式,避免將《律書》寫成一種“熟練的作品或者說可以不斷修改的東西,以致悖論四起,我們得到的只是一個作家的手工藝品,而不是我們真正所需要的東西”[15]516。但是,為了表達其對禪宗的崇拜與敬畏,克魯亞克一再強調(diào)自己是在謹(jǐn)慎寫作,而且專門用“鉛筆寫的,每一個地方都仔細(xì)地修改過,因為它是律書,我沒有權(quán)力去自發(fā)性寫作”[16]19。
克魯亞克從未師從任何禪宗大師,缺乏一種真正的工具和手段去了解禪宗思想,但這些都不妨礙他熱愛禪宗,崇拜寒山,喜歡俳句,閱讀各種經(jīng)書,還突發(fā)奇想創(chuàng)作出關(guān)于“金色永恒”的《律書》,他堅信自己“已經(jīng)跨越苦難之海,終于尋得自己的道路”[15]410,這里的道路是他的參禪之路。
沈德潛《息影齋詩序》云:“詩貴有禪理禪趣,不貴有禪語”[17]343。以禪入詩,不僅可以豐富詩的內(nèi)容,還能促進詩歌的審美形式。大乘佛教主張“人法兩空”,既否定人的主觀精神,也否定客觀事物的存在,認(rèn)為對客觀事物“空”的認(rèn)識是“緣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由因緣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質(zhì)實體,因而是“空”?!堵蓵芬环纯唆攣喛艘酝膭?chuàng)作主題,沒有“在路上”的迷茫,沒有毒品,沒有性,有的只是如行云流水般的語言和人法兩空的禪境。
《律書》圍繞“金色永恒”這個主題表現(xiàn)了克魯亞克對“空”、“無”的理解?!敖鹕篮恪卑磺?,也包含了空,“是它所是,是萬物所是”[18]23。 金色永恒是萬物之源,創(chuàng)造了天空、大地和世間萬物,一切都是其表現(xiàn)形式。它可以是“一個如來,一個上帝,一個用別的名字的佛,一個安拉,一個室利·克利希那,一個蛇頭,一個梵天,一個馬茲怛,一個彌賽亞,一個阿彌陀,一個阿雷梅德阿,一個彌勒,一個帕拉拉孔努,1,2,3,4,5,6,7,8……”[18]14,也代表“你”、“我”??唆攣喛藢Ω拍畹谋磉_“代表它們在此刻,在當(dāng)下,在真理的那一刻”[19]12,“是一切又不是一切”,“一切事物無非形式不同,但都有著同一的神圣的本質(zhì)”[15]525。這些形式有抽象的、具體的、永恒的、短暫的,但都是金色永恒的存在方式,是一種悖論,也是他對“空”的理解和表達。
《律書》強調(diào)金色永恒是萬物,但萬物又是無物,“空即是形式,形式即是空”,故沒有金色永恒,克魯亞克又一次使用了悖論。全詩66節(jié)中,“空”存在于“金色永恒”之中,在“空”之中,沒有“我”、沒有“你”。天堂是幻象,萬物是幻象,作為時間之物的世間萬物同樣也是空。世界僅僅由“一個心靈織成”,不會讓人更好,也不會讓人更糟糕,而這個心靈是金色永恒。在探討“空”與金色永恒的關(guān)聯(lián)性的時候,克魯亞克專門談及他對六祖慧能、寒山、馬鳴、菩提達摩等禪學(xué)大師的尊崇,還引用了慧能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保?0]15的后面兩句?;勰芟氡磉_的是菩提樹是空,明鏡臺也是空,身與心俱是空,本來無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塵埃呢?這樣的空,正是克魯亞克想要表達的,正好與他的小說《荒涼天使》中引用的《金剛經(jīng)》的“六如偈”相呼應(yīng):“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保?1]117所有事物,無非幻象,生滅無常,包括金色永恒。
