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972(2015)04-0029-04
收稿日期:2015-06-03
作者簡介:倪玉平(1975-),男,湖北漢川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明清史研究。
第二次金川戰(zhàn)爭是清代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中耗時最長、花費最巨的一場戰(zhàn)爭,具有重要的軍事研究價值。在這場戰(zhàn)爭中,歷任副都統(tǒng)、都統(tǒng)、參贊大臣和領隊大臣等職務的海蘭察,是清軍的主要指揮官之一,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海蘭察是索倫部人,姓多拉耳氏,世居黑龍江。史載他“面鐵色,生有殊力,矢命中中者輒死。圍場兩虎出,帶三矢,發(fā)二矢斃之,囊一矢歸。天下傳其勇,而不傳其智” [1]卷一一六。乾隆二十年(1755年)從征準噶爾,三十二年(1767年)隨征緬甸,三十六年(1771年)調鑲白旗蒙古副都統(tǒng)。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隨著緬甸戰(zhàn)事基本結束,本應奉命帶兵回京,但正值第二次金川戰(zhàn)爭之際,乾隆命令他毋須回京,直接從云南入川,開始了他的第二次金川戰(zhàn)爭之旅。目前學術界關于海蘭察的研究還較為簡略 ①,本文即欲以《清宮珍藏海蘭察滿漢文奏折匯編》等相關檔案為基礎,試圖較為客觀地評價他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
一
海蘭察到達金川后,即以副都統(tǒng)身份攻打小金川。不久小金川為求和主動讓出鄂克什等要隘,清軍進展很順利,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二月占領小金川。海蘭察半年內連升兩次,先為正紅旗蒙古都統(tǒng),后升參贊大臣。不過,當時的清軍主帥是將軍溫福。溫福是文華殿大學士溫達之孫,出身顯赫,又頗得乾隆器重,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一月授武英殿大學士,心高氣傲,導致海蘭察和他難以相處。
早在海蘭察之前,五岱和色布騰巴爾珠爾先后為其參贊,溫福即與此二人處理不好關系。溫福不注意保護官兵士氣,五岱向乾隆參奏,溫福反而指責五岱有“種種任意乖謬妄行”,乾隆派額駙色布騰巴爾珠爾前往調查,發(fā)現(xiàn)五岱所奏屬實,但溫福又反咬一口,參色布騰巴爾珠爾“于善惡不能辨別”,乾隆信任溫福,“革五岱職,遣戍伊犁;色布騰巴勒珠爾坐削爵” [2]卷二十四。溫福對待其參贊的態(tài)度很難不對海蘭察產生影響。
溫福并無特殊軍事才能,只知沿襲第一次金川戰(zhàn)爭時張廣泗“以碉攻碉”的落后戰(zhàn)術,“修筑千計,所將兵二萬余大半分散于各卡,每逾數(shù)日當奏事,即派兵撲碉,不計地勢之難易,得不償失,士心解體” [3]306,而海蘭察則強調士氣的重要性,他說:“兵之強弱,皆在士氣,倘若珍惜其力,開導訓誡,則士氣無不振奮?!?[4]參贊大臣海蘭察等奏報由昔嶺等處撤回兵數(shù)并選無法打仗者承應軍營其他差使折可見雙方存在分歧?!秶[亭雜錄》記載,在清軍大營木果木失事前,“海超勇公蘭察至,扣刀誚溫公曰:‘身為大將而惟閉寨高臥,茍安旦夕,非夫也。今師雖疲老,使某督之,猶可致勝。若公終不肯出戰(zhàn),不若飲刃自盡,使某等各竭其力可也?!瘻毓餍淦穑酂o有所指揮也” [5]卷七。這說明,雙方還曾發(fā)生過爭執(zhí)。
