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福田區(qū)園嶺外國語小學 李 濤
對學生校園傷害事故處理的思考及建議
文深圳市福田區(qū)園嶺外國語小學 李 濤
學生在校期間發(fā)生的傷害事故及其處理是教育界乃至全社會都十分關注的重要問題。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因學生的種種傷亡事故引起的法律糾紛也日益增多。如何預防和處理學校內學生傷害事故,特別是從立法的角度來促進小學學生傷害事故的預防工作,妥善處理好小學學生傷害事故,保障師生的合法權益,營造幸福校園,是我們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校園學生傷害事故既是一個時間概念,也是一個空間概念;它既可能發(fā)生在校園內,也可能發(fā)生在校園外;既可能發(fā)生在上學及上課期間,也可能發(fā)生在下課及放學期間,還可能發(fā)生在假期里等等。
從現(xiàn)實來看,校內學生傷害事故主要有三大原因:由于學校設施、設備不安全、建筑物倒塌等造成學生人身傷害;教職員在教育活動中由于故意或過失造成學生人身傷害;學生之間因不當游戲、斗毆造成學生傷害。具體有以下幾種常見的事故類型。(1)體育課及課外體育活動期間的運動傷害。由于體育教師未能按體育課的教學規(guī)程,或學生未能掌握運動的要領而引起的運動傷害。(2)課余傷害。如課間休息時,學生之間嬉鬧玩耍、推搡打鬧引起的傷害,學生下樓時擁擠踩踏引起的群死群傷。受社會不良影響在校結成團伙,團伙之間在校斗毆而引起的傷害等等。(3)課堂事故。如物理、化學實驗教師未能按照實驗操作規(guī)程嚴格要求學生,或師生沖突、學生的惡作劇等引起的傷害。(4)課外活動事故。(5)教學設施老化、破舊或者不齊全而引起的學生傷害事故。(6)學校提供的食品、飲用水引起學生傷害事故。(7)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引起的傷害事故。(8)學生的特異體質或特異疾病學校知道而未加預防引起的學生事故。(9)由校外第三人引發(fā)的學校有過錯的學生傷害事故。
一直以來社會上有這樣一個說法,認為學生在學校期間,家長對孩子的監(jiān)護權發(fā)生了轉移,只要孩子到了學校,學校就應當承擔完全的監(jiān)護責任。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認識。教育部頒發(fā)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規(guī)定:學校承擔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的職責,而不承擔監(jiān)護職責。按照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強調是三重保護,即學校、家長和社會的保護。在學校方沒有任何主觀過錯的情況下,校園內發(fā)生的一些人身傷害事件可能屬于一種完全的意外,所以沒有人必須為其承擔過錯(侵權)責任。
1.堅持以防范為主的處理方針。建立安全責任制,加強安全防范工作。教師在組織活動時要注意場地、形式、內容的安全防范。如教師在選擇立定跳遠的場地時最好不要在水泥場地進行訓練。建立安全事故報告制、安全事故預案制。發(fā)生學生傷害事故,教師應該立即向學校匯報,學校應當及時救助受傷害學生,并應當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jiān)護人。處理校園安全事故要注意合情、合理、合法,做到以人為本,以得到受害人及其家屬的諒解,使事故得到圓滿的解決。
2.學生傷害事故發(fā)生后,應堅持依法、客觀公正、合理適當和及時、妥善處理原則。我國的教育法、教師法及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民法通則、最高院有關司法解釋等都有相應的或類似的規(guī)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的出臺更為事故處理提供了具體的法律依據(jù)。事故處理要求實事求是地分析和認定造成事故的原因,同時在依法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之時也不能要求學校履行法律規(guī)定以外的職責。應實事求是地評價學校履行法定職責的情況和學生自身的行為以及第三人的行為。在賠償問題上,要根據(jù)責任認定依法賠償,不能脫離損害后果的實際需要而提出不切實際的巨額索賠,也不應超出責任方的實際能力。學生傷害事故發(fā)生后,要及時救治受傷害學生,把傷害后果降到最低限度,要及時處理事故善后。
3.建立、完善學校事故責任保險制度。學校有必要參加社會責任保險,把由于學校疏忽或過失造成的學生的人身損害,在法律上應由學校承擔的經濟賠償責任轉移到保險公司身上,由保險公司負責賠償。一些國家推行的校園傷害事故賠償責任的社會化值得借鑒。如美國一些州的法令規(guī)定,學區(qū)教育委員會援助那些在學校事故中負有責任并負責賠償?shù)慕處?。德國則把學校事故納入到法律規(guī)定的事故之中,中小學以及幼兒園的兒童都在事故保險的保護之列,一旦學生發(fā)生人身傷害,即可得到國家和社會的保護及幫助。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