克魯亞克對“空”有深刻的認(rèn)知,并努力尋求空的存在方式。禪宗的本質(zhì)是見性,主張個人在自身內(nèi)心世界中尋求佛性,強調(diào)“即心即佛”,人人皆有佛性。在金色永恒這個范疇內(nèi),作為個體的“我是空的,我是不存在”[18]6?!堵蓵窂娬{(diào)個人的微不足道,“在佛的世界里,一切都不是真實存在。每個人只是宇宙世界,即他認(rèn)為的上帝中間的一部分。個人與行星、小星星一樣,一切皆無,僅僅是各種微粒的短暫的組合,但是我們體內(nèi)的超靈不僅僅是真實的,并將永存”[9]96。因為生命的渺小與短暫,個體的精神或許能得以永恒,但肉體一定會消失,“會死的”,“是藉著會死的活生生的外形”,“是會死的金色永恒”[18]2。 早在 1954年,克魯亞克在給卡羅琳·卡薩迪的信中寫道:“最大的困難是自我的障礙,是自我個性。我已經(jīng)不是杰克,我是佛陀。”[15]428克魯亞克在此強調(diào)的不是肉體的永恒,而是對佛的認(rèn)識,一切萬法,盡在心中。他希望通過頓悟拉近與佛的距離、此岸與彼岸的距離,用人的主體性與佛的真實性取代了長久以來存在于他內(nèi)心的上帝的虛幻性,領(lǐng)悟禪的真諦,最終實現(xiàn)精神上的永恒。他贊揚圣·特蕾莎給予人類無私的愛,贊嘆佛陀愿意割自己的肉給羯陵迦王子,變小我為大我、為無私的我。他也贊嘆耶穌將自己釘在十字架上,平靜地看待死亡,迎接重生。克魯亞克將信仰和現(xiàn)實融為一體,感慨這些“他”,“以悲和智慧愛著所有生命”[18]48,他們早已跨越生死界限,明了彼岸就是在此,一切雖然短暫,但精神卻永恒的真理?!堵蓵芬裁枋隽俗髡哳D悟的過程:“在院子里聞花朵,我站起來做個深呼吸,血沖進頭腦,于是我在草叢里靈魂出竅。我明顯是昏倒了,或是死過去了,大約六十秒。我的鄰居看見了我,但他覺得我只是猛然倒在草地上享受陽光。”[18]64這短暫的昏迷,是作者與過去的自我、與肉身的告別,也是他向著新的信仰之路的邁進。
禪詩總借助一定的意象表達特殊的禪境?!堵蓵吠ㄟ^大量的自然景色、動物、人物以及一些特殊意象的描寫進一步表達了個人與“空”的關(guān)系。詩人認(rèn)為,“你”、“我”都是平凡的人,“他”也不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上帝,他只是瑜伽行者,“是部長,婆羅門,牧師……是個傻笑的賢人拿著掃帚在打掃廚房”[18]39。那個打掃廚房的賢人,正是唐代瘋僧寒山的寫照。詩歌里動物的意象有“貓兒們睡了”、“貓打呵欠”、蒼蠅、狗、蚊子、馬、美洲豹等。這些動物存在于世間,隨時可見,并非永恒。在這些意象中,詩人發(fā)現(xiàn)“上帝秘密的露齒而笑,在樹上,在茶壺中,在灰和水藻里,在火和磚,肉體和精神上人類的希望中”[18]20。上帝也被俗世化了,成為一個有著人類情感的普通的人。永恒總是存于普通事物之中。須彌山、上帝、天堂等特殊意象的運用旨在說明不管什么樣的物和意象,它們只是時間和心靈之物,最終都是無物,一切歸于空。
頗具深意的是,《律書》首先確認(rèn)了金色永恒有第一個教誨,但根據(jù)空與無的觀念,詩歌的結(jié)尾處對全書所言做了徹底否定,“來自金色永恒的第二個教誨是從未有過來自金色永恒的第一個教誨”[18]66。這一節(jié)是對全詩的總結(jié),也是作者對金色永恒的概念的最終定義,金色永恒不可言說,不立文字,無形即是有形。
“縱觀整個藝術(shù)史,從米開朗基羅到‘垮掉一代’,幾乎都能寫能畫”[10]248。 古今中外,詩人和畫家總是在尋求詩與畫的對話。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創(chuàng)作了膾炙人口的詩歌,還擅長繪畫和雕版;畢加索曾對他的好友丹尼爾·亨利卡文勒說:“所有你能在詩歌中找到的東西,你都可以在我的畫作里找到。”[10]2481994年,“垮掉一代”的藝術(shù)作品首次在華盛頓廣場80號紐約東區(qū)畫廊展出,其中就包括克魯亞克的畫作。克魯亞克一生創(chuàng)作了上百幅素描和油畫,受繪畫大師梵高、瑯勃倫等影響,喜歡描繪瞬間印象,用色彩和素描傳達自己的感受。他對繪畫有著獨特的見解,主張“只用筆;自發(fā)式地用筆;人物要與背景相符;畫你眼前所見,不要虛構(gòu);想修改的時候立刻停筆”[10]142。克魯亞克的繪畫主張是他的“自發(fā)式創(chuàng)作風(fēng)格”的延續(xù),“作畫方式與他作品創(chuàng)作方式相同:是最原初的想象的瞬間迸發(fā)”[10]134??唆攣喛说淖园l(fā)式風(fēng)格作為一種新的風(fēng)格出現(xiàn)在二戰(zhàn)后的美國,與轉(zhuǎn)型時期的美國文化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確立了其在紐約的藝術(shù)地位。
