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君偉 劉國友△ 張文佳 劉 洋 李寶清
①中國.北京市平谷區(qū)精神病醫(yī)院 101201 ②北京市平谷區(qū)殘疾人聯(lián)合會 △通訊作者 E-mail:lgyou111@126.com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高復發(fā)、高致殘性疾病,單純藥物治療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復發(fā)率,而且對社會功能的恢復作用有限。而多數(shù)精神分裂癥患者只能接受較短時間的住院治療,院外治療是整個治療過程的重中之重。多數(shù)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難以應付患者重返家庭后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而出現(xiàn)心理障礙,所以在精神分裂癥治療中,如何預防復發(fā)和促進社會功能恢復,家庭康復在兩者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通過與殘聯(lián)部門合作,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家庭和康復站相結(jié)合的干預方式,來探討部門間合作對患者的康復作用。
在北京市平谷區(qū)社區(qū)居住的精神分裂癥患者200人,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100人。入組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 版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1];②病程≥2年且近1年來未達痊愈標準,持有北京市殘聯(lián)核發(fā)的第二代精神殘疾證;③15~59歲,精神狀況穩(wěn)定,身體健康,沒有傳染病或重大軀體疾病;④有自我照顧能力,能夠與人相處,通過評估愿意接受及參與康復訓練;⑤監(jiān)護人或近親屬同意接受康復指導并配合專業(yè)人員的康復服務(wù)工作。排出標準為有下列情況之一者:①伴有嚴重軀體疾病或物質(zhì)濫用者;②伴嚴重軀體殘疾,無法進行職業(yè)技能訓練者;③明顯使動性缺乏及社交技能缺陷。
兩組間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家族史、病程及服藥種類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 >0.05),見表1。
1.2.1 培訓精防醫(yī)生社區(qū)康復的方法及內(nèi)容,并保證精防醫(yī)生能夠獨立執(zhí)行。
1.2.2 干預方式 ①精防醫(yī)生與殘聯(lián)專職人員對入組患者開展綜合評估,對干預組患者制定家庭康復服務(wù)計劃;②精防醫(yī)生入戶為干預組患者及其親屬提供居家康復指導,前3 個月每兩周入戶1 次,第4、5、6 個月每1 個月入戶1 次,督導家屬和患者落實康復計劃,并定期進行評估是否可以到社區(qū)康復站進行康復訓練,如評估為可以,則每個月至少參加兩次康復站活動;③對康復組的精神殘疾人親屬開展不少于3 次的康復知識培訓與座談會。
1.2.3 干預內(nèi)容 開展家庭危機干預指導,提高精神殘疾人和家屬對精神疾病的認識水平,增強患者與家庭成員的溝通能力?;顒幽芰χ笇?幫助精神殘疾人開展生活自理、社會交往、職業(yè)康復、認知矯正方面訓練。社區(qū)工作指導:幫助精神殘疾人家屬、親友掌握協(xié)助患者開展康復的基本技能。職業(yè)康復:患者進入康復站后,由精防醫(yī)生和殘聯(lián)人員共同進行職業(yè)康復訓練,參加一些職業(yè)康復勞動,獲取相應報酬。
對照組除進行日常隨訪外不進行社區(qū)康復指導。
表1 一般資料(±s,n)
表1 一般資料(±s,n)
項 目 干預組 對照組 χ2/t P 48 46 0.080 0.777女 52 54年齡(歲) 44.53±11.10 44.91±11.81 -0.234 0.815文化程度 小學及以下 19 23中 學 78 71 1.710 0.425大專及以上 3 6民 族 漢 族 97 99 0.255 0.614其 他 3 1職 業(yè) 農(nóng) 民 85 87 0.166 0.684其 他 15 13家族史 陽 性 14 13 0.043 0.836陰 性 86 87婚 姻 未 婚 30 30已 婚 61 66 2.120 0.346離 異 9 4家庭類型 核心型 77 71大家庭 12 18 1.443 0.486中間型 11 11起病形式 急 性 20 20亞急性 25 26 0.029 0.986慢 性 55 54服藥種類 傳統(tǒng)藥物 36 38新一代 58 55 0.211 0.900其他類 6 7病程(天)性 別 男202.72±97.34 199.36±110.70 0.228 0.820
1.2.4 評定工具及方法 對精防醫(yī)生進行各種量表培訓,對評定工具和診斷標準一致性檢驗的Kappa 值為0.8~1.0(P <0.01),在第0、3、6 個月對兩組使用自制一般情況調(diào)查表、功能大體評定量表(GAF)[2]、社會功能篩選評定量表(SDSS)[3]、現(xiàn)有能力及康復效果評估表進行評定。
用SPSS 11.0 統(tǒng)計軟件對兩組間的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
兩組間在入組時無差異,第3 個月時有顯著性差異(P=0.001),第6 個月時兩組間有極顯著差異(P <0.001),見表2。
表2 兩組間GAF 比較(±s)
表2 兩組間GAF 比較(±s)
項目 干預組(n=100) 對照組(n=100)t P基線63.46±8.52 61.31±10.24 1.615 0.108 3 個月 68.73±8.27 64.06±10.33 3.529 0.001 6 個月73.44±8.99 65.83±11.50 5.214 0.000
入組時兩組間無差異,第6 個月時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P=0.009),見表3。
各分量表及總評在入組時均無差異(P 均>0.05),康復訓練3 個月時講究衛(wèi)生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情況及總評有顯著差異,并持續(xù)到第6 個月(P<0.05 或0.001),見表4。