盡管雙方有分歧,但海蘭察作戰(zhàn)一直比較勇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昔嶺地勢險要,有大碉十座,海蘭察和額森特“往來冰雪中”,經過力戰(zhàn)攻克第九、第十大碉。第五碉尤其堅厚,海蘭察晝夜率兵攻擊,最終攻克。不過,溫?!耙缘锕サ铩钡膽?zhàn)術使兵力嚴重分散,海蘭察所帶兵力嚴重不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六月初一,一部分從美臥溝偷偷進入小金川的番兵聯(lián)合部分降番約千余人,攻占底木達和布朗郭宗。溫福聞訊后派海蘭察帶兵800名赴登春救援,因兵少不足以進攻,只能固守。六月初七日,金川襲擊木果木大營北面德爾森保、多隆武駐守的山梁,木果木大營陷入危局。海蘭察聞訊,連夜從登春返回救援,但為時已晚,“初九日夜,不料副護軍參領明德保所守大營東北高山上之碉寨,均被賊占據(jù),且提督馬全軍營下方五座木城亦失守,為賊所占。另外,德爾森保等所守山梁,亦被賊圍困,等情。于初十日五更時分……于大營北面山梁上,由副將曹永延、游擊富敏泰所守碉寨,亦為賊奪占” [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十二日,參贊大臣海蘭察奏報由昔嶺突圍時將軍溫福陣亡及率兵退守美諾等情折。清軍北面的防守土崩瓦解,主帥溫福中槍身亡,4 000官兵陣亡,軍械物資損失無數(shù),這就是令乾隆引以為奇恥大辱的木果木之敗。
木果木失敗后,清軍士氣降到最低點。明亮日后回憶:“吾方結營美諾,見潰兵如蟻,往來山嶺間。吾遣人止之,潰兵知吾在,止者數(shù)千,吾為之收留犒賞。兵方安眠,適有持銅匜沃水者,誤落于地,有聲鏗然,潰兵即驚曰:‘追者至矣!’因群起東走,勢不可遏,其喪膽也若此。” [5]卷七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六月十二日,海蘭察收集大量兵丁、役夫等退至美諾。大小金川番兵不斷對美諾發(fā)起攻擊,從多面合圍。清軍難以再戰(zhàn),海蘭察于六月二十三日被迫退守日隆。在前有金川番兵進攻、后有乾隆帝下旨責備的不利情況下,海蘭察會同富興、博清額等其他將領鞏固防線,較好完成了善后行動。
(1)奏報傷亡情況。木果木之敗清軍的傷亡情況是乾隆最為關心的事情之一。此仗清軍損失巨大,僅文武官員就有將軍1人,副都統(tǒng)2人,提督3人,總兵、御前侍衛(wèi)、副將、參領、知府、知州、知縣、主事、同知、典史、都司、守備、參將等100余人陣亡。 [6]145海蘭察在六月十二日退至美諾之后,即上奏匯報了傷亡情況。[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十二日,參贊大臣海蘭察奏報由昔嶺突圍時將軍溫福陣亡及率兵退守美諾等情折六月二十九日又派副都統(tǒng)巴雅爾火速前往避暑山莊以備乾隆垂詢,并把木果木之敗及以后陣亡及未加撤出之大臣、將領、兵弁等清單上呈。 [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參贊大臣海蘭察等奏將軍溫福陣亡后軍營各員差委并派員赴熱河以備皇上垂詢片;參贊大臣海蘭察奏報由昔嶺等處突圍撤退時陣亡官兵數(shù)目折