在《禪的方法》一書中,尤金·哈瑞格認(rèn)為,繪畫描寫“世界的發(fā)展、事物的起起落落、出現(xiàn)與消失的強大張力,同時表達事物在適合與不適合之間如何搖擺不定,短暫而又永恒”[22]28??唆攣喛嗽凇堵蓵返膭?chuàng)作過程中同時完成了與《律書》主題一致的人物素描與宗教活動的油畫,以繪畫的方式詮釋了《律書》中作者對天主教、禪宗和金色永恒的沉思。他的這些畫作里有佛陀像、耶穌像、天使、各各他(注:耶穌受難圖),有動物、有自然風(fēng)景等,很好地表達了空、無、永恒、短暫等思想,詩與畫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克魯亞克有意同化上帝和佛陀,甚至直接將上帝的形象佛陀化。他主張,“耶穌應(yīng)該去東方,應(yīng)該學(xué)習(xí)佛教,那樣他就不會被釘死,我們也不會遭受這么多的磨難”[10]158。 在名為《上帝》的油畫中,上帝頭發(fā)雪白,眼睛黝黑深邃,眼神憂郁而迷茫。實際上,他的“所有的畫作,都是關(guān)于耶穌和佛陀遭遇的沉思”[10]135。這里的耶穌形象已經(jīng)與佛陀有所重疊。更有意思的是他將另一幅鉛筆畫取名為《耶穌受難記中佛陀的眼睛》。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頭戴金冠,頭頂光芒籠罩,右手持一枝蓮花,寓意著耶穌就是佛陀。他表情平靜,雙眼深邃,“凝望面前的世界如同虛空:無數(shù)圣靈、佛、救世主之神就藏在那兒,微笑……在尋找時光時,你或許會突然被黑暗吞噬而找到真正的光”[18]22。耶穌左手上方是一名飛舞的天使,天使下方有一雙佛陀的眼睛,被視為“精神世界的窗戶,代表和平、繁榮以及美好的愿望”[10]172。這雙眼睛凝望耶穌的重生與回歸。畫面右下方的女子,手捧裹尸衣,與佛陀的眼睛對視,準(zhǔn)備迎接重生的耶穌。這個女子的形象還出現(xiàn)在《兩個小天使與禱告的婦人》這幅畫中。她雙手合十,閉目禱告,祈求耶穌早日進入佛的世界。克魯亞克希望用繪畫的形式幫助耶穌超越苦難之海,最終到達彼岸?!侗槐娚畟H圍繞的佛陀》線條粗糙,佛陀立于畫面中央,雙手合十,臉上卻有一個大大的十字架。圍繞在他四周的,是一群神態(tài)各異的僧侶,有的長發(fā),有的短發(fā),或微笑,或沉思,這些形象代表著平凡生活中的“你”“我”“他”??唆攣喛嗽诋嬛斜磉_的只要人心向佛,人人皆可成佛的思想,也正是《律書》一直強調(diào)的。
克魯亞克將他的詩歌取名為《金色永恒律書》,也用“金色永恒”命名了他的畫作。油畫《金色永恒》再度詮釋了詩歌中表達的“金色永恒”之主題。畫中人物赤身裸體,線條柔美,長發(fā)及腰,極似女性。他高挺的額頭、黃色的眼睛、鮮紅的嘴唇、綠色的胡須,似耶穌,似圣母,又似東方的佛陀。畫面很多地方用灰綠色填充,是作者故意的留白,是畫的“空”之意境,也是一切皆空之意境。在這空之中,人物努力尋找遠(yuǎn)方的金色永恒,他所凝望的光芒就是金色永恒,它是一切,又不是一切。
在克魯亞克內(nèi)心,“佛陀的教誨遠(yuǎn)遠(yuǎn)超出語言本身”,“佛陀遠(yuǎn)遠(yuǎn)超出耶穌”[23]125。 不管是上帝的形象,還是人物素描,總是只有一個形象,那就是佛陀。在克魯亞克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和佛教信仰的路途上,好友加里·斯奈德給予他很多的幫助,鼓勵他創(chuàng)作《律書》,因此成為克魯亞克很多作品中的人物原型??唆攣喛藢iT創(chuàng)作的油畫《加里佛陀》中,加里雙足跏趺,坐在蓮花座上,四周金光閃閃,參禪靜坐。他的右手手掌展開向上,寓意著給予,左手手掌展開朝向大地,表示和大地聯(lián)系在一起。另一幅《頓悟》簡單勾勒了一人盤腿而坐,周身金光閃閃,他滿臉笑容,雙臂高揮,似乎領(lǐng)悟了禪的真理。禪宗、繪畫、詩歌創(chuàng)作和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在克魯亞克的世界里融合在一起。