表3 兩組間SDSS 比較(±s)
表3 兩組間SDSS 比較(±s)
項目 干預組(n=100) 對照組(n=100)t P基線9.17±3.64 10.17±3.82 -1.895 0.06 3 個月 8.57±3.30 9.40±3.61 -1.696 0.091 6 個月7.52±2.98 8.74±3.56 -2.626 0.009
表4 兩組間現(xiàn)有能力及康復效果評估表比較(n=100,±s)
表4 兩組間現(xiàn)有能力及康復效果評估表比較(n=100,±s)
項 目 干預組 對照組t P講究衛(wèi) 基線4.65±2.95 5.41±4.59 -1.392 0.165生能力3 個月 3.68±2.67 4.80±4.34 -2.195 0.029 6 個月 2.98±2.36 4.20±4.29 -2.491 0.014生 活 基線 10.33±6.78 11.51±6.69 -1.239 0.217能 力3 個月 8.48±6.12 10.45±6.37 -2.230 0.027 6 個月 6.51±5.34 9.74±6.45 -3.856 0.000工作 基線 16.14±5.18 17.44±7.67 -1.404 0.162情 況3 個月 14.08±5.12 16.46±7.63 -2.590 0.010 6 個月 13.06±5.02 15.81±7.87 -2.945 0.004關(guān)心和 基線 12.91±3.78 12.15±5.56 1.331 0.259興趣 3 個月 11.45±4.01 11.23±5.60 0.319 0.220 6 個月 10.58±3.90 10.46±5.95 0.169 0.866社交 基線 9.12±3.24 9.65±4.45 -0.963 0.337能力 3 個月 8.56±3.19 8.99±4.25 -0.809 0.419 6 個月 8.08±3.32 8.31±4.29 -0.424 0.672總評 基線 53.15±14.3156.16±23.47-1.095 0.275 3 個月 46.25±13.1951.93±22.59-2.171 0.031 6 個月41.21±11.4548.52±23.24-2.821 0.005
精神分裂癥屬于慢性疾病,致殘率高。張敏等研究發(fā)現(xiàn),綜合康復技能訓練可有效減低精神分裂癥的復發(fā)率和再住院率,對降低社會功能殘疾具有積極作用[4-5]。本研究通過綜合家庭、社區(qū)和職業(yè)康復,利用患者在家庭生活過程中可以利用的資源,發(fā)揮衛(wèi)生專業(yè)人員和殘聯(lián)部門的各自作用,共同促進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
杜蓮等認為,家庭干預措施至少應以“面對面”的方式為主,包括系統(tǒng)的具有一定期限的心理教育、康復訓練等[6]?;颊呒凹覍賹窦膊∠嚓P(guān)知識了解較少,尤其是初發(fā)患者家屬缺乏應對病態(tài)行為的技巧,不能協(xié)助病人進行維持治療。通過康復知識培訓和座談,讓他們對精神疾病有了一個正確認識,再根據(jù)存在于患者家庭中的問題,開展家庭危機干預指導,使患者家庭的家庭矛盾減少,給患者創(chuàng)造了一個溫馨寬松的家庭環(huán)境,有利于精神疾病的康復[7-9]。殘聯(lián)部門在每個鄉(xiāng)鎮(zhèn)都設(shè)立了康復站,為患者能夠走出家門和職業(yè)康復提供了條件,而在康復站活動的患者,都具有相同的身份,即精神病人,彼此間減少了恥感,使參加康復站的活動能夠持續(xù)下去。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間社會功能在第6 個月時有顯著性差異。兩組間功能大體評定量表自第3 個月有顯著性差異。兩組間現(xiàn)有能力及康復效果評估表比較發(fā)現(xiàn),講究衛(wèi)生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情況在第3 個月開始有顯著差異,說明這些方面通過較短時間訓練可見到效果,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效果逐漸明顯,而關(guān)心和興趣、社交能力則改善不明顯,兩組間沒有顯著差異,考慮可能與患者高級情感受損較難恢復有關(guān),而社交方面可能與患者先天性格缺陷,或康復中針對此內(nèi)容設(shè)計不足有關(guān)。
本研究通過多方合作為患者提供支持,由于社會支持能夠幫助個體應對生活中的事件,減輕患者在生活中受到的不良影響,促進和維持良好心身狀態(tài)。因此,大力發(fā)展以社區(qū)為基礎(chǔ)的綜合干預模式,并通過部門間合作,對于幫助精神分裂癥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1]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1:75-68
[2]張明園.精神科評定表手冊[M].2 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8:121-126,149-151
[3]張明園.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J].上海精神醫(yī)學,1990,2(增刊):59-60
[4]張敏.行為技能訓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上海護理,2011,11(3):14-16
[5]李廣田,田志林,李達.家庭心理干預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8):928-929
[6]杜蓮,蒙華慶.家庭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作用的系統(tǒng)性評價[J].中國康復雜志,2007,22(5):450-454
[7]陸雪娟,潘建雄,陳未生,等.上海嘉定區(qū)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家庭行為治療:26 例觀察報告[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2,14(S1):62-64
[8]沈麗珍,丁皎,孔麗華,等.社區(qū)護理健康教育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0):1481-1483
[9]陳平勛,劉桃芳,羅建慈.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3):343-344