(2)保管將軍遺物。溫福在陣亡前囑咐“萬一敗之于賊,印信攸關重要,斷不得有失” [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十二日,參贊大臣海蘭察奏報副護軍校昌興等人保護將軍印信及報匣鑰匙突圍等情折,令巴尼渾、舒林和昌興護送報匣及印信突圍,海蘭察將印信與報匣妥善保管,并在非常時期用溫福報匣奏事。溫福中槍而亡后,尸首來不及收便被金川番兵搶去,其子永保僅摘取溫福扳指。海蘭察考慮到此物非常重要,便專門派一些軍隊護送永保及扳指回京。 [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十二日,參贊大臣海蘭察奏將軍溫福扳指交給其子并派官兵護送進京折
(3)遣散無用兵丁,搜尋脫出兵丁,核對人數(shù)。木果木敗后清軍成了驚弓之鳥,幾乎喪失戰(zhàn)斗力。六月十三日清軍同番兵發(fā)生小規(guī)模交戰(zhàn),“新派綠營兵皆驚慌失措,紛紛逃往明郭宗方向。副都統(tǒng)烏什哈達親往制止未果,奴才海蘭察憤怒至極,亦前去協(xié)同烏什哈達把守橋口阻攔,全然不聽從” [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十四日,參贊大臣海蘭察等奏遣散軍營內無用綠營兵并協(xié)助副將軍阿桂打通驛站道路折。 海蘭察同博清額、富興、烏什哈達等商議,先后遣散沒有戰(zhàn)斗力的兵丁3 000余名。又經過近20天的搜尋,查出“現(xiàn)有京城滿洲、成都滿洲、各省綠營、瓦寺、土練、木坪之兵一萬三千二百一十名” [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參贊大臣海蘭察等奏報由昔嶺等處撤回兵數(shù)并選無法打仗者承應軍營其他差使折,奏報乾隆。
(4)全力打通與阿桂聯(lián)系之路。木果木之敗以后,乾隆帝委派阿桂出任定西將軍,掌管大局。彼時阿桂正在南路,乾隆十分擔心他的安全,海蘭察也視打通與阿桂聯(lián)系道路為第一要務。六月十四日,海蘭察即奏請派遣尚屬可靠之兵丁防守阿桂來路要隘,以打通阿桂之驛路。十五日得到阿桂咨文,知道阿桂尚在當噶爾拉,僧格宗并未失守。此后,海蘭察又派額森特等帶兵打通道路,于七月十九日起程將定邊將軍印信送交阿桂。
(5)加強日隆的防務。海蘭察率眾加固日隆碉卡,令尼珠布、保林防守日隆以南要隘達衛(wèi)北面,佛津泰、溫佑哲駐守達衛(wèi)南面,烏什哈達駐扎達衛(wèi),鄂克什等土兵駐扎在資哩,海蘭察親自坐鎮(zhèn)日隆。 [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參贊大臣海蘭察等奏報在日隆松林口等處委派官兵設防情形折當他發(fā)現(xiàn)“日隆之東、北兩驛附近亦有要隘,且該兩處倘若駐兵,可與達衛(wèi)、日隆、巴朗拉彼此呼應” [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參贊大臣海蘭察等奏分派官兵嚴密把守日隆松林口等處要沖關隘折,又在穆爾占、色布色爾橋、松林口、日隆南北山口等地派兵防御。至此,日隆防御態(tài)勢穩(wěn)定下來。這對穩(wěn)定清軍后方意義重大。
二