克魯亞克對貓這種動物情有獨鐘。不僅《律書》里有很多關(guān)于貓的行為方式描述,他還創(chuàng)作了九幅以貓為主題的素描?!端X的貓》畫了一只身體蜷曲、享受午后陽光的貓。另一幅也名《睡覺的貓》畫的是一對夫婦坐在沙發(fā)上閑聊,貓趴在婦人的大腿上望著遠(yuǎn)方。《捕貓》這幅畫中,貓的形象占據(jù)了半個畫面,貓的旁邊是一群手持獵槍的人們,他們四處逡巡,搜索著貓,“這世界造得多么狡猾”[18]54!貓用神秘的眼神觀察著人類如何欲壑難填,因為它“認(rèn)識到無事可做”,它“看見屬于每個人的光時并不在貪婪之中”[18]56。在克魯亞克看來,貓是智者的象征,它或微笑,或沉思,感受世界永恒而寧靜的本質(zhì),或睜大眼睛看透這大千世界的一切虛妄,嘲笑人類“竟不了解你的心造出這個世界”[18]62。這也與《律書》的主題契合:一方面作者強調(diào)世界為上帝所造,另一方面又堅信人的心靈造就了世界。
克魯亞克在某種意義上而言是一位知識淵博的佛教直覺學(xué)者,他“對無限的需求引導(dǎo)他選擇了佛教作為凈化他的感官思想的一種方式”[24]4,“在克魯亞克多變的人生當(dāng)中,佛教給了他穩(wěn)定感、安全感以及自信”[25]234。他熱衷禪宗,模仿經(jīng)書完成了自己的《金色永恒律書》;他研究日本俳句,又不簡單模仿,創(chuàng)造了美式俳句;他喜歡繪畫,用繪畫的形式生動地再現(xiàn)了《律書》的多元主題。他把禪的精神與根深蒂固的天主教信仰融合,他說,“我所能說的就是我用自己的方式書寫了耶穌”[2]184??唆攣喛说亩U宗思想是“西化了的禪”,也是禪與美國文化碰撞必然出現(xiàn)的結(jié)果。
[1]FRENCH W.Jack Kerouac[M].Boston:Twayne Publisherd,1986.
[2]CLARK T.Jack Kerouac,A Biography[M].Orlando: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s,1984.
[3]FIELDS R.How the Swans Came to the Lake:A Narrative History of Buddhism in America[M].Boston:Shambhala,1986.
[4]約翰·霍布森.西方文明的東方起源[M].孫建黨譯.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
[5]GODDARD D.A Buddhist Bible[M].Boston:Beacon Press,1966.
[6]JACKSON C.The Counterculture Looks East:Beat Writers and Asian Religion[J].American Studies,Vol.29,No.1,1988.
[7]KEROUAC J.Selected Letters[C].Ed.Ann Charters.New York:Viking Press,1997.
[8]TYTELL J.Naked Angels:The Lives and Literature of the Beat Generation[M].Chicago:Ivan R.Dee,1976.
[9]AMBURN E.Subterranean Kerouac:The Hidden Life of Jack Kerouac[M].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8.
[10]KEROUAC J.Departed Angels:The Lost Paintings[G].Text by Ed Adler.New York:Thunder’s Mouth Press,2004.
[11]LARDAS J.The Bop Apocalypse:The Religious Visions of Kerouac,Ginsberg,and Burroughs[M].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00.