木果木失敗后,海蘭察由參贊大臣降為領隊大臣,仍隨阿桂出征。阿桂(1717-1797年),滿洲正藍旗人,后以新疆戰(zhàn)功抬入正白旗,清朝著名統(tǒng)帥,深為乾隆帝器重。阿桂有著高超的軍事素養(yǎng),知人善任。他經?!坝谲妱召艂糸g,惟于幕中獨坐飲酒吸煙,秉燭竟夜?;蚺陌复蠛?,愀然長嘯,持酒旋舞,則次日必有其策。其驅使將士,如發(fā)蒙振落,其成功者,或獎以數(shù)語,或償以糕果,而其人感激終身,甘與效死” [5]卷二。乾隆帝責備海蘭察作戰(zhàn)不力,令阿桂至日隆時,訊明據(jù)實參奏定罪。阿桂欣賞海蘭察的勇猛,反而替海蘭察求情:“海蘭察當兵潰時,尚能前后攔截,并未偕懦卒潰竄。” [2]卷二十五從而使海蘭察仍能以任領隊大臣出戰(zhàn)。海蘭察自然對阿桂感恩戴德,甘愿為其效力。海蘭察“生平唯服阿文成公,任其驅使辱詈,聽命惟謹。嘗告人曰:‘近日大臣中知兵者,惟阿公一人而已,某安敢不為其下?其余皆畏懦之夫,使其登壇秉鉞,適足為殃民具耳!某安能為其送死也?’” [5]卷九《清代名人傳略》也記載:“在當今任統(tǒng)帥者中間,他只欽佩阿桂。只是在??蛋矊λ硎咀鹬刂?,他才肯輔佐他。” [7]191阿桂出任統(tǒng)帥后,對海蘭察十分信任,許多重要戰(zhàn)役都交由海蘭察指揮,充分發(fā)揮其作戰(zhàn)勇猛的特點。羅博瓦山、色淜普、喇木喇穆、遜克爾宗等戰(zhàn)斗,海蘭察都發(fā)揮了重大作用。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喇木喇穆偷襲戰(zhàn)和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月赴北路協(xié)助副將軍明亮的戰(zhàn)斗。
(1)喇木喇穆偷襲戰(zhàn)。阿桂任將軍后,清軍增派了大批精兵和火器軍械,目標直指殲滅大金川。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二月,清軍經過苦戰(zhàn),攻克了金川官寨勒烏圍的門戶羅博瓦山。此后金川番兵全力防守色淜普和喇木喇穆。阿桂認為:“查羅博瓦山岡下賊人據(jù)守之地名色淜普山梁,中間連設三碉,又于其右邊墈下筑一大碉,左邊墈下筑兩碉,與中間三碉互為援應。其六碉前后兩旁樹林蒙密,官兵穿林前進必須傴僂而行,兼之雨雪數(shù)旬,賊將各碉柵收拾益堅。且由羅博瓦山岡前抵木城石碉,自上而下,陡峭異常,官兵不能攻取則撤退甚難,亦不可以決策,以期必得。” [8]卷九十八,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丁未便兵分三路于六月十二日夜間潛伏,又另分一路攻取喇木喇穆,以分色淜普之勢。海蘭察率領第三隊士兵,將第一碉圍住猛烈攻打,將其占據(jù)。
金川喪失色淜普之后,退守喇木喇穆,特別在“東邊附近登谷丫口并近南薩斯嘉赤溝各碉,防備均為堅固” [8]卷一百,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己未,只是喇木喇穆迤西峰巒突起處之兩大碉由于在山梁絕頂,兩面坡崖如削,未曾設防。阿桂等認為“賊度官兵不能來攻,但得占此絕頂,則已斷其后路,其外各碉必俱成瓦解” [8]卷一百,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己未,派遣海蘭察偷襲此處。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二十二日,清軍兵分數(shù)路進攻喇木喇穆,二十三日夜海蘭察率六百死士偷襲迤西最高峰。官兵趾頂相接,猿猱而上,悄無聲息,“維時海蘭察等所帶各兵先于半夜月出之前魚貫而上,不但并無人聲,并將火繩藏起。但此處本無路徑,石壁陡滑,官兵等手足并用,且以手攀手蟻附而登。至丑刻均已于賊碉附近處埋伏,及至天明一湧而登,直上峰巒突起處碉頂,砍開碉門躍入,將賊眾盡行殺死” [8]卷一百,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己未。