[12]ALLSOP K.Interview with Kenneth Allsop[C]//Ed.Paul Maher Jr.Empty Phantoms:Interviews and Encounters with Jack Kerouac.New York:Thunder’s Mouth Press,2005.
[13]GIAMO B.Kerouac:The Word and the Way[M].Carbondale: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2000.
[14]TYTELL J.Naked Angels:The Lives and Literature of the Beat Generation[M].New York:McGraw-Hill,1976.
[15]KEROUAC J.Selected Letters,1940-1956[C].Ed.Ann Charters.New York:Viking Press,1995.
[16]KEROUAC J.Selected Letters,1957-1969[C].Ed.Ann Charters.New York:Viking Press,1999.
[17]釋律然.息影齋詩鈔三卷[G]//清代詩文集匯編:23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8]KEROUAC J.The Scripture of the Golden Eternity[M].San Francisco:City Lights Books,1994.
[19]WEINREICH R.The Spontaneous Poetics of Jack Kerouac:A Study of the Fiction[M].Carbondale: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87.
[20]慧能.六祖壇經(jīng)[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21]金剛經(jīng)[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
[22]HERRIGAL E.The Method of Zen[M].Translated by R.F.C.Hull.London:Routledge,1960.
[23]THEADO M.Understanding Jack Kerouac[M].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2000.
[24]HIPKISS R.Jack Kerouac:Prophet of the New Romanticism[M].Kansas:The Regents Press of Kansas,1976.
[25]JONES J T.Jack Kerouac’s Duluoz Legend[M].Carbondale: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99.
[責(zé)任編輯:唐 普]
●刊訊
我刊入選“‘復(fù)印報刊資料’重要轉(zhuǎn)載來源期刊(2014年版)”
2015年3月31日,中國人民大學(xué)書報資料中心舉辦“2014‘復(fù)印報刊資料’轉(zhuǎn)載指數(shù)成果發(fā)布會暨人文社科成果評價論壇”,發(fā)布了《2014年版“復(fù)印報刊資料”轉(zhuǎn)載學(xué)術(shù)論文指數(shù)排名研究報告》及《“復(fù)印報刊資料”重要轉(zhuǎn)載來源期刊(2014年版)》,《四川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入選“‘復(fù)印報刊資料’重要轉(zhuǎn)載來源期刊(2014年版)”。
“復(fù)印報刊資料”重要轉(zhuǎn)載來源期刊是指某一時間段內(nèi),被“復(fù)印報刊資料”轉(zhuǎn)載學(xué)術(shù)論文數(shù)量較多且被學(xué)術(shù)界、期刊界同行評議為學(xué)術(shù)質(zhì)量較好、影響力較大并有國內(nèi)統(tǒng)一刊號的學(xué)術(shù)期刊。人大書報資料中心采取轉(zhuǎn)載數(shù)據(jù)分析和期刊同行評議相結(jié)合的方法,對2013-2014年度被“復(fù)印報刊資料”轉(zhuǎn)載論文的1600種人文社科學(xué)術(shù)期刊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評議,最終遴選出747種期刊作為2014年版“‘復(fù)印報刊資料’重要轉(zhuǎn)載來源期刊”。
中國人民大學(xué)書報資料中心“‘復(fù)印報刊資料’重要轉(zhuǎn)載來源期刊”首次發(fā)布于2012年10月,《四川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被評選為“‘復(fù)印報刊資料’重要轉(zhuǎn)載來源期刊”?!啊畯?fù)印報刊資料’重要轉(zhuǎn)載來源期刊(2014年版)”是第二次發(fā)布,《四川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再次入選。
A Study of Zen Buddhism in The Scripture of the Golden Eternity
XIE Zhi-chao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1620;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Jack Kerouac is a representative of American Beat Generation.He accepts Chinese Zen Buddhism and applies it to his literary writing.His poetry The Scripture of the Golden Eternity is regarded as American Diamond Sutra for its special structure,language style and multi-themes.This poetry is combined with paintings,showing a poem picturesque scenery,and the writer’s understanding Zen by paintings as well.The era of American Zen poetry begins.
The Scripture of the Golden Eternity;Jack Kerouac;a poem picturesque scenery;understanding Zen by paintings
I712.074
A
1000-5315(2015)03-0122-06
2014-04-03
本文受東華大學(xué)中央高?;稹皠钪居媱潯保椖烤幪枺?4D211402)資助。
謝志超(1976—),女,湖南邵陽人,文學(xué)博士,東華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副教授,華東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中國語言文學(xué)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
四川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