數(shù)路大軍見海蘭察得手,內外夾攻,終于在二十五日獲勝。喇木喇穆偷襲是海蘭察軍事生涯的代表作之一,其勇略在這次戰(zhàn)役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相較之下,溫福攻打西路時,主要是“以碉攻碉”,戰(zhàn)術呆板,進展緩慢。但在阿桂帶領下,清軍屢次使用偷襲戰(zhàn)術,奇正結合,令金川防不勝防。海蘭察偷襲成功后,金川“數(shù)十里各寨聞之皆奪氣,遂同時破,乘勝直臨遜克宗壘” [3]卷七。面對諸多戰(zhàn)果,乾隆高興地說:“蓋額森特見海蘭察屢次立功極多,亦思奮勉自勵,故不避雨濘將二木城立時攻打,而富興、普爾普等并皆盡力助勢,烏什哈達亦聞聲攻得旁卡二座,均系可嘉。” [8]卷一百一,乾隆三十九年七月甲戌可見海蘭察對清軍士氣的帶動作用。
(2)協(xié)助副將軍明亮。副將軍明亮原本進軍南路,但受阻于庚額山天險,進展極為緩慢。阿桂命令其放棄南路,改由北路宜喜進兵。乾隆四十年(1775年)初,北路副將軍豐升額趕赴西路,北路改由參贊大臣舒常輔佐明亮。清軍三路變?yōu)閮陕?,一從河東、一從河西,合剿勒烏圍。但是,北路遲遲沒有進展,與阿桂會師的計劃一拖再拖。為加快進度,乾隆四十年(1775年)三月,阿桂命令海蘭察帶兵到河西協(xié)助明亮。乾隆對阿桂的這個決定贊賞有加,稱其“不分畛域,派兵往助明亮,所見極是”,但又表露出對西路兵力減弱的擔心,“海蘭察遇有攻剿之處,奮勇超群,所向克捷。今令前往宜喜,于彼處自屬有益,但阿桂處似覺少一可恃之人” [8]卷一百十六,乾隆四十年四月辛巳。果然,海蘭察到明亮處以后,組織進攻頗為得力,迅速掃清障礙,與阿桂隔河相望。
明亮等原從日旁進攻,阿桂令其改由宜喜進取。海蘭察抵達之后,迅速和明亮制定了四月初一日先攻宜喜以南之甲索,四月初二日再進攻宜喜的計劃:“惟在于虛實相生之法,隨時悉心籌劃?,F(xiàn)又查甲索地方,乾隆十二、三年曾列為正路進攻,今賊人已探聽我兵虛集,不無提防。因擬于初一日在宜喜派兵,略為沖突,而令敖成帶兵二千名同革布什咱土兵數(shù)百名,即于是日赴該處搶奪碉卡,示之以實。賊以宜喜為虛張聲勢,必盡力前往甲索守御,而于初二日以萬余兵分頭從宜喜下壓。賊雖狡狳,必不能出我算中,而聲東擊西,其局更易得手?!?[4]乾隆四十年三月二十七日,參贊大臣海蘭察等奏報改由宜喜進攻緣由并訊問投出人員等情折后來由于雨雪延期,“派敖成酌帶漢土兵丁二千五百名于十二日先攻甲索,以分賊勢,而于十三日從宜喜分頭并進,當即飛札通知阿桂、富德同時攻打,務在成功” [4]乾隆四十年四月初九日,參贊大臣海蘭察等奏報攻奪甲索宜喜兩處碉卡得勝情形折。明亮和海蘭察兵分六路,攻克甲索。
敗退的金川番兵退至撒撒谷。明亮、海蘭察等查看地圖,“查達爾圖以下即為得楞,得楞以下即為基木斯丹當噶。其山腿斜向東南,由此直下已隔河越過噶爾丹喇嘛寺之前。其基木斯丹當噶向東另分山腿,地名撒撒谷?!鐚⑷鋈龉认刃泄タ耍瑒t日旁右手之沙壩山……等處地方統(tǒng)計五十余里,其間寨落數(shù)十百處,番戶極為稠密,皆可攔截在內” [4]乾隆四十年四月十六日,參贊大臣海蘭察等奏報攻克基木斯丹當噶等處山梁并與西路軍會合等情折,經過一番籌備,又發(fā)動了對撒撒谷的戰(zhàn)斗。金川番兵雖然屢敗,但因系生死存亡之戰(zhàn),格外勇猛,清軍譏其“腐鼠游魂,愍不畏死”,經過激戰(zhàn)后攻克。此后清軍直逼茹寨,距金川河僅一步之遙,海蘭察順利完成了其使命。
三
戰(zhàn)爭結束時,海蘭察被封為一等超勇侯,此后又屢膺懋賞,獲得圖像紫光閣的殊榮。在“平定金川五十功臣像贊”中,海蘭察像贊題詞:“射巴雅爾,超授侍衛(wèi)。洊至都統(tǒng),參畫軍計。堅碉險寨,無不先登。勇而有謀,封侯實應?!笨梢娗〉蹖λ脑u價很高。
當然,海蘭察也存在很多局限。其一是濫殺無辜。木果木之敗同降番復叛有密切關系,清軍在此后一段時期對番人極為敏感,稍有不信任,就會殺掉。有10名持有阿桂路票探視其家屬的小金川人,因海蘭察等懷疑其有叛變可能,將其全部“正法”。這10人沒有任何叛變跡象,只因為他們家鄉(xiāng)八角碉番人都叛變,他們也就被殺。 [4]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參贊大臣海蘭察等奏報在沃克什軍營暫留八角碉儹拉人業(yè)已處置等情片其二是手段簡單粗暴。木果木之敗后,海蘭察等人決定裁汰兵丁,其出發(fā)點是為了提升戰(zhàn)斗力,但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卻不認真區(qū)分,甚至將很多英勇作戰(zhàn)的士兵也一概裁汰。海蘭察事后也不得不承認“奴才海蘭察等先后所裁之兵,委實傷殘者眾,為首驚慌潰散者并非彼等,且其中尚有數(shù)名立有功績者”[4]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十五日,參贊大臣海蘭察等奏報金川軍營裁撤兵丁均系傷殘者并令各該省查拿懲處逃兵折, 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犧牲了很多士兵的利益。
另外,海蘭察是索倫部人,屬于“新滿洲”,出身較為低微,他在給乾隆帝的奏折中多次強調自己是“邊隅似如草芥之奴仆”,這種自卑反映在戰(zhàn)爭中就是有時不夠主動。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海蘭察和哈國興一同在馬爾迪、貢司噶一帶進剿,哈國興逡巡不進,延誤進兵,但海蘭察并不因此指責哈國興,被乾隆帝訓斥為“哈國興雖稍熟悉行軍打仗,究難剔除沾染之綠營積習,且海蘭察又以其職銜在哈國興之次,心存觀望,亦未可料。如此相互茍且遷就,益屬非是”[4]鑲白旗蒙古副都統(tǒng)海蘭察奏由貢司噶路進軍困難遵旨撤兵合力攻打路頂宗折。因此,一旦領導是庸碌之輩,海蘭察就很容易變得消極,不能充分施展才能。
第二次金川戰(zhàn)爭是海蘭察輝煌軍事生涯的起點。海蘭察以前雖然也參加過諸如平定準部、遠征緬甸等戰(zhàn)爭,但那時地位還比較低,發(fā)揮的作用還比較小。在第二次金川戰(zhàn)爭中,海蘭察憑借軍功擢升參贊,并在戰(zhàn)爭結束后第一次獲得圖形紫光閣的殊榮。由于功勛卓著,在日后平定甘肅回民叛亂、平定臺灣林爽文起義和第二次遠征廓爾喀等戰(zhàn)爭中均任參贊,先后輔佐阿桂和??蛋玻罱K封至一等忠勇公,被譽為“乾隆朝武臣之冠”??梢哉f,他在第二次金川戰(zhàn)爭中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體現(xiàn)了高超的軍事素質,加快了戰(zhàn)爭結束的進程。
相關研究僅見雍秉乾《清代索倫部名將海蘭察》,載《開發(fā)研究》1999年第4期;王希隆《清代索倫部名將海蘭察》,載《西北民族研究》2000年第2期;趙金輝《清代索倫名將海蘭察家族人物考》,